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境游人数猛增,韩国垫底

2017-05-13 15:48:00 佟敏 出境理由韩国旅游旅游指数排名

  中国出境游人数猛增,韩国垫底,跟着出国留学网一起来了解下吧,欢迎阅读。

  近期,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行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对“五一”期间旅游市场情况进行了全面监测,并结合携程超过3亿用户的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游等数据,发布了《2017“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报告与人气排行榜》(下称报告)。报告表示,小长假旅游人次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报告认为,我们旅游市场依然保持供需两旺的势头,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刚需”,城乡居民越来越愿意在旅游上投入时间和金钱。今年“五一”小长假,游客人数和花费再创历史新高,“五一”3天假期,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统计及测算数据,我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根据携程旅游度假产品的预订数据统计,“五一”期间,我国有来自250个城市的旅游者,网上报名参加各类国内游、出境游产品,到达全球185个省市和地区、930个目的地城市。游客选择最多的产品依次是自由行、跟团游、邮轮、定制游、门票玩乐、目的地导游、主题游等。

  从人均消费看,在线度假旅游者“五一”人均花费近3000元,其中国内游人均花费1800多元。携程旅游订单显示,“五一”花费最高的是一个美国游团队,总计团费达到95万元。

  47%的人拼假把“五一”当长假过

  国内家庭出游和亲子出游需求旺盛,二三线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增长迅速;出境游方面泰国、东南亚、港澳、美国、欧洲等是“五一”前后热门目的地。越来越多民众拼假把“五一”当长假过,带动周边游、国内跨省游、出境游市场。

  2017年“五一”是我国第10个“五一”小长假。从2008年起,“五一”7天长假被3天小长假取代。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由于假期限制,超过一半的人旅游在3天内,但越来越多人出游时间更长,把小长假拼成长假。从携程自由行、跟团游产品的统计看,53%的游客选择3天内的行程,37%选择4到6天;选择6天以上的也有11%。“小长假+带薪休假”成为趋势。不少上班族请假连上周末,完成一个7到9天的长线行程。

  除了拼假,错峰也是一大关键词。从出发日期统计看,节前两天出发的游客占36%。“五一”假期前两天出行的客流最集中,占54%。为了错开客流高峰、同时享受优惠价格,越来越多的人错峰或者淡季出游。报告认为,假期多少与长短已经成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落实带薪休假、推动周末2.5天休假、各地实施地方性假期,对旅游市场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大。

  二三线城市将是旅游市场增长的主力

  今年“五一”哪些地方的市民出游最积极?根据在线预订携程旅游产品的人数,报告发布了2017年“五一”20大旅游出发人气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武汉、重庆、天津、长沙、西安、昆明、厦门、郑州、合肥、太原、青岛、沈阳、贵阳。

  相比往年,前10名并没有明显变化,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为主,是我国旅游市场的最大客群。但大量二三线以及中西部城市的游客量迅速增长,进入TOP20。这些城市有大量的中产阶层和家庭进入旅游市场,加上他们对手机端消费和在线旅游预订的习惯开始形成,预计未来仍将是旅游市场增长的主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专家研究发现,从人均消费看,在线度假旅游者“五一”人均花费近3000元。综合携程的国内游、出境游大数据,报告发布了2016年“五一”人均旅游花费最高的20大城市,依次是:上海、大连、北京、沈阳、杭州、南京、济南、福州、厦门、长春、深圳、武汉、广州、重庆、青岛、昆明、天津、西安、郑州。

  上海排名第一,人均花费3990元,不少二三线城市成为“黑马”,比如大连、沈阳以3787元、2975元第二、第四,北京以3670元排名第三,杭州、南京也以人均2800多元进入前6。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中国出境游人数猛增,韩国垫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新加坡留学申请成绩 去新加坡留学要考雅思吗

新加坡留学申请

高考成绩可以申请日本哪些院校留学

日本留学要求

加拿大留学研究生专业选择有什么技巧

加拿大留学读研

没考雅思可以去英国留学吗

英国留学雅思

日本理工科专业留学的专业方向有什么

日本理工科专业

中国留学生人数排名前10的国家

出国留学人数

2021年韩国留学趋势分析 韩国留学现状

韩国留学趋势

韩国留学申请误区盘点 申请韩国留学要避开哪些误区

韩国留学

韩国留学的申请留学 去韩国留学需要哪些材料

韩国留学申请

韩国留学如何顺利毕业 韩国留学就业率怎么样

韩国留学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中国出境游人数猛增,韩国垫底,跟着出国留学网一起来了解下吧,欢迎阅读。

  近期,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行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对“五一”期间旅游市场情况进行了全面监测,并结合携程超过3亿用户的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游等数据,发布了《2017“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报告与人气排行榜》(下称报告)。报告表示,小长假旅游人次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报告认为,我们旅游市场依然保持供需两旺的势头,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刚需”,城乡居民越来越愿意在旅游上投入时间和金钱。今年“五一”小长假,游客人数和花费再创历史新高,“五一”3天假期,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统计及测算数据,我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根据携程旅游度假产品的预订数据统计,“五一”期间,我国有来自250个城市的旅游者,网上报名参加各类国内游、出境游产品,到达全球185个省市和地区、930个目的地城市。游客选择最多的产品依次是自由行、跟团游、邮轮、定制游、门票玩乐、目的地导游、主题游等。

  从人均消费看,在线度假旅游者“五一”人均花费近3000元,其中国内游人均花费1800多元。携程旅游订单显示,“五一”花费最高的是一个美国游团队,总计团费达到95万元。

  47%的人拼假把“五一”当长假过

  国内家庭出游和亲子出游需求旺盛,二三线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增长迅速;出境游方面泰国、东南亚、港澳、美国、欧洲等是“五一”前后热门目的地。越来越多民众拼假把“五一”当长假过,带动周边游、国内跨省游、出境游市场。

  2017年“五一”是我国第10个“五一”小长假。从2008年起,“五一”7天长假被3天小长假取代。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由于假期限制,超过一半的人旅游在3天内,但越来越多人出游时间更长,把小长假拼成长假。从携程自由行、跟团游产品的统计看,53%的游客选择3天内的行程,37%选择4到6天;选择6天以上的也有11%。“小长假+带薪休假”成为趋势。不少上班族请假连上周末,完成一个7到9天的长线行程。

  除了拼假,错峰也是一大关键词。从出发日期统计看,节前两天出发的游客占36%。“五一”假期前两天出行的客流最集中,占54%。为了错开客流高峰、同时享受优惠价格,越来越多的人错峰或者淡季出游。报告认为,假期多少与长短已经成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落实带薪休假、推动周末2.5天休假、各地实施地方性假期,对旅游市场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大。

  二三线城市将是旅游市场增长的主力

  今年“五一”哪些地方的市民出游最积极?根据在线预订携程旅游产品的人数,报告发布了2017年“五一”20大旅游出发人气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武汉、重庆、天津、长沙、西安、昆明、厦门、郑州、合肥、太原、青岛、沈阳、贵阳。

  相比往年,前10名并没有明显变化,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为主,是我国旅游市场的最大客群。但大量二三线以及中西部城市的游客量迅速增长,进入TOP20。这些城市有大量的中产阶层和家庭进入旅游市场,加上他们对手机端消费和在线旅游预订的习惯开始形成,预计未来仍将是旅游市场增长的主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专家研究发现,从人均消费看,在线度假旅游者“五一”人均花费近3000元。综合携程的国内游、出境游大数据,报告发布了2016年“五一”人均旅游花费最高的20大城市,依次是:上海、大连、北京、沈阳、杭州、南京、济南、福州、厦门、长春、深圳、武汉、广州、重庆、青岛、昆明、天津、西安、郑州。

  上海排名第一,人均花费3990元,不少二三线城市成为“黑马”,比如大连、沈阳以3787元、2975元第二、第四,北京以3670元排名第三,杭州、南京也以人均2800多元进入前6。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