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更多内容请进入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查看。

  篇一: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这段时间一直都在细细的品读托尔斯泰的代表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举世公认的文学界泰斗, 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安娜卡列尼娜自然也有着其不可逾越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读完让我觉得的感触颇深,而且每读一遍体会都会有所不同,每读一遍都感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好像又有与之前所不同的寓意和内涵,总的来说感觉这部作品不论是在艺术成就上还是整个作品的谋篇布局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细读之后让人感觉余味悠长、意蕴颇深。

  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众多的人物形象鲜活饱满、栩栩如生,主要人物有:安娜、渥伦斯基、 卡列宁。整部作品主要通过展现这三种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感情纠葛来进一步突出整部作品的主题,表达了深刻哲理和意蕴,发人深省,使人无限的感慨和回味。

  对于安娜,我有着非常复杂纠结的感情,一方面她高贵典雅,善良美丽,是一个秀外慧中的上流社会的贵族妇女,她不仅出身高贵而且又极富修养,她真诚,富有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她生机勃勃,渴望幸福、热爱生命在自己的生活圈和娱乐、交际圈子中有着磁场一般的巨大的吸引力,总是能让人在初次见面时就为她所倾倒,被她浑身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气质和魅力所折服,让人对她充满了憧憬甚至是一种欲罢不能的喜爱。

  另一方面安娜又是悲剧的化身,她在还未成年之时便由家人做主被迫的嫁给了伪善自私、枯燥乏味、过分理性化、缺乏生命意识的卡列宁,整天生活在压抑郁闷中,生活中丧失了愉快和乐趣,十年如一日的过着这种没有激情没有快乐的日子,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几乎快要窒息了她全部的生命活力,终于她邂逅了一见倾心的渥伦斯基,在她心底沉睡了许久的爱的激情和生命意识被唤醒了,她的内心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为了爱情她被迫抛弃了自己最为珍贵的东西:她的名誉和她最最疼爱的儿子,然而命运却始终不会对她多一点点的眷顾,沙俄专制制度和虚伪的上流社会抨击排斥安娜,让安娜不幸的成为了众矢之的,然而更为悲惨的是,安娜在被那个虚伪残酷的社会家庭抛弃之后所唯一拥有的、仅剩的最为珍贵的爱情似乎也渐渐地离她远去,渥伦斯基对安娜由当初的痴迷和沉醉渐渐的转变成了疏远和淡漠,当安娜甚至都快要失去她视为生命中的一切的爱情之时,她彻底的绝望了,崩溃了,当唯一的精神支柱已经幡然倒塌,那么走投无路的安娜只能成为悲剧性的牺牲品。

  诚然导致安娜最终悲剧性的结局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安娜伪善自私的丈夫卡列宁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不理解安娜,冷酷的用各种方法来折磨安娜,让她痛苦:拒绝离婚、拒绝把儿子给安娜,她用这种间接的方式来折磨安娜,让她痛苦。

  然而这还仅仅是安娜各种痛苦和折磨中的一部分,虚伪恶毒的上流社会也对安娜进行倾轧,在丈夫和妻子相互欺骗已是普遍现象的污浊的上流社会,他们只要虚伪地维持表面的正常关系就无可非议了,然而真诚无畏的安娜不愿像那些贵妇一样过虚伪的二重生活,她毅然地离开了卡列宁而去追求自己的爱情生活,于是她们就无耻的关闭了安娜的社会交际之门,自命清高的对她冷嘲热讽,攻击批判 ,在她们自己都浑身沾满污点的立身于污泥潭的情况之下居然还对真诚无畏的安娜横加指责,真是不知羞耻,这无疑让人觉得唾弃。在那混浊的外界环境的压迫之下生活,安娜的痛苦、和悲剧可想而知。

  虽然安娜能够坚强勇敢的抵挡住各种攻击和痛苦却终抵挡不住自己的最爱的人的沉重一击,渥伦斯基对安娜逐渐冷漠的态度让安娜渐渐地走向了绝望,他对安娜的感情由当初的炽烈如火转变为渐渐的熄灭消逝,的确,他爱安娜,但她始终不能摆脱虚伪自私的上流社会的花花公子的秉性,他依旧重视自己的名利地位,依然爱慕虚荣。他心安理得的享受安娜给与他的温存与爱情,他觉得自己有权利享受独立的空间和自由,并且不能为了安娜而牺牲他男子汉的独立性,有时他觉得安娜对他的爱情就像一张情网一样束缚着他,甚至觉得安娜的爱情令他如此的沉重难受,他试图去挣脱,毫无疑问的是:他对安娜的爱情已经渐渐的衰退。然而可悲的是安娜依旧对渥伦斯基爱的如火如荼,爱情早已成为她生命的全部,如果失去了爱情,她将一无所有,正如诗经中有云: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可怜的安娜只能独自承受渥伦斯基带德清变所带给她的痛苦和折磨,以至于最终心灵难以承受,只能走向死亡以寻求解脱,可以说渥伦斯基就是造成安娜悲剧性的死亡的间接凶手。

  不容忽视的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也有来自安娜自身的原因,作者托尔斯泰的一生是矛盾的,同时他将这种矛盾寄托在安娜的身上,而且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安娜是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的,既有着对理想的生活和爱情的狂热追求,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但与此同时她也有着自己对违反道德、法规、宗教规则的负罪感,她时常会感到自责和恐惧,以及把爱情当做生命的全部的追求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落差给她以沉重打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的明显和深刻,这种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相互纠结啃噬着她的内心,几乎让她不得安宁,最终导致了安娜的毁灭和悲剧。

  虽然安娜走向了毁灭,然而作者托尔斯泰通过作品给我们展现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却得到了永生,值得我们去细细地捉摸和品味。

  安娜卡列尼娜不仅内容充盈,而且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可谓是炉火纯青,各色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生动而又细腻的描写;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意识的流动和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诸多的艺术手法相互交错糅合使用使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水平达到了极高的造诣,真不愧为一部隽永深刻,充满了无穷艺术魅力的的不朽之作。

  篇二: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自己也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安娜本来也算是个幸福的女子。上帝给她太多:美丽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泼的儿子、能为她带来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可是幸福,每个人又是怎么定 义的呢?上帝却没有给她最想要的——理想中的爱情。与比她大二十岁的高官,卡列宁。

  结婚十余年, 丈夫地位显赫、醉心功名,也会对安娜好,但是这些的 “好”,只不过是她丈夫关注的社会性的舆论,遵守并履行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为人丈夫对妻子的责任而已。每晚进行循例式的对话,更令安娜生厌。生活上的富裕,却难以掩盖心灵上的干渴。

  火车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上了结的孽缘。她拥有的丈 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热流像海啸般向她涌来。冷水如热流的相涌,最终冲破 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伦斯基的爱如海啸般一泻万里。如果没有婚姻制度、如果 没有生下爱儿、如果没有社会舆论,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水乳交融的相爱,来得太迟且来得让人感到欣慰。但是现实便是现实,他们的结合,虽然并不稀奇,反而 在圣彼得堡,拥有情人是常事。看来违反婚姻制度,失去母亲职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毅然破坏了上流社会体面的游戏规则。但是,安娜,却头一回为自 己做了主——她想拥有完整的爱情。

  可是, 最后安娜却卧轨而死。一个真挚、动人、生机勃勃的生命就这样逝去。

  回顾安娜的人生轨迹,从有一个快乐单纯的家庭,快乐的生活,到渥伦斯基的介入,并美名其曰“爱情”。而这个“爱情”的到来,却带走了她的一切。

  安娜应该是一个诚实、勇敢、十分有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接受渥伦斯基 的爱情以后,她说她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并勇 敢地向丈夫跟决裂,她说:

  “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是一个正直而不放荡的女人, 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安娜挣扎在贵族社会虚伪的污泥里,极力想得到超脱,她追 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不是男性生活的 点缀品,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严。她将自己的追 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里,企图寻到一条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和人格,为此,她不 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

  世上的爱情本如此, 荡气回肠的也有, 生死相许的也有, 细水长流的也有…… 爱情面前,没有对错,只有有没有真心爱过。难道不是吗?


名人传读后感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贝多芬传读后感

名人传读后感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贝多芬传读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2021骆驼祥子读后感800字左右

关于骆驼祥子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800字高中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高中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初二作文

昆虫记读后感初二作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好词好句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好词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8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