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郑州三模语文答案

  2017郑州三模正在考试,为方便同学们复习,出国留学网高考网小编整理了2017郑州三模语文答案,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2017郑州三模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1.B(理解有误。“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的是“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不包括“汉族”。)

  2.B(理解有误。草原丝路又称“回纥道”并非因其被回纥控制而得名,而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而得名。)

  3.D(无中生有。“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有这样的不同和变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D(3分)(“深刻揭示了他睚眦必报、公报私仇的狭隘”理解不恰当,保安被辞退的原因可能是他担心保安到处说这个收废品的女人是他的亲戚而有损他的形象,也可能是他恼恨保安这样说让他不得不叫保卫科长禁止她入内,导致他再也见不到她,找不到那种仿佛看到母亲的感觉了。)

  5.(4分)①表现了她谦卑恭谨的形象。(1分)②表现了她对他的由衷感恩之情。(1分)③与他后来对她的行为形成对比(恰恰是这个“人真好”的阿弟,仅仅因为别人怀疑收废品的她是他的亲戚而禁止她进机关大院,断绝了她在这里经营了很久的生意),这种对比让他的行为和复杂心理更耐人寻味。(2分)

  6.(7分)观点:符合情理。理由:①他只是因为她的样子和声音特别像自己早年过世的母亲而对她怀有亲近感,忍不住关心牵挂她,并不是他真的对一个收废品的女人怀有怎样的深情。②他并不愿意让别人看出自己对这个收废品的女人怀有亲近感,或与她有什么关系,所以当同事很奇怪看着他对她点头微笑的时候,他就“迅速收起脸上的笑意,很快走开了”。③在一个等级观念还很浓厚的环境中,没人理解他作为一个机关干部为何会对一个不相干的下层女人那样亲切和关照,猜测她是他的亲戚,有损他的面子,他采取这种方式显示自己跟她毫无关系是很正常的。④从小说中看,机关单位是不能让外人随便出入的,在大家怀疑她是他的亲戚的情况下,继续让她自由进出大门,会给人利用个人权力为亲戚开绿灯的嫌疑,所以他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消除嫌疑。

  观点:不符合情理。理由:①从前文看,他第一次看到这个女人,就觉得她特别像自己的母亲,她的样子、声音都让他勾起对亡故母亲的鲜活记忆,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投射到她和她的儿子身上了,他对她的牵挂、关注和同情是真诚的,他母亲和他的早年生活也不容易,他不至于狠心到剥夺她本已艰难的生计。②女人能进出机关大院并不是因为他的格外关照,而是因为她凭借自己的谦卑、勤奋和灵活跟职员们和门卫都混熟了,即使有人怀疑他跟她有亲戚关系,也是很好解释的。③从机关同事看他对她点头微笑时的奇怪眼光和新来保安的话来看,在他升职之前,大家应该就已经怀疑收废品的女人是他的亲戚了,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也没有妨碍他的升迁,他没有必要这样刻薄地对待一个于己无害的女人。

  (“观点”1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B(3分)(因果失当,王小波的小说“在当时很难出版”的原因主要是“主流文坛一直对这个‘文坛外高手’投以不置评的冷眼”。)

  8.(4分)C、E(A项“毅然放弃”理解有误,原文是说“越写越少”。B项“后期的作品”说法绝对,原文说是“后期的很多作品”。D项“足以说明……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于文无据。)

  9.(5分)①更新传统的、陈旧的小说创作观念。改变把写小说当作传声筒、试图通过文字表达一些观点和理念的传统做法,让小说更能展现生活本质。②使读者获得强烈的审美享受。投入了王小波“澎湃的想象力”的小说让李静读后“兴奋得在家里拍桌子打板凳”,这些令人欲罢不能的文字提升了小说的审美品质,让读者获得更加新奇丰富的美感享受。③推动文学事业向前发展。王小波在小说创作上追求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等文学特质,探索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以最大限度地释放作者的想象力,这种创新必将推动文学事业更好地发展。[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简要分析”1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D(3分)(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11.A(3分)(“‘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晳,点为黑污,晳为白色。)

  12.C(3分)(“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错,文中“帝壮之,决意西讨”意思是“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

  13.(1)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㖫,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

  [5分;关键词“所以”(“用来……话”“如何”)、“报”(“回复”“答复”)、“易”(交换)各1分,大意2分。]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

  [5分;关键词“因”(于是,就)、“示”(给……看)、“南”(“南归”“南行”“向南去”)各1分,大意2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高考语文真题 高考数学真题 高考英语真题 高考文综真题 高考理综真题
高考语文答案 高考数学答案 高考英语答案 高考文综答案 高考理综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2019江苏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高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