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张老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网络资源属于信息化资源,因此,本题选A。
2.【答案】C。解析:思想品德课的导向性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
3.【答案】D。解析:首先,不管是课外活动还是课堂教学,都是教育法律法规里面及教育学里面提倡的两种教学形式,所以都是正规的。其次,这两种教学的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接受知识,也就是方向一致,都是不能脱离教学的目的的。
4.【答案】A。
5.【答案】B。解析: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重大工程,它的顺利实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把南方的水调到相对缺水的北方,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6.【答案】B。解析: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指市场主体为了追求利益做出一些违背道德或者违反法律的事情。文艺创作沾上铜臭味就是因为市场主体过于追求经济利益。
7.【答案】A。解析: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也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C项属于法律手段,B、D项属于行政手段。
8.【答案】C。解析:三星公司推出特殊机型的服务,旨在实现商品的交换价值,即买卖交易的成功,最终就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因为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体现。故选C。
9.【答案】C。解析:所谓结构性减税政策,是政府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通过调整优化税种及其构成要素减轻居民和企业税负,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故本题答案选C。
10.【答案】B。
11.【答案】A。解析: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监督有审计和监察、上级行政机关等.外部监督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们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公民与社会的监督。故①②属于外部监督,③④属于内部监督。
12.【答案】B。解析: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
13.【答案】C。解析:A项错误,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是多党合作机构,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B项错误,政协委员无权制定法律,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D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C项。
14.【答案】B。解析:公民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是在行使权利,而不是履行义务,维护食品药品安全是政府的责任,故②错误;行使国家权力的是国家机关,故③错误。答案选B。
15.【答案】C。解析: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打击邪教的违法犯罪活动,说明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16.【答案】D。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人们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试题引用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话。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的含义。眼睛是人的感觉器官,人们获取事物的大部分信息来自于眼睛这一视觉器官。但是眼睛所获取的只是事物的现象,属于感性认识,而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如果认识停留于感性,非但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还有可能受到假象的欺骗,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成为“最坏的见证人”。同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二者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其次,二者互相交织、相互渗透。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理性中也渗透着感性的因素。题干完全否定了感性的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7.【答案】A。解析:毛竹在最初5年里地面看不见生长,但在地下生长,以及它钻出地面后的快速增长,反映的是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项说法绝对化。C、D项与题意不符。
18.【答案】A。解析: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C、D三项均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据此可排除B、C、D三项。
19.【答案】B。解析:“一小时生活圈”说明“人们可以利用事物固有联系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联系”,B项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并不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A项说法有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D项说法有误;C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B。
20.【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①②符合题意,③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④体现的是没有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因此,本题选A。
21.【答案】D。解析:漫画没有抓关键的意思,原因是他并没有挖到下面的罐子,所以并没有抓住“罐子”这个关键,①不选;漫画也没有体现创新,②不选。漫画说明量的积累还不够,如果再多挖几下可能就看到罐子了;如果树立全局观念,就会想到有盖子可能会有罐子,③④当选,故本题答案选D。
22.【答案】A。解析:B项说法太绝对;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项说法错误;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D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当代青年要增强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A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A。
23.【答案】A。解析:在本题中①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②大意是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反映的是尊老爱幼;③大意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地欣赏别人创造的美,相互尊重、和睦相处;④反映的是矛盾的转化;故(D②③符合题意要求。
24.【答案】C。解析:本题以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出版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A项错误,材料的做法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并不能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故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并没有西方饮食文化的传播;C项强调通过材料做法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正确;D项本身错误,中西文化差异并不能因为一本书的出版而减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5.【答案】D。解析:①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②项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因此③④项正确,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
26.【答案】B。解析:①项正确,城市雕塑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项错误,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未体现世界文化的所谓认同感归属感;③项正确.每一座城市雕塑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寓意;④项错误,城市雕塑不能决定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故正确答案是B。
27.【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能量”作为优秀的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文化的本质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B项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不涉及传统文化.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A。
28.【答案】C。解析:根据《收养法》第23条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小王被养父母收养.与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小王对其生父母不具有法定赡养义务。故本题答案选C。
29.【答案】A。解析: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30.【答案】C。解析:B项片面夸大道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项离题意太远,A项混淆了物质基础和道德精神之间的地位。
二、简答题
31.【参考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现状中央出台惠农政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惠农政策出台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3)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要求。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惠农政策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32.【参考答案】
(1)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在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中的音乐渲染情境法。依据:①依据师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②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③根据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教学方法。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⑤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班级、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⑥教学方法应注意综合运用与优化组合。
三、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