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知识点:黄河下游凌汛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地理知识点:黄河下游凌汛,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考地理知识点:黄河下游凌汛

  中考地理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同学们在中考复习时很容易遗漏部分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考试吧为大家总结了中考地理试题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

  黄河下游凌汛

  黄河,从河南省桃花峪到入海口称为下游,全长786公里,两岸筑有大堤,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走向呈西南、东北方向,冬季经常受寒潮侵袭,日平均气温上下河段相差3~4℃,并且是正负交替出现,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200~400立方米。由于河道、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作用,下游每年都有凌汛,经常发生插凌、封河。新中国成立以来封河30多次,大多先由河口开始封河,而后逐段向上插封。一般年份封冻总长约400公里左右,最短40 公里,最长703公里。开河则由上而下,冰水沿程积集,造成明显凌峰,并易在浅滩、急弯或狭窄河段受阻卡塞,形成冰坝,使河段水位迅速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凌灾。

  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自1883年至1936年的 54年中,就有21年凌汛期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二决口。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下游山东河口地区仍发生过两次凌汛决口。历史上曾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下游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了多次严重凌汛,扭转了历史上五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连续取得了49年凌汛未决口的伟大成就。

  总结:由于冰凌、流冰插塞,过流面积减少,可形成冰坝,随着水位的提高,将会出现水鼓冰裂、冰凌漫堤的情形,形成凌灾,其危害程度常常超过洪灾。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7中考地理复习资料:西亚

  2017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欧洲西部

  2017中考地理复习资料:极地地区

  2017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日本

  

2017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埃及

  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国际合作

  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亚洲及欧洲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展开更多 13%)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中考地理知识点:黄河下游凌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2018年广西贺州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中考地理真题

2018年广西贺州中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中考地理试卷

2018年广西百色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中考地理真题

2018年广西百色中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中考地理试卷

2018年广西玉林中考地理真题

中考地理真题

中考地理知识点:内蒙古凌汛

中考地理

中考地理知识点:锋面特征

中考地理

中考地理知识点:冷锋过境

中考地理

中考地理知识点:青藏地区

中考地理

中考地理知识点:南方地区

中考地理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地理知识点:黄河下游凌汛,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考地理知识点:黄河下游凌汛

  中考地理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同学们在中考复习时很容易遗漏部分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考试吧为大家总结了中考地理试题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

  黄河下游凌汛

  黄河,从河南省桃花峪到入海口称为下游,全长786公里,两岸筑有大堤,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走向呈西南、东北方向,冬季经常受寒潮侵袭,日平均气温上下河段相差3~4℃,并且是正负交替出现,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200~400立方米。由于河道、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作用,下游每年都有凌汛,经常发生插凌、封河。新中国成立以来封河30多次,大多先由河口开始封河,而后逐段向上插封。一般年份封冻总长约400公里左右,最短40 公里,最长703公里。开河则由上而下,冰水沿程积集,造成明显凌峰,并易在浅滩、急弯或狭窄河段受阻卡塞,形成冰坝,使河段水位迅速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凌灾。

  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自1883年至1936年的 54年中,就有21年凌汛期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二决口。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下游山东河口地区仍发生过两次凌汛决口。历史上曾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下游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了多次严重凌汛,扭转了历史上五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连续取得了49年凌汛未决口的伟大成就。

  总结:由于冰凌、流冰插塞,过流面积减少,可形成冰坝,随着水位的提高,将会出现水鼓冰裂、冰凌漫堤的情形,形成凌灾,其危害程度常常超过洪灾。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7中考地理复习资料:西亚

  2017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欧洲西部

  2017中考地理复习资料:极地地区

  2017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日本

  

2017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埃及

  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国际合作

  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亚洲及欧洲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