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在这个案例中,洋洋用小椅子替代自行车,来实现他“摸特等奖”的情节构思。幼儿能够成功地以物代物,反映了幼儿象征思维的发展。替代物与被替代物越不像,越具有符号抽象的意义。而教师以角色身份对洋洋所选择的替代物提出了质疑,认为小椅子不像自行车,试图引导幼儿按真实的样子加以改装,结果阻碍了幼儿的游戏想象,中断了幼儿原来的游戏情节,因此这
种干预是不恰当的。
2.【答案要点】(1)4岁的幼儿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比较外露,不容易控制。
(2)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平时应注意: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成人的情绪自控;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尤其当面对幼儿的不良情绪时,可以采取转移法、冷却法与消退法等干预措施。
四、活动设计题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儿童认识玩具、用品的图标及它们所代表的各种物品,能按图标将物品(玩具)分别进行归类,体验物体的共同属性。
2.实践目标:学习收拾整理玩具,知道玩具玩过了要收拾到指定的位置;3.情感目标:通过收拾玩具,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将班级的各种玩具、用品按类有序摆放到玩具橱和用品橱内,并按其种类设计玩具橱图标。2.设计各种玩具、用品的图标每种一张,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参观班级的玩具橱。
带领幼儿逐一参观班级的玩具橱,向幼儿介绍各种玩具橱的名称,让幼儿仔细观察玩具橱里有哪些玩具,对幼儿叫不出名字的玩具,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给玩具起名字。
2.认识玩具图标。
出示各种玩具图标,请幼儿猜猜每个图标代表的是什么玩具,猜对了就请一个幼儿将该图标贴到存放该玩具的那一层(或格子)中,并告诉幼儿:这里就是该玩具的“家”。还可以提问1这种玩具的旁边(或上面)是什么玩具的家?这种玩具的家在哪个玩具橱?
3.建立玩具收放常规。
告诉幼儿可以到玩具橱中选择自己喜欢玩的玩具到指定地点玩,但玩过后必须把玩具送回原来的地方。
4.让幼儿自选玩具开展游戏活动,游戏结束时请幼儿把玩具分别送回家。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检查各种玩具用品是否放到了规定的地方。
活动建议:
此活动可在建立玩具使用常规过程中自然进行,但常规一旦建立,班级中所有人员都要遵守;在更换玩具材料时,其图标也要及时更换。
活动可在某天自选游戏活动的前后两段进行;游戏前介绍玩具橱及图标,游戏后进行玩具用品的实物归类。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推荐: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