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商品出口国,其一举一动,每每牵动各方视线。这也意味着,越是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越是应该强调对话合作、共享共赢,以定力寻求发展空间。
又到岁末年初。冬日的暖阳正在一点点驱走凌厉的寒气。
在经历了前几年经济下行的转换震荡之后,中国经济逐步走出“焦虑期”,进入新常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凛冬”正在退去。尽管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依然艰难,国内经济发展也有一些深层次矛盾有待解决,但以往视为不确定性的诸般因素正在逐渐排除。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诸如就业、货币预期等关键指标更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积聚了势能,保持了定力。
事实上,中国经济本身有力量,正所谓“上下同欲,其利断金”,经济运行中几乎每一点“寸进”,政府固然会有所察觉,而一般民众也是感同身受,并因此被激发出持续强劲的原生动力。
有定力者方有希望。习近平主席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李克强总理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可以说,一个有定力的经济基本面,不仅是宏观政策的发力点、“有所作为”的力量之源,也是跌荡的大时代下民生福祉的终极依归。
与压力、实力相比,定力主要应该理解为经济运行层面的价值与担当。这种担当并不仅仅意味着面对压力时的主观反应,而更应该是基于对国内外经济情势清醒认知之下的强大自信,是一种大势的洞彻与路径的明晰。定力缘于压力,更源于实力。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庞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不仅韧性大、市场空间大、创新潜力大,而制度的优越性也非常明显。
有定力者方有希望。过去一年,中央政府的“定力”,首先体现在放宽视野、立足长远发展的治国理政思路上。摒弃短期的“强刺激”举措,极大释放内需、强力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结构,从而为社会松绑、促进市场主体的井喷,并通过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的历史性机遇,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期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当下,中国经济正在完成从“政府驱动”到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良性互动的新变。这一点,从全社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可见一斑。城镇新增就业为什么能够连续4年突破1300万人?关键就在于这种创业创新潮流释放并激发起的全民创富热情。
有定力者方有希望。从中央自上而下强力推动的政府自改革,同样释放出最大的改革红利。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强化。“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政策红利之下,不仅激发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也营造出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成本,培育提升了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靠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并且促进实体经济、新兴产业发展——这样的“有所作为”,才是一个现代政府的职责与担当所在。
有定力者方有希望。同样,“定力”也表现在对国际复杂局势的敏锐把握与精准发力。经历了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商品出口国,其一举一动,每每牵动各方视线。这也意味着,越是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越是应该强调对话合作、共享共赢,以定力寻求发展空间。从年初的亚投行正式开业,到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中国在构建“包容的世界经济”之路上,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变局时代,有“定力”的作为尤为可贵。两会上的“部长通道”开通,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上线,民法总则草案出炉,产权保护政策纲领性文件发布……这些政策利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发力,安放人心。
困难与机遇同在,关键在于多一分定力,才能够化危为机,避险为夷,从而在实现与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同时,提升中国经济的内在品质,让亿万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