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柳永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柳永词两首》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2、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二、知识链接:

  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他的词集《乐章集》。

  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

  三、课文阅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参差( ) 堤沙( ) 天堑( ) 珠玑( ) 罗琦( )豪奢( ) 重湖( ) 叠巘( ) 羌管( ) 钓叟( ) 千骑( ) 乘醉( ) 骤雨( ) 凝噎( ) 暮霭( ) 今宵( ) 那堪( )

  2、填空

  (1)词的起源: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 。

  (2)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 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 (58字以内)、 (59—90字)、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 、 、 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代表作家有 、 等)和 (代表作家有 、 等)。

  (4)柳永(约987—约1053), 词人。原名 ,字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3、阅读《望海潮》,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2)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5)“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

  6)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4、阅读《雨霖铃》,回答以下问题:

  1)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这六句写了什么内容?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话在上阕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四、课堂练习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凝噎 哽咽 揶揄 奖掖

  B、罗绮 犄角 枸杞 掎角之势

  C、参差 差遣 差劲 差强人意

  D、豪奢 舍弃 赊账 设身处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无语凝咽 通霄达旦 暮霭沉沉 字字珠矶

  B、星辰 寥若辰星 良晨美景 一年之计在于晨

  C、嬉闹 参差 罗绮 竟豪奢

  D、繁琐 要言不烦 东南形胜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 有三秋桂子(深秋)

  C、对长亭晚(傍晚) 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念去去(往前走了又走)

  4、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对∕长亭∕晚 B、杨柳岸∕晓风∕残月

  C、更∕与何人∕说 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也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B、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C、曲调的名称(如“望海潮”“雨霖铃”等)叫做“词调”或“词牌”。

  D、古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调”“中调”和“长调”。

  6、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局,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表现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的反感。

  D、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郡守。

  7、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 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 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 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像,进行了精心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钱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五、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颙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刹瞬排解。

  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阕写景。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优愁。

  B.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

  《柳永词两首》答案

  三、课文阅读

  1、略

  2、略

  3、1)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2)“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渔翁、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5)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驰”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6)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4、

  1)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 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后一句是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4)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5)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所以南朝的江淹在《别赋》上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宋代的秦观在《调笑令》中说:“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这些诗句都在表达类似的感受: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比如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离别之事是非常悲苦的,清秋之气是特别凄凉的,而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6)1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阕,词人已经写到“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2第二句中的“杨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

  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因而“杨柳岸”三个字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3词中的“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很有韵味地点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在这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这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物象,又写得那么鲜明那么生动。这,正是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

  7)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在这里,词人想到,从此离去,将要一年之久,一年啊,365个日日夜夜,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四、1、C (A yē yè yé yè B qǐ jī qǐ jǐ C cī chāi chà chā D shē shě shē shè )

  2、D(A无语凝噎 通宵达旦 字字珠玑 B 寥若晨星 良辰美景 C竞豪奢)

  3、B(“三秋”译为“秋季”)

  4、D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D(“小调”改为“小令”)

  6、C(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并非表现作者的反感。)

  7、 C (此项的评述犯了含混不清以及论点与论据未能全部照应的毛病——评价中所举例句,并未证明“擅长移情于景”的论点。)

  8、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词义看,是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

  五、1、C(不是“不忍”,而是不能回家) 2、D(不是山河破败)3、C (本词所写之景为萧瑟秋景,所抒之情为思乡怀人。)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分享

热门关注

教资高中政治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高中德育主题班会教案模板

德育主题班会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范本

烛之武退秦师

语文《蜀道难》高中教案

蜀道难教案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老人与海》语文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高中《雨巷》教案范本

雨巷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2021

高中音乐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