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书单,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查看。
让你胸怀天下的书单
曾读过这样一句话。“读历史的意义,在于告诉我,眼下的一切,不过是沧海一粟”。
即便你可能在忍受无趣的工作,过着望不到尽头的生活;即便你在冬日走在沉默如刀的寒风里。回到家里,你仍然可以就着一盏明灯,一杯热茶,在书里,遇见更大更广阔的世界,和许许多多发着光的灵魂。
许多文史哲类书籍,翻开了才知道,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
这五本书,推荐给期待更广阔视野的你。
01
寻路中国
作者:彼得·海斯勒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们日常中接触得最多的外国人,往往是以“客人”身份拜访的外教和留学生。我们愉快地吃吃饭,聊聊风俗民情,再彼此学几句对方的语言。
彼得·海斯勒说,我才不要仅仅做一个“国际友人”。
于是,这个外国记者,取了个地道的中文名“何伟”,租了辆切诺基,花了七年时间,沿着长城一路向西,在怀柔的一个小村子里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他接着走,从北到南。
《寻路中国》正是他这一路观察和思考的沉淀。
他笔下的中国,不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走进新时代”之类的宏大叙事,也不是“企业家如何白手挣得千亿身家”的史诗,而是老百姓再真实不过的日常。
他租下来的房间里,还挂着《还珠格格》的海报;而他的房东魏子淇,紧随城里人的旅游热潮,开了家“农家乐”,天天挂心着他的生意。
经由这个“局外人”,农民、商贩、工厂女工……一个个变革中的当代老百姓的面庞,被他串起来,成了一幅连贯的画卷。
而我们日常再熟悉不过的细节,经由这个陌生人的感知,竟也有了另一种样子。
农民在公路上晒谷子,让车轮碾过稻谷,在他看来,是传统的中国农业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瞬间碰撞。而乡镇县城街道上的的“xx国际宾馆”,又是百姓对改革开放强烈热情的缩影。甚至连拥挤马路上驾驶员的喇叭声,也被何伟归纳为“负责传导驾驶员本能反应”的神经语义学系统——看到这里,十点君也不禁哈哈大笑。
读何伟的文章,常常感觉,自己一会儿在魔幻中,一会儿在现实里。有时候觉得哭笑不得,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过去二三十年间,我们的记忆;何伟笔下的变革,也正是我们自己的家乡曾经走过的样子。
“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睹的中国。”
02
观念的水位
作者:刘瑜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刘瑜,她是一个生于70年代,灵性温婉的女子。她从英国归来,在清华大学教政治学。《观念的水位》是她最新的作品集。在这本书里,不仅有关于国家大事的思考,也包括了书评、影评和她的一些个人日常心得。
虽然题材偏“硬”,但作为女性,她有韩寒、连岳等作家所没有的温和和谨慎。她没有政治家们渴望成功的征服心,和一心要说服对方的攻击性;没有改变社会的热切渴望,也不对现实盲目乐观。
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
她也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
甚至,她在后记里还会实在地感叹一句,“写一篇值千元稿费的文章,往往我要花掉一千二百元,来买化妆品、咖啡,才能平衡我心里的纠结”。嗯,十点君写文纠结的时候,就喜欢剁手给十点喵买小鱼干吃呢。
刘瑜也会在微博上发她的自拍,她与宠物狗的合影,短发大眼睛,眼里满满的温柔。
不是在庙堂之上,也不在五岳之中。她笔下有着烟火气和人间温暖的社会思考,总让人在深思之外,有所共鸣。
在这里,摘两句她戳中我的话语。
“愤怒之所以令人上瘾,大约是因为愤怒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
“历史或许会螺旋式前进,某代人可能会在那倒退的一步里度过倒霉的人生,但我相信,在所有的专制者中,时间是最专制的一个。”
03
激荡三十年
作者:吴晓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想把历史当小说读,又看厌了古代的“宫斗戏”,该读哪一本?
十点君觉得,这本书可以一读。
遇见吴晓波之前,十点君一直不知道,原来历史,可以比小说还精彩好看。
读完《激荡三十年》之前,十点君也不知道,原来我们这代人,也走过了一段传奇的岁月。
《激荡三十年》写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企业的故事。吴晓波的笔下,没有教科书的气息。他的笔法真诚而激扬,写起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的此消彼长和相互博弈,整个社会的躁动不安……人们在创造历史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是1989年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喜欢朦胧诗和摇滚乐,而《激荡三十年》每个章节前的引言,也常见朦胧诗和崔健的歌词。
他用实力证明,在文艺青年的笔下,有着不输史学家的丰富厚重,又有超乎传统史学的诗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洋洋洒洒的漂亮文字。
他笔下的三十年,物欲横流,亦诗意盎然。
惊心动魄如小说,却是我们这一两代人真真切切经历过的现实。
壮怀激荡的历史,原来不过是最近三十年发生的事儿,只在我们身后不远处。
04
娱乐至死
作者:尼尔·波茨曼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什么我们天天刷公众号,却感觉什么都没学到?
为什么我们坐拥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却越来越傻?
波茨曼说,电子时代,娱乐至死。
这本书,有一点点的学究气息,但其实……有种反差的萌感。
就像是课堂上,戴着木框眼镜,正襟危坐着,吐槽吐得好精准的老教授。他有丰富的知识和精辟的见识,却一点都不跟时代脱节;他说话犀利,丝毫没有古板的感觉。十点君读这本书,总觉得,哎哟膝盖中了一箭。
波茨曼把我们这些每天无聊得只会刷朋友圈的现代人当头打了一棒,又呼吁我们,回到书籍中,认真地写作和思考,而非贪恋电台、电视节目中的侃侃而谈,一夜成名。
05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虽然前两年电影《白鹿原》大热,十点君仍然觉得,它的原著值得一看。因为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值得反复品味的,一定不只是故事情节本身。
《白鹿原》是一本小说。它写了一个村庄的故事,也是一部描摹西北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更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篇画卷。
《白鹿原》很好读,因为它不像很多“红色经典”那样,总想着教育你,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做。在陈忠实的笔下,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他自己的原因;每个人后来的人生,都在承担他当初的结果。白嘉轩和朱先生是传统儒家家长的正面形象,他们带领着家族向前进;鹿家兄弟与百灵是年青一代的反叛,虽然破灭,亦可歌可叹;而离经叛道的田小娥,历经悲惨,她报复了每一个她能报复的人,却性情真切得让人不忍说她一句重话。
读《白鹿原》,既可以读到大世界的变幻无常;又可以读到活生生的小社会,风水轮转,冤冤相报。
看他们的人生跌宕,不也就是在看我们自己吗。时代风云,以百年来衡量,便都付笑谈中。
那么,我们生活的当下,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