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回国 海归真实感受分享

2017-04-13 10:47:23 张碧峰 留学回国海归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国留学,那么出国留学到底如何,下面出国留学网就为大家讲述留学回国海归的真实感受,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欢迎阅读。

  ●建言

  学本领 哪里都可以

  吴凯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那些打算送孩子到国外读书的家长更理性一些。“现在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前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国外?为了面子还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挣更多钱?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吴凯的“故事”并非个例,曾有一位中产母亲吐槽“当初把女儿留在国内,随便考个大学,找个工作,境况也不会比现在差。”实际上这是许多家长的共同体会。而原因正在于,当初许多人都没有弄清,出国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不容讳言,大部分是迷信洋文凭。但现在看来,洋文凭并不吃香。也有不少是因为成绩不理想等原因,试图“跳过”国内的高考,希望直接在国外大学找到升学机会。说白了,是走一条不通过高考而上大学、而且是外国大学的“捷径”,但如此“镀金”,更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吴凯曾试图在美国找工作,但唯一的优势是英语口语不错,而这在美国根本不是优势。其实,于学习外语,不妨说说一位名叫袁秀洪的南京拾荒老汉的故事。这位年近六旬的拾荒老汉,前几年拾荒时,南大一位张姓老教授口齿清晰的外语声,激发了他年轻时打算当翻译的梦想,于是,跟着老教授学起了外语,并最终学会了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7国语言,能同外国留学生自如交流,还能帮助外语弱者提高口语能力。

  其实,与其花巨额费用出国留学,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在国内学会一技之长,而这其实并不难做到,比如拾荒老汉,虽然起点也很低,但只要有追求有付出,在任何地方都能成才。舍近求远,耗费巨资,“性价比”实在太低。甚至有些学生,因为缺乏自控力,留学几年也就打了几年游戏,最终父母血汗钱扔进水里,还误了前程,就更惨。钱夙伟

  ●析理

  去和留 是个伪命题

  想当初踌躇满志地到美国留学,现如今,文凭也到手了,却无奈选择回国。并且感叹付出远大于收获,告诫家长送孩子留学前要想清楚。

  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来,却是个伪命题。固然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能拿得出四百万元供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也不多见。没有那个经济能力,当然也就更没有资格去想“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国外”之类的问题。

  新闻中显示,毕业后要留在美国工作,前提是必须取得H1B工作签证。吴凯在第一次抽签中落选了,接着选择读硕士研究生,目的是提高中签率。2015年,吴凯硕士毕业。这一次,他决定不再申请H1B抽签,而是选择了回国。

  如果吴凯第一次就抽中了H1B工作签证,得以留在美国工作,吴凯还会说“我相信(回国工作)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还会“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那些打算送孩子到国外读书的家长更理性一些”吗?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

  吴凯最终选择回国,是他8年来在美国读书和生活的经验总结,新闻中他的经历显示,读大学时,交往圈子还是中国留学生,没有一个美国朋友。毕业后要留在美国工作,只能靠抽签,而中签率又那么低,就像吴凯描述的那样:“H1B抽签真的是决定命运的时刻,抽不中,整个前途都会蒙上阴影,连死的心都有了”。

  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国,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对于吴凯来说,不过是在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和就业环境的激烈碰撞下,无奈做出的一个选择。果不其然,一回到国内,吴凯就如鱼得水,很快找到了工作。他的目标是将来能找到一份月薪3万元以上的工作。靠着经济实力雄厚的父母,相信这一定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这对于其他绝大多数同龄人来说,是无法复制的。郑建钢

  教育观 应该更清醒

  吴凯到底遭遇了什么,让他如此发出告诫呢?根据新闻,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是语言关。语言关恐怕是横亘在所有留学生面前最大的难题,也是难以逃避的问题。即便吴凯自认为“口语算不错的”,但专业课还是非常吃力,像听天书一般,以至于他恐惧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

  其次是隔阂。上课时“白人学生坐在一起,黑人学生坐在一起,作为班上仅有的一名华人面孔,吴凯感受到了孤立。”这种孤立,不一定全是种族歧视,或许更适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却会让人情绪低落,甚至想退学。

  再次是孤独感。远到异国他乡,远离熟悉的人和事,孤独感是难以排遣的。吴凯就说,“我快忘了妈妈长啥样了”。不仅这些问题,少数留学生不守秩序、开豪车炫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界对他们的认知。在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莫说本科生,即便硕士生,要想获得工作签证,也并不容易,找工作被拒,更是家常便饭。回国求职,却还面临着海归含金量下降,没有国内工作经历的劣势。吴凯的经历,其实也是很多留学生群体的经历;这里面,有其个人的因素,也有留学生普遍面临的因素。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有52.37万人出国留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意向出国读本科、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大幅增加,低龄留学热正在兴起。在这个群体中,有的是为了能享受更优质教育,增长见识;有的是为了提升求职竞争力的优势,回国找一份好工作;也有的纯粹就是追逐面子、跟风。而17岁就出国留学的吴凯,用自己8年的经历,400万元的代价,给更多期盼留学的人以警醒,留学不是救命的稻草,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成长,才是最应该考虑的。关育兵

  ●警示

  追潮流 小心出洋相

  我当然不反对一些天资聪颖、学业优良、特长突出、潜力深厚的孩子选择出国留学,毕竟国外的一些学校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有其独特性和先进性,这样广学博采,对自己的知识丰富和更新、学科的深化和提高,自然会大有裨益。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并不是因为成绩优异而去留学,也不是纯粹为了深化学科专业知识而选择留学,反倒只是为了捞取一个“留学”的名号、获取一个“海归”的名目、申领一个“绿卡”的资格,抱着这种目的留学,又有多少成色可言?

  何况,外国的学校并非处处净土,外国的教育绝非处处领先,因为文化背景、教育思维、知识结构和行为习惯的种种差异,一些孩子到了国外,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不习惯和不对接,难免出现“水土不服”。加上父母家人不在身边,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管理,厌学、逃课、挂科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沾染上一些恶习,不但没有让自己成才成人,反而让自己不人不鬼,在国外被人歧视、羞辱,出尽“洋相”,回国后被人反感和漠视,饱尝“冷眼”,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夹生货”。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一些家长和学生缺乏正确的成长观、择业观和价值观,多少还带有“崇洋媚外”意识,这样盲目跟风的留学,不但会花费巨资、耗费财力,让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和孩子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留学也不一定能学到社会需要和就业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一些学生甚至误入“野鸡学校”“水货学院”,耽误了孩子的青春岁月,毁掉了孩子的未来前程。这样“盲目留学”的结果,难免会出尽“成长洋相”,如此教训和体会,是该引起更多家长和学生反思和警醒了。舒爱民

  2008年,读完高二的吴凯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西蒙商学院金融专业录取,由此开始了留学之旅。在美国留学8年,吴凯曾铁了心毕业后要留在美国,最终他却选择了回国。说到8年的留学经历,如今回到国内的吴凯长叹一口气:“我在美国8年花了400万元,我什么时候能挣到400万元?” (4月12日《广州日报》)

  出国留学不是美梦,该醒醒了。

  ——弓箭

  也不能完全否定,留学是人生阅历的一部分,去国外体会了民族尊严,知道了自己的价值追求,读懂了父母的爱心,这些都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耽杯

  学习不仅是投资,不能单从能不能回本去衡量。

  ——致远

  国内父母心态有问题。送孩子出国目的是什么?为镀金,还是孩子真的适应国外教育体系?

  ——小佑

  留学的花费,可能与一辆豪车花费相当。但买豪车,几乎没有人考虑怎么收回成本。是不是教育看得太功利了?

  ——新绿

  很多留学生都是半工半读的,基本不花家里的钱。

  ——小方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留学回国 海归真实感受分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日本留学省钱技巧分享2021

日本省钱小技巧

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社团选择技巧

留学生活适应方法

日本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日本真实情况介绍

留学日本经验

德国留学生真实生活分享 怎样适应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活

西班牙留学省钱技巧 去西班牙留学的费用有哪些

西班牙留学技巧

瑞典留学真实感受分享

瑞典留学生活

瑞典留学真实感受

瑞典留学生活

留学澳洲的真实感受

澳洲留学

在荷兰留学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荷兰留学生活

瑞士留学生活真实感受

瑞士留学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国留学,那么出国留学到底如何,下面出国留学网就为大家讲述留学回国海归的真实感受,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欢迎阅读。

  ●建言

  学本领 哪里都可以

  吴凯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那些打算送孩子到国外读书的家长更理性一些。“现在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前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国外?为了面子还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挣更多钱?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吴凯的“故事”并非个例,曾有一位中产母亲吐槽“当初把女儿留在国内,随便考个大学,找个工作,境况也不会比现在差。”实际上这是许多家长的共同体会。而原因正在于,当初许多人都没有弄清,出国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不容讳言,大部分是迷信洋文凭。但现在看来,洋文凭并不吃香。也有不少是因为成绩不理想等原因,试图“跳过”国内的高考,希望直接在国外大学找到升学机会。说白了,是走一条不通过高考而上大学、而且是外国大学的“捷径”,但如此“镀金”,更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吴凯曾试图在美国找工作,但唯一的优势是英语口语不错,而这在美国根本不是优势。其实,于学习外语,不妨说说一位名叫袁秀洪的南京拾荒老汉的故事。这位年近六旬的拾荒老汉,前几年拾荒时,南大一位张姓老教授口齿清晰的外语声,激发了他年轻时打算当翻译的梦想,于是,跟着老教授学起了外语,并最终学会了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7国语言,能同外国留学生自如交流,还能帮助外语弱者提高口语能力。

  其实,与其花巨额费用出国留学,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在国内学会一技之长,而这其实并不难做到,比如拾荒老汉,虽然起点也很低,但只要有追求有付出,在任何地方都能成才。舍近求远,耗费巨资,“性价比”实在太低。甚至有些学生,因为缺乏自控力,留学几年也就打了几年游戏,最终父母血汗钱扔进水里,还误了前程,就更惨。钱夙伟

  ●析理

  去和留 是个伪命题

  想当初踌躇满志地到美国留学,现如今,文凭也到手了,却无奈选择回国。并且感叹付出远大于收获,告诫家长送孩子留学前要想清楚。

  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来,却是个伪命题。固然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能拿得出四百万元供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也不多见。没有那个经济能力,当然也就更没有资格去想“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国外”之类的问题。

  新闻中显示,毕业后要留在美国工作,前提是必须取得H1B工作签证。吴凯在第一次抽签中落选了,接着选择读硕士研究生,目的是提高中签率。2015年,吴凯硕士毕业。这一次,他决定不再申请H1B抽签,而是选择了回国。

  如果吴凯第一次就抽中了H1B工作签证,得以留在美国工作,吴凯还会说“我相信(回国工作)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还会“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那些打算送孩子到国外读书的家长更理性一些”吗?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

  吴凯最终选择回国,是他8年来在美国读书和生活的经验总结,新闻中他的经历显示,读大学时,交往圈子还是中国留学生,没有一个美国朋友。毕业后要留在美国工作,只能靠抽签,而中签率又那么低,就像吴凯描述的那样:“H1B抽签真的是决定命运的时刻,抽不中,整个前途都会蒙上阴影,连死的心都有了”。

  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国,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对于吴凯来说,不过是在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和就业环境的激烈碰撞下,无奈做出的一个选择。果不其然,一回到国内,吴凯就如鱼得水,很快找到了工作。他的目标是将来能找到一份月薪3万元以上的工作。靠着经济实力雄厚的父母,相信这一定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这对于其他绝大多数同龄人来说,是无法复制的。郑建钢

  教育观 应该更清醒

  吴凯到底遭遇了什么,让他如此发出告诫呢?根据新闻,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是语言关。语言关恐怕是横亘在所有留学生面前最大的难题,也是难以逃避的问题。即便吴凯自认为“口语算不错的”,但专业课还是非常吃力,像听天书一般,以至于他恐惧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

  其次是隔阂。上课时“白人学生坐在一起,黑人学生坐在一起,作为班上仅有的一名华人面孔,吴凯感受到了孤立。”这种孤立,不一定全是种族歧视,或许更适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却会让人情绪低落,甚至想退学。

  再次是孤独感。远到异国他乡,远离熟悉的人和事,孤独感是难以排遣的。吴凯就说,“我快忘了妈妈长啥样了”。不仅这些问题,少数留学生不守秩序、开豪车炫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界对他们的认知。在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莫说本科生,即便硕士生,要想获得工作签证,也并不容易,找工作被拒,更是家常便饭。回国求职,却还面临着海归含金量下降,没有国内工作经历的劣势。吴凯的经历,其实也是很多留学生群体的经历;这里面,有其个人的因素,也有留学生普遍面临的因素。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有52.37万人出国留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意向出国读本科、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大幅增加,低龄留学热正在兴起。在这个群体中,有的是为了能享受更优质教育,增长见识;有的是为了提升求职竞争力的优势,回国找一份好工作;也有的纯粹就是追逐面子、跟风。而17岁就出国留学的吴凯,用自己8年的经历,400万元的代价,给更多期盼留学的人以警醒,留学不是救命的稻草,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成长,才是最应该考虑的。关育兵

  ●警示

  追潮流 小心出洋相

  我当然不反对一些天资聪颖、学业优良、特长突出、潜力深厚的孩子选择出国留学,毕竟国外的一些学校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有其独特性和先进性,这样广学博采,对自己的知识丰富和更新、学科的深化和提高,自然会大有裨益。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并不是因为成绩优异而去留学,也不是纯粹为了深化学科专业知识而选择留学,反倒只是为了捞取一个“留学”的名号、获取一个“海归”的名目、申领一个“绿卡”的资格,抱着这种目的留学,又有多少成色可言?

  何况,外国的学校并非处处净土,外国的教育绝非处处领先,因为文化背景、教育思维、知识结构和行为习惯的种种差异,一些孩子到了国外,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不习惯和不对接,难免出现“水土不服”。加上父母家人不在身边,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管理,厌学、逃课、挂科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沾染上一些恶习,不但没有让自己成才成人,反而让自己不人不鬼,在国外被人歧视、羞辱,出尽“洋相”,回国后被人反感和漠视,饱尝“冷眼”,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夹生货”。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一些家长和学生缺乏正确的成长观、择业观和价值观,多少还带有“崇洋媚外”意识,这样盲目跟风的留学,不但会花费巨资、耗费财力,让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和孩子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留学也不一定能学到社会需要和就业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一些学生甚至误入“野鸡学校”“水货学院”,耽误了孩子的青春岁月,毁掉了孩子的未来前程。这样“盲目留学”的结果,难免会出尽“成长洋相”,如此教训和体会,是该引起更多家长和学生反思和警醒了。舒爱民

  2008年,读完高二的吴凯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西蒙商学院金融专业录取,由此开始了留学之旅。在美国留学8年,吴凯曾铁了心毕业后要留在美国,最终他却选择了回国。说到8年的留学经历,如今回到国内的吴凯长叹一口气:“我在美国8年花了400万元,我什么时候能挣到400万元?” (4月12日《广州日报》)

  出国留学不是美梦,该醒醒了。

  ——弓箭

  也不能完全否定,留学是人生阅历的一部分,去国外体会了民族尊严,知道了自己的价值追求,读懂了父母的爱心,这些都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耽杯

  学习不仅是投资,不能单从能不能回本去衡量。

  ——致远

  国内父母心态有问题。送孩子出国目的是什么?为镀金,还是孩子真的适应国外教育体系?

  ——小佑

  留学的花费,可能与一辆豪车花费相当。但买豪车,几乎没有人考虑怎么收回成本。是不是教育看得太功利了?

  ——新绿

  很多留学生都是半工半读的,基本不花家里的钱。

  ——小方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