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疆太阳能发电国家补贴政策
10月14日,达坂城区首个太阳能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1303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560.7吨。
太阳能发电站位于达坂城镇北戈壁,去年5月动工建设,是由新疆裕天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的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拥有4万多个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排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远远望去,如同一片蓝色的海洋,煞是壮观。
新疆裕天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郑飞说,今年5月建成后,一直在并网调试,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太阳能发电站总面积达到500亩。预计可年均发电1303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560.7吨。
据了解,太阳能发电站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直流电,然后经并网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最后输送到公共电网,由电网统一调配向用户供电。
达坂城区副区长周勇说,目前达坂城区风电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将来还要建设风光并重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太阳能发电站的并网发电,标志着达坂城区正在从“中国风谷”逐步发展为“风光无限”。
太阳能是地球上可利用的最大能量。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生伏特效应,直接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光伏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熟,发电系统结构简单、应用灵活、性能稳定、无污染、无噪声,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新疆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光能和荒漠土地资源,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努力把新疆建成我国21世纪的“光伏产业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能源战略保障。
根据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自治区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自治区太阳能发电“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国内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发展现状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各国政府有效的激励政策推动下,光伏产业和光伏电力市场得以快速发展。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16吉瓦(1吉瓦=109瓦),其中:欧洲新增装机13吉瓦,占80%以上。201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500兆瓦,占世界新增装机量3.1%,现已形成了超纯多晶硅材料制备、硅棒(锭)及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控制逆变器制造、系统平衡部件生产、光伏辅助材料制造、光伏发电装备制造及系统建设完整产业链,推动了光伏系统集成应用及光伏电站建设。
一是多晶硅制造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4.5万吨,约占世界产量的50%;二是硅锭及硅片制造技术获重大突破,2010年我国硅片产能超过23 吉瓦,产量达11吉瓦;三是太阳能电池制造规模及效率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8.5吉瓦,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商业化生产的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6%—19%,薄膜等新型电池转换效率约为8-10%;四是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大幅度增长,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860兆瓦,当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00兆瓦,同比增长166%。
(二)发展趋势
围绕提高光伏发电效率,降低度电成本,推动光伏技术进步,逐步实现平价上网,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如下:一是多晶硅能耗降低,硅片厚度减少;二是电池效率提高,薄膜电池技术将有重大突破;三是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平价上网进程加快;四是智能电网的发展,为太阳能发电提供技术支撑。总体上看,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将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风光互补和风光储多元化应用示范稳步推进。
同时,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光伏发电并网接入难度大,光伏发电成本相对比较高等问题,客观上制约了光伏并网项目的建设。
二、新疆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新疆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在研发、制造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一五”以来持续加速,2010年,我区光伏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亿元,同比增长100%以上。
1.光伏产业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建立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控制及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等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特变硅业1500吨多晶硅改造项目已按期投产,1.2万吨多晶硅扩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核准。现已具备300兆瓦多晶/单晶硅片制造以及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应用能力。
2.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实施了“光明工程”、“送电到乡工程”、“金太阳工程”以及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等。 2010年通过特许权招标,开工建设中电投哈密、吐鲁番、和田等3个20兆瓦大型光伏并网电站。2011年核准开工建设中广核哈密、英吉沙、青河以及中节能鄯善等4个20兆瓦大型光伏并网电站。我区光伏系统集成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3.光伏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我区多晶硅制造、晶硅片生产和光伏(20兆瓦~500兆瓦)发电系统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涌现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光伏骨干企业。2010年承揽区内外光电技术服务项目规模达100兆瓦,有力推动了我区太阳能光伏系统研发水平不断提高。
4.光伏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加速。初步形成了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光伏电子园区、奎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大光伏产业制造集聚区。在多晶硅产业的带动下,拉动了阿勒泰、奎屯、哈密、伊犁、环塔里木盆地、天山北坡经济带“煤—电—硅(硅砂、工业硅、碳化硅等)”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5.光伏产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了新疆新能源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大学,以及一大批从事太阳能光伏设计、咨询、集成、运维的服务队伍,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发展优势
新疆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利于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为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实现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拥有充裕的石英硅矿资源,有利于制造高质低价的晶硅材料。新疆北疆沿阿勒泰山、天山一带拥有丰富的石英硅资源,仅在准噶尔地区探明的储量就达1.2亿吨,品质达95%以上,为生产优质多晶硅提供了原料保障。光伏产业链中所需的辅助原料,如液氯、烧碱、石油焦、碳化硅砂等资源新疆都能提供,且具有高质低价的竞争优势。
2、拥有能源资源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光伏产业竞争力。当前,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的60%以上来自硅材料及制成的太阳能电池。而硅材料制备、提纯和硅片生产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仅硅提纯加工就占整个太阳能电池产品最终价格的56.2%。该行业高载能特性明显,为新疆发挥能源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煤—电—硅—太阳能光伏集成应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幅度降低光伏应用成本奠定了基础。
3、具备丰富的太阳能辐射资源,有利于光热和光能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应用。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5300—6700兆焦耳/平方米·年之间,年峰值日照时数在1600—2200小时之间。新疆太阳能资源按区域分布,东疆地区年总辐射量为6400兆焦耳/平方米·年,年峰值日照时数2100小时。南疆地区年总辐射量为5900兆焦耳/平方米·年,年峰值日照时数1700小时。北疆地区年总辐射量为5300兆焦耳/平方米·年,年峰值日照时数1600小时。太阳能光热和光能资源优势明显。
4、拥有广阔的荒漠土地资源,有利于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新疆幅员辽阔,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而其中大部分为荒漠、戈壁滩,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铺设太阳能光伏阵列,仅新疆荒漠戈壁的土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4×103亿吨标准煤。新疆广阔的荒漠土地资源为形成巨大、洁净的光伏电力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5、具有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建设面向中西亚的光伏产业基地。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要塞,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开放的桥头堡。新疆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而且中西亚太阳能光伏产品及应用市场需求年均增速20%以上,在新疆建立产业基地不但有利于开拓周边国家市场,而且有利于开展面向中西亚的集成应用与服务,形成能够吸纳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发展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
6、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资源能源优势向高附加值的产业优势转换。初步测算,多晶硅材料约占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的37%,而电力成本又占多晶硅成本的30%以上。若形成1万吨多晶硅加工产业链,就要消耗200万吨煤炭和近10万吨的石英岩矿。而1万吨多晶硅转化后产品的运输量仅相当于转化前资源运输量的1/200,可极大缓解新疆运输的“瓶颈”问题。是原子流向电子流转换、实现由“原字号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的一条战略路径,对加快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面临形势
1.太阳能光伏产业从爆发期开始转入调整期。“十一五”以来,受发达国家鼓励使用太阳能产品等政策的拉动,全球太阳能电池消费量年均增幅超过40%,太阳能光伏产业处于爆发增长期。但随着发达国家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下调,特别是补贴政策的减弱,促使太阳能光伏产品价格逐步回归理性,直接减慢了光伏产业市场需求扩张的步伐。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接入与运行管理难的问题,也一定程度影响其大规模应用。“十二五”全球光伏产业市场将呈现量增价减、平稳增长的调整趋势。
2.太阳能光伏发电在电力结构中占有地位逐步提升。太阳能是保证人类能源需求的重要的可再生能量来源,其潜在资源120000太瓦(1太瓦=1012瓦),实际可利用资源高达600太瓦。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大约40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可利用面积安装屋顶光伏电站至少100吉瓦。我国大片的荒漠土地资源,若1平方公里土地安装5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1%的荒漠即可安装500吉瓦,年发电量是中国当前电力消费总量的两倍多。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在电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3.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世界各国加快太阳能应用技术的研发,技术进步不断加快,降低成本仍是产业主题,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系统的成本持续下降并逼近常规发电成本,从硅料到组件以及平衡部件等均面临快速降价的市场压力。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成本降低7%左右。另外,硅料生产工艺不断进步,硅片厚度持续降低,规模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也对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
4.国内市场快速启动将为光伏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国内光伏上网电价的出台,着力保障能源供应、建设低碳社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实施,国家初步规划,“十二五”末,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500万千瓦,同时,我国将建设100个新能源城市和1000个新能源园区,再加上农业、旅游、交通和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光伏产业面临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补贴条件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建立标准与认证支撑平台。加快建立光伏产业的标准体系,制定光伏产品技术检测标准、光伏系统设计标准和安装与施工规范、光伏发电并网技术标准等。加快构建光伏产品质量评测和控制体系,建立光伏产品检测标准,完善光伏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光伏产品认证制度,提高光伏产品质量和水平。
(2)建立光伏发电系统测试平台。研究光伏并网技术、光电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施工、规程及工法、图集和验收规范;制定光伏产品和发电系统测试方法和测试规范,建设光伏产品和光伏发电系统检测平台。加强太阳能资源及光伏电站的监测,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光伏发电系统提供技术保障。
(3)建立光伏技术检测中心。建立光伏发电工程技术实验场、光伏技术及产品应用试验中心、质量评测检验中心、微网系统的控制调度、并网安全技术检验中心,增强行业服务与保障能力。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自治区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下建立新疆光伏新能源产业及光电应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新疆光伏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加强对光伏企业的指导、协调、服务与管理。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完善规划保障体系。把光伏产业纳入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制订光伏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农村光伏技术推广应用规划、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发展规划,荒漠光伏并网电站建设规划,以及光伏产业人才培养规划,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合力与动力。
(三)提高电网接纳光伏发电的能力。依托新疆与西北、华中的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疆电外送”工程,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按照国家“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优先调度电网覆盖范围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光伏发电上网电量,保障光伏发电项目按期投产和安全可靠运行。
(四)落实国家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按照资源环境、经济条件、应用方式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自治区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贴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在自治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中设立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光伏产品的推广应用,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及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光伏发电示范工程项目。
(六)落实税收、金融、政府采购及用地等各项优惠政策。对光伏企业进口生产和研发所需的关键设备,按国家规定减免关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严禁占用耕地,对于大型荒漠电站使用戈壁荒滩建设的,可按国家和自治区新出台的用地优惠政策执行。具体各项优惠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新党发〔2011〕17号)明确的政策措施执行。
(七)加大引进战略投资和推动创新创业。充分利用我区的区位优势,创新招商方式,建立和完善招商信息机制,认真做好内地电子信息战略投资的引导、转移和承接地工作。重点加强区内外技术合作与智力引进工作,引导和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在新疆建立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研发和服务中心,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搭建“东西联合”和“东联西出”创业创新平台,推动太阳能光伏制造与集成企业“走出去”,开拓中西南亚市场。
(八)加强光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区内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现有研发力量,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支持大专院校围绕产业发展设立相关专业,培养光伏发电技术研发、工程技术和管理复合型人才。积极推动大中专院校建立光伏实训基地。
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新疆能源、资源、光能和区位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应用驱动,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关键技术和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实现新疆硅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光伏发电在电力消费中的比重,把新疆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制造基地和高端大规模综合应用示范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和产业政策,加大电力结构调整,支持光伏发电及应用。采取专项政策措施,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各方积极性,拉动光伏市场的需求。
2.坚持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规定,推进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
3.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并重的原则。加快多晶硅等重点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着力培育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合理利用区域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聚集,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光伏标准及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建立太阳能综合应用示范基地,推进产业化。
4.坚持优化产业环境与扩大光伏市场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各项光伏扶持政策的落实,加大产业投入力度,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开拓中西亚市场,扩大区内多样化应用,培育光伏应用市场,使光伏产业的发展有稳定的市场依托。
(三)发展目标
——光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到2015年,建立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0%以上,力争达到500亿元。多晶硅产能超过1万吨,晶体硅片产能2000 兆瓦,电池产能600兆瓦,光伏电池组件封装能力1000兆瓦。碳化硅与蓝宝石晶片规模进一步扩大,LED芯片衬底材料800万片。培育2~3家实力雄厚、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大型光伏龙头企业。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3~5个大型太阳能综合应用示范区。实现全行业就业10万人。
——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到2015年,建设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石河子和奎屯、阿拉尔为两翼的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制造业基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有效利用戈壁荒地,初步建成分布我区南、北、东疆的太阳能大型光伏发电综合应用示范区,推动全区太阳能光伏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光伏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建设2~3个光伏发电控制与集成工程中心(实验室)。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系统集成和辅助材料生产服务企业。开发光伏并网、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等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与应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多晶硅生产系统封闭循环运行。碳化硅、蓝宝石晶体生长装备和制备技术继续完善,LED芯片衬底材料研发有新突破,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建设系统试验、测试技术创新平台。
——节能减排和环保水平显著提升。到2015年,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的同步提高,平均综合能耗低于120千瓦时/公斤,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1%,多晶硅电池达到19%,非晶硅薄膜电池达到12%。光伏系统成本、发电成本达国内先进水平。光伏电池辅助材料本土化率达到90%。
——综合集成应用规模上新台阶。加快新疆光能和荒漠资源的转化与利用,重点发展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建设,低成本、大规模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到2015年,全区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兆瓦。其中,大型光伏并网电站1500兆瓦;边远无电地区光伏供电系统100兆瓦;道路照明和城市亮化光伏工程100兆瓦;屋顶光伏发电系统100兆瓦;微网光伏发电系统200兆瓦。
四、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1.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制造基地建设。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阿拉尔等地布局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将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石河子经济开发区、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泉堡工业区、阿拉尔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建设成为自治区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区,加快高纯硅材料制造、硅棒/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光伏发电关键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提高光伏系统整体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规模化发展,努力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制造基地建设。
2.加快形成硅材料规模化生产能力。加快伊犁、阿勒泰、哈密等地硅矿材料基地,以及甘泉堡工业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市工业园区多晶硅材料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先进高纯硅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快消化吸收改良西门子工艺技术,掌握还原炉系统、氢化系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以及全过程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重点建设万吨级高纯硅料项目。认真探索硅料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着力控制硅料综合电耗与还原电耗量。进一步推动“煤—电—硅—集成应用”生产制造,加快硅产业规模化发展。
3.加快提高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充分利用我区硅料、多晶硅、硅片及大规模光伏集成应用的优势,加快发展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引进工艺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的薄膜电池生产技术,积极跟踪非(微)晶硅薄膜电池技术进展,大力发展单位耗能低、耗材少、效率高、长寿命的太阳能电池,鼓励发展技术成熟、光电转化率高的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推动光伏电池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加快光伏组件生产制造能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4.加快完善和延伸光伏产业链。充分利用我区能源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硅锭/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制造。推动硅基薄膜、铜铟镓锡薄膜等电池的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提高薄膜电池的转率效率。大力实施多晶硅、晶体硅片、电池及组件、控制逆变设备、LED衬底材料(碳化硅与蓝宝石晶体)等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延伸产业链,努力降低成本,有效支撑太阳能光伏及电子新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协作配套、竞争力强的较完整产业链。
5.加快推进光伏配套产业发展。围绕硅料规模化生产,加快发展制氯、制氢及专用材料制造业。积极引进和开发逆变器、控制器、蓄电池、平衡部件、光伏照明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光伏发电系统配套产品的生产制造业。建设切割液、线锯、石墨制品、氮化硅、电极材料等辅料生产项目,使其与光伏产业发展相配套。大力开发风、光互补发电技术、LED新型照明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相融合的终端应用产品和太阳能应用消费类电子产品等。积极跟踪光热发电技术,稳步推动光热发电应用与示范。
6.加快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综合应用示范区。大力实施“金太阳工程”,在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吐鲁番、喀什、和田、库尔勒、伊犁等地,积极推进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在铁路、沙漠公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及扬水绿化灌溉系统,着力解决偏远地区用能问题。重点发展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建设,在哈密、吐鲁番、阿克苏、喀什、和田等辐射资源丰富的荒漠地区,规划建设一批万千瓦以上并网光伏电站以及3~5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区。
积极开展“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与示范,推动太阳能光电设计、生产和施工三者有效结合,对条件适宜的公共场所、车站、学校、医院等建筑进行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示范,对有条件的城市广场、道路、新建小区、既有小区和新农村(牧区)安装太阳能照明系统或风/光互补照明系统,提高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能力。“十二五”期间,在巴州、阿克苏、克州、喀什、和田等地因地制宜建设10个多能互补的微网发电系统。加快应用创新,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机制和模式,推动光电商业化发展。
7.加快新一代光伏新技术新工艺创新步伐。积极支持光伏电池新材料、新型光伏产品应用及光伏发电设备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高光伏产品的质量。加强硅棒/硅锭/硅片生产技术、工艺以及装备、晶体硅电池的研究,提高电池效率,努力降低成本。
积极跟踪太阳能薄膜电池技术进步及应用,引进先进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技术和装备,大力发展单位能耗低、耗材少、效率高、衰减小的多层PN结太阳能薄膜电池。依托现有晶体硅片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优势,加强对提拉、熔铸、剖锭及线切割等关键工艺节能改造技术再创新,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晶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充分发挥新疆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作用,依托联盟企业开展光伏材料及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协作配套,推动光伏制造与应用融合发展。
(二)重点工程
1.技术创新工程
(1)多晶硅材料提纯和光伏电池关键技术创新。针对多晶硅提纯、硅锭/硅片制造、光伏电池生产关键技术问题,围绕节能降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生产工艺和制备方法,着力研究大直径硅棒拉制技术、大容量晶硅铸锭技术、超薄硅片切割技术、浆料回收利用技术。加快太阳能光伏电池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引进工艺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的薄膜电池生产技术、以及非(微)晶硅薄膜电池技术,积极开展单位耗能低、耗材少、效率高的太阳能新型电池研发。
(2)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创新。着力研究大型荒漠并网电站技术、光电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技术、光伏系统跟踪技术、储能技术、监控测量技术和光伏发电系统控制逆变装置及平衡部件等,重点开发兆瓦级并网光伏逆变器。开展高压荒漠并网光伏电站优化设计集成技术、工程技术、监控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开发高可靠性、低功耗、低成本的平单轴、斜单轴、双轴、低倍反射聚光、高倍聚光等多种光伏自动跟踪技术,推进规模化应用示范。加强对光伏发电接纳、电力调度、提高电网适应能力等关键技术研究。
(3)LED衬底材料及碳化硅晶体制备技术创新。为有效解决制约我国照明产业发展衬底基础材料的问题,缓解碳化硅、蓝宝石晶体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大幅降低高品质LED(发光二极管)的生产成本,逐步扭转国外生产商控制材料的局面,重点开展碳化硅(SiC)原料提纯技术,3~4英寸及以上高质量SiC晶体生长技术,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长及产业化制备技术。研究规模化生产工艺流程,形成“煤—电—高纯氧化铝—蓝宝石—LED器件”和“煤—电—碳化硅—碳化硅晶体—LED器件”产业链。
2.产业化推进工程
(1)高纯多晶硅材料的产业化。引进国际先进高纯硅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快消化吸收改良西门子工艺技术,掌握还原炉系统、氢化系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以及全过程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应用。重点建设5万吨级以上的高纯多晶硅原材料项目、10万吨工业硅项目、10~20万吨碳化硅项目,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实现产业化。
(2)大直径、超薄太阳能级晶体硅片的产业化。依托现有单(多)晶硅片生产技术和装备优势,加快实施晶体硅片2000兆瓦项目,碳化硅晶片10万片项目,LED芯片衬底材料800万片项目,光伏电池组件封装能力1000兆瓦等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提拉、铸锭容量,降低晶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改进生产工艺和工装,实现大直径、超薄太阳能级晶体硅片的规模化生产。
(3)高效光伏电池的产业化。引进高效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技术,实现高效太阳能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加快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主要包括砷化镓Ⅲ-V族化合物、硫化镉、铜锢硒薄膜电池等)研发制造与应用进程,引进实施200兆瓦薄膜电池重点改造示范项目,加快高效光伏电池产业化进程。
(4)光伏系统优化设计集成技术的产业化。加快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设备生产能力改造,推进离网、光伏建筑、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多能互补微网发电系统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大型荒漠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示范,加快建设乌鲁木齐达坂城100兆瓦光伏发电系统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