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认为: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也不会有孩子的成长。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父母为什么要与孩子一起成长?长期以来,很多家长都把成长看成是孩子的事情,其实,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事情,是父母与孩子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
日本著名图画书作家五味太郎的一本书《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其中举例说明了现代社会大人的许多问题。
他发现有十种类型的大人:总是心神不定的大人,早已精疲力尽的大人,总是试图考验孩子的大人,就是喜欢义务和服从的大人,任何时候都不懂装懂的大人,喜欢贬低他人、保持优越感的大人,总是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忐忑不安的大人,本应引导、却喜欢教导的大人,再怎么说也是缺少学习精神的大人,不知何时已经不想做人的大人。
这十种类型可以看出:作为成年人的“大人”,仍然面临着成长的艰巨任务。
成长,是每个父母重要的使命。儿童的许多问题其实是成人造成的。善于教育的成人,往往是善于向儿童学习的人。
因此,我们长期把成长看作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把成长视为仅仅在学校里才能完成的任务。一旦离开学校,就可以不再阅读,不再学习,不再成长了。
其实,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因为成长本身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才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
从中文“成长”的字面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即长大,成熟。就是一个人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一直观察着成人的行为
被称为“韩国第一妈妈”的张炳慧博士,曾经将自己的三个中国继子送进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特别是曾经被认定有学习障碍的老二,哈佛大学毕业以后在曼哈顿商界叱咤风云,成为一流的企业家。
她在《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这本书中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通过模仿,从生活中一点一滴滴学习和积累人生经验的。
忙碌了一天的她,每天回家做完家务,从来不看电视,她说,“对于忙碌了一天的我来说,看一个有趣的电视节目,放松一下紧张的大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我看电视,孩子们也会去看电视。
因此,我宁愿把看一本有趣的书当作休息。”在她的榜样影响下,三个孩子都把读书当作世界上最有趣的事。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他们一直在观察着成人的行为,考量着父母的举动。所以,父母应该努力成长,并且成为孩子的成长榜样。
优秀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很远。其实,家庭成员的成长也是如此。父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成长是不够的,甚至仅仅用自身的成长故事、成长榜样影响孩子也是不够的。
成长有一个共作效应,有一个生命的成长场。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锻炼健身,与孩子一起郊游走进大自然,与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拓宽视野、增强体质,自己也会收获满满。
父母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完全是互动的关系。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
过去我们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优秀的父母也往往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过来,优秀的孩子也会推动父母成为更优秀的父母。
父母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是父母。所以,作为父母,如何真正具有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自觉意识,如何在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同时,带动孩子一起成长,是需要用心思考,努力探索的。具体来说,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向儿童学习,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学会向孩子们学习,是一起成长的前提条件。儿童虽然是父母之子,然而又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是成人之父。”
为什么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这里讲的儿童,并不是指纯粹肉体上的儿童。有些孩子年龄尚幼,却已经不是用儿童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相反有些成人可能年岁已高,但仍然童心未泯。
真正儿童的伟大,在于用一双没有遭受污染的眼睛在看这个世界,在于用一个没有任何功利的大脑在思考这个世界。
所以,在儿童的世界里,天空是湛蓝的,森林是茂密的。儿童与其说是父母创造的生命,不如说是自然赐予父母的小小神灵。
父母自己虽然是从儿童而来,他经历了孩子所经历过的一切,但是他从成人的本能上会拒绝向孩子学习。
而且,父母的经历往往是未经省察的经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儿童对父母来说仍然是陌生的。
作为成年人的父母,经常应该在精神上重新回到童年,应该向儿童学习,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用好习惯培养好习惯最有效
曾经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可见,养成良好习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养成无数的习惯,这些习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常与其他有意识控制的行为并存,渗透在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基本反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习惯是怎样的,就意味着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习惯好,则事半功倍。习惯不好,则事倍功半。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人们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形成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德性,从而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父母要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习惯,用好习惯培养好习惯,是最有效的教育。
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为孩子做人生楷模
作为一个成年人,最主要的工作体验、生活经验都是在职业场所发生的。
敬业,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就是敬业精神决定成败。前面提到的“韩国第一妈妈”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张炳慧博士白天在一所大学做教授,晚上回家做家务,写论文。她从来没有出去喝过酒,下班后马上回家做家务,总是在书房里学习到很晚。
她这样总结自己家庭教育的两个原则:“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求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求成为他们的榜样;其次,在生活中,我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就是一种敬业精神。
当然,敬业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长对自己事业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坚持,无一不在影响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应该敬的“业”,就是学习。
儿童是最热情的观察者,最伟大的观察家。孩子们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去模仿他们。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为孩子做人生楷模,是好父母的必修课。
孩子的抚育过程,是父母自身成长历程的折射
一个人的一生有四个重要的生命场:母亲的子宫、家庭、学校的教室和工作的职场(编者注:出自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朱永新发言内容)。
其中,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从家庭开始,更因为这四个场所中对生命成长具有最长久、最重要影响的,还是家庭。
这四个阶段与家庭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当学校教育参与到成长中时,也只是占据了教育生活的一半。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要回到家庭。孩子的成长,最初是从家庭生活中得到物质到精神的滋养。
与此同时,抚养孩子并不仅仅是父母的任务,也是父母进行精神生命第二次发育的最佳时机。对孩子的抚育过程,是父母对自身成长历程的一种折射。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人有完美的人生,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有各自不同的伤痛,这些伤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最后成为拦路的巨石。
如果父母能够用心梳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能回顾和化解自己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实现精神生命的第二次发育,再次生长。
亲爱的家长们,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我们父母的自我教育。成长,不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没有我们父母的成长,永远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
■
本文根据2016年10月2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新教育研究院、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等单位协办的2016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中,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的演讲摘编。
更多朱永新演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