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让异地就医报销更便捷,是百姓共同的心愿。

  全国政协委员杨金生认为,多种医保形式并存、信息不能共通共享等原因导致异地就医结算存在困难,公共服务效率偏低。

  要尽快实现“三保合一”,实现基本医保信息全国联网。

  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

  从2010年的每人每年120元到2017年的450元,我国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增长2.75倍。

  目前,我国已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为实现人人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到30%以下,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

  随着医改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格局调整更加复杂,对医改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要求明显增强,深层次体制机制的矛盾日益凸显,改革任务更为艰巨。

  报告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

  “很多人一旦生病就认准大医院,实际上很多头疼脑热的小病在基层医院就能治好。

  ”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是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的一名乡村医生。

  他认为,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在推进分级诊疗上下工夫,引导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加大对基层诊所的投入,让小病在基层解决。

  这是破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 贵的好方法。

  问 跨省结算,患者会涌入大城市吗

  并未出现大量患者外流,且异地报销比本地比例低

  记者:去年全国实现了省内住院医保联网、即时报销,带来了哪些便利?

  安徽省人社厅结算支付中心副主任程文江:我们在2013年7月正式启动基本医保安徽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到2014年8月,在基本医保市级统筹的基础上,全省16个市加省直医保共计17个统筹地区,就实现基本医保省内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打个比方,铜陵市一位居民到合肥市看病,过去先行垫付5万元,出院后再拿发票回铜陵报销。

  现在入院他只需刷下医保卡,出院时付自付的1.5万元左右就可出院,方便是看得到的。

  目前安徽任何一个基本医保参保人,持社会保障卡,均可以在全省73家协议医院,按政策享受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记者:今年两会提出,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医保待遇各地不同,具体怎么实现即时报销?

  程文江:我认为省内异地报销工作是跨省异地报销的基础,此外需要三个“流”来支撑:人流、信息流、资金流。

  比如合肥市民到杭州看病,涉及报销时,合肥医保待遇和杭州不一样,怎么办?市民在合肥参的医保,我们就按合肥的医保待遇进行结算。

  这是人流的含义。

  第二是信息流。

  同样一瓶阿莫西林,比如杭州市报销85%,合肥市稀缺,只能报80%。

  患者当然希望报销额度大一点,扎堆跑到医保额度大的地市诊治,那就乱套了。

  所以要办好这件事,需要信息联网,患者用药信息从浙江回传到安徽,实际报销时按照安徽的标准。

  最后是资金流。

  安徽人到浙江看病,在当地刷完医保卡,付掉报销过后的钱便可出院。

  此时人社部门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和浙江人社厅对接,通常2个月结算一次。

  记者:如何看待全国范围的医保联网,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程文江:2月27日,安徽省黄山市参保人员叶女士在浙江省一家医院办理出院手续时,通过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使用社会保障卡,完成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这是安徽首例通过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进行结算的案例,标志着安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由过去手工报销迈向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医保联网带来的好处是看得见的,患者无需垫付,不用为报销跑腿。

  对人社部门也是一种减负,过去有人打着外地就医幌子,报销巨额假发票,我们很无奈,开展异地医疗监管沟通成本大,效果不理想。

  有了医保联网,这些难题都能从根本上杜绝。

  记者:跨省结算方便了,会导致患者扎堆到发达地区就医吗?

  程文江:举个例子,六安距离合肥很近,高铁开通后六安人只需半小时就能到合肥,我们也曾担心患者会扎堆到合肥看病,从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担忧并未出现。

  大病情况毕竟是少数,小病患者倾向在家门口看,家属陪床吃住都方便。

  另外人社部门也有政策引导,比如去外地看病报销比例通常是低于本地的。

  问 基层薄弱,医疗短板如何补齐

  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发挥民营医院补足作用

  记者:如何应对基层医疗力量薄弱的问题,如何引导群众小病去社区、大病去三甲?

  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基层医疗发展的痛点之一,就是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导致农村百姓看病难。

  特别是医疗人才分布不均,以眼科为例,全国70%的眼科医生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而70%的眼疾患者却在基层农村。

  所以增强基层服务能力不仅仅是多投入资金和设备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加大对基层医生培训,将基层医生培训标准化,常规化。

  医改已经进入到攻坚期,我们民营医院可以从医疗结构的调整、医疗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发挥作用。

  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很好的补足,首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制灵活等优势,加强技术实力,只有真正有技术实力的民营医院越来越多,才能有效地对公立医院起到补足的作用。

  其二,从患者需求角度,民营医院可以在高端医疗服务上,起到对公立医院的补足,进而推进医改的良性发展。

  其三,民营医院的大力发展,势必也会对公立医院在就医环境、服务态度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问 全面两孩,社会准备好了吗

  建议延长男性陪产假,加大妇幼保健,增设托儿机构

  记者:全面两孩时代,面临高龄产妇多,产科床位、儿科医生短缺等问题,我们的医疗保健服务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上?护航全面两孩,需要打造全程服务链,不仅是医疗卫生服务,还需要教育、就业、收入等各方面政策的支持。

  如何看待全服务链?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全面两孩,确实面临一些问题,一是高龄产妇生育风险高。

  二是经济负担重。

  随着现代人对育儿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愈加关注,添丁早已不是添双筷子那么简单的事,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医疗成本、住房成本都将随之增高。

  三是照料负担重。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之父母年岁渐高,面临老少负担“两头沉”的双重压力,抚养照料问题成为阻碍现代人生育两孩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是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完善。

  两孩政策全面放开了,但是与之配套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设施和服务还没有跟上,两孩家庭面临着母亲生产时排队等床位、孩子上学时排队抢名额,孩子生病时排队看医生的窘境。

  建议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推动“全面两孩”政策深入实施:进一步加强孕前和产前健康检查服务,探索完善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出生缺陷预防的基本服务免费政策;提高孕妇的保健知识水平,预防孕期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提高新生儿的质量;

  开设再生育门诊、高危门诊、疤痕子宫门诊等特色性门诊,为高龄、合并其他疾病妇女生育两孩提供专业咨询;加强妇幼保健社区服务网点建设,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方便、快捷、优惠的服务;健全生育津贴、医疗保险、教育基金等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给予倾斜性补助;延长两孩产假、陪产假期限,建立允许父母双方都休产假的人性化管理制度,通过延长男性陪产假,提升男性抚养孩子、从事家务的意识;

  增设公办托儿所或看护机构,负责学龄前儿童的照料和看护,同时,增设社区儿童中心,在幼儿园放学后负责接送和看管孩子;加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建设,通过扩建公办幼儿园、鼓励兴办民办幼儿园的方式,满足幼儿教育增量需求。

分享

热门关注

乌克兰留学的政策相关内容介绍

乌克兰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