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学生的日常

  美国的最高学府非哈佛大学莫属,每年去哈佛的学生不在少数,像这么牛逼的学校,哈佛大学的学生一天是怎么度过呢?跟着出国留学网小编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哈佛大学生的日常

  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丽服饰,不见浓妆异彩,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和理想的证明。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人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点,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你到了哈佛,你就知道中国高校的差距在哪里了。

  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我的感觉是,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迸发了出来。

  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主要课程,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那个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我们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很难让人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中美大学生对比

  说到中美大学生的比较,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我们的学生缺少吃苦精神。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们讲的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过浓厚的兴趣。不少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上课想逃就逃;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二是,有些家长也是从小灌输给孩子这种思想,让孩子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于是,高考结束,学习变得不再重要。而在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云集的大学所要付出的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为此哈佛的课程安排多而且紧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另外,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当美国大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聚能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准备的时候,身为中国的大学生却长长地舒了口气,觉得我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一位中国旅美教师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而中国大学生认为,终于摆脱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把大多时间用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我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断档了。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大学生被甩得越来越远。

  很多学者用金字塔来形容中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在于,中国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正金字塔,年纪越大学习的空间越小。而美国学生的学习是倒金字塔,他们学会的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中国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大学的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都让他们觉得上大学是无比轻松的一件事情。从自身到外在都没有敦促他们学习的力量,于是,放松成为一种普遍的状态,都在讨回他们前12年被克扣的休闲时间,尽情地休闲。中国学生是刻苦学习12年,到大学休闲。美国学生是“休闲”12年,大学开始刻苦学习,玩命的学。这是走向社会前,最有价值的黄金学习阶段,这4年,他们 在本领与情商的提高上会有质的飞跃。在哈佛,教授们会时常提醒学生们要做好时间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一个结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哈佛告诉它的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而我们的大学生,正在品尝这种痛苦,我们民族也在为此付出代价。

  哈佛的毕业生有一个传统:捐助哈佛。哈佛的资金三分之一来自捐助。很多学生的家长,也都是哈佛校友,哈佛人。一代一代的哈佛人,进入社会上层又把财富反馈给母校哈佛。每年的捐款是哈佛收入的重要部分。给予往往是相互的。是先有哈佛的给予还是先有给予哈佛,这个问题或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那样说不清。或者只有让哈佛告诉你。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绝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有人称史华慈是哈佛的一位类似东方的大儒,在他动过癌症手术的82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时去办公室工作,即使有时要倒下。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丝胡乱缠绕而成的。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发挥潜力? 哈佛告诉你。哈佛是一种象征,最高智慧的象征,最高学府的象征。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哈佛告诉你。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7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究竟是什么使哈佛成为精英的摇篮?哈佛学子接受了什么样的精神和理念?这些问题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去探知其中的答案。

  哈佛训言

  附录:哈佛图书馆的20条训言: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注: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仍然值得借鉴

  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利用时间抓紧学习,而不是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瞌睡。

  有的人会这样说:“我只是在业余时间打盹而已,业余时间干吗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 爱因斯坦就曾提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我的一位在哈佛任教的朋友也告诉我说,只要知道一个青年怎样度过他的业余时间,就能预言出这个青年的前程怎样。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我们说要珍惜时间,努力为实现理想而打拼,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要一味地拼命,也要有适度的休息和放松。对此,哈佛有个很贴切的说法,叫做“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话虽略显粗俗,但揭示的道理却很深刻。

  在哈佛,虽然学习强度很大,学生们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也不提倡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他们认为,学要尽力,玩也不能忽视。哈佛的学生也说,哈佛的课余生活要胜过正规学习。而哈佛也意识到适度的课外活动不但不会背离教育使命,而且还会给教育使命以支持。因此,他们提出要像“绅士一样地玩”。

  20世纪初,在数学界有这样一道难题,那就是2的76次方减去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想的质数。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攻克这一数学难关,但结果并不如愿。1903年,在纽约的数学学会上,一位叫做科尔的科学家通过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地证明了这道难题。

  人们在惊诧和赞许之余,向科尔问道:“您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同样,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也是利用业余时间做出成就的典范。奥斯勒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他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规定自己在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都坚持这一习惯不改变。这个习惯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共读了1 000多本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哈佛,学生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多种艺术活动,比如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及各种艺术展览等,此外,哈佛每年还会举办艺术节,以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这些充满着浓厚艺术氛围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接受了艺术教育和熏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哈佛的理念就是要求你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后,能够暂时地完全忘记它们,像投入工作那样投入玩耍,尽情地放松。的确,在你尽心休闲的时候,所得到的体力和精力的恢复会为你下一阶段的奋斗增添无穷的动力。所以,在前进的路上,你不仅要勤奋努力,更要学会放松。

  作为世界知名的学府,哈佛十分强调要有长远眼光,为未来投资。要投资未来,就要定好未来的投资方向,也就是要及早地设定人生目标。没有目标,就谈不到发展,更谈不上成功。

  哈佛大学曾进行过这样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着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其余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岁月,他们行进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在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当然,也抱怨自己。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已经知道自己最想要做的是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这个调查生动地说明了明确生活目标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

  以上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一天的日子,欢迎阅读。

  推荐阅读:

  去美国读博士多少钱

  美国留学择校需要考虑什么

  美国b1和b2签证被拒签原因

  以上内容由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整理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享

热门关注

日本留学省钱技巧分享2021

日本省钱小技巧

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社团选择技巧

留学生活适应方法

日本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日本真实情况介绍

留学日本经验

德国留学生真实生活分享 怎样适应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活

西班牙留学省钱技巧 去西班牙留学的费用有哪些

西班牙留学技巧

美国哈佛大学申请重视学生的哪些特性

美国留学

留学哈佛大学真实生活和体验

美国留学

瑞士留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经验分享

瑞士留学

给计划澳洲留学学生的建议

澳洲留学

给国际学生的助产学学习指南

留学助产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