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查看。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在纷纭繁多的中国武术流派和拳种中没有一个拳种能像太极拳推广的这样普及与众所周知。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太极拳具有舒柔、缠绵、内外兼修、祛病延年的特点,使它老少皆宜;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太极拳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
有位外国朋友在学了太极拳之后说:太极拳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在武术上的表现。所以有越来越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国际友人开始习练太极拳。如今,太极拳已走出国门,正成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运动。从这一点来说,太极拳已不再有国界与隔阂;它已超越了文化的范畴,而归于人之自然属性。
“太极”概念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自然观范畴。最早见于《易·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也就是说两仪(阴阳)是太极演变而来。后汉郑玄说“太极”是“谆和未分之气”,即“太极”是天地未分时的浑浊元气,它是产生万物的来源。如果从现代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来看,宇宙诞生前是一个没有物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纯能量质点。由于这个纯能量的质点大爆炸即产生形成了宇宙空间和天体,天体的空间运动即产生了有序的时间,因而有了物质的变化、发展和规律。
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说的“太极”就相当于这个没有时空和物质的纯能量质点。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中都主张“无”。魏晋王弼把“太极”就解释为“无”。他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周易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称为有。有形的东西都具阴阳两仪,由于阴阳的相互作用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演变,但它们最终都始于“无”即“太极”。
太极拳有别于其它拳种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将这种阴阳太极哲理应用于拳理之中。
至于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这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说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但从现在普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种来看,究其渊源,当推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九世祖陈王庭(又名奏廷)。他是明末战将(约1600~1680年),明亡后隐居,晚年耕余造拳。陈王庭遗著《长短句》中有“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之句。
《黄庭》即《黄庭经》,是西晋魏华存所著;合道学与医学思想为一体,被道家称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是历来修道之士修身养性的经典著作。所以,陈王庭在创拳时以道家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逐渐演变独具风格的太极拳种。归纳起来,陈王庭创拳主要有三个方面来源: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 博采众长,如戚继光《拳经 ·三十二势》,太祖长拳等,创编了太极拳套路。②应用了道家的吐纳导引术,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行气运动方法。③采纳了古代的阴阳学说(太极两仪)和中医经络学说,使拳术与哲学、医学相结合。
早期的陈氏太极还有“陈氏一百零八势长拳”,至乾隆年间陈家沟失传,由门徒郭永福传于山西洪洞。1975~1976年陈立清两次亲往,从许方庆老师处觅回。因此可以说是现存最古老的太极拳套路。陈氏太极拳原有五路和炮捶,可惜没有完整地继承下来。现仅存“陈氏一百零八势长拳”、陈氏太极拳大、小架一路和二路(炮捶)和推手以及刀、枪、剑、棍、锏、锤、杆等各种器械套路。
太极拳在长期流传中,又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特点较显著的有陈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五派。为了适应更多更广的人习练,后来又出现了简化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等。为了便于比赛,统一规范,现今又出现了太极拳、剑等竞赛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