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高考试题整体评析:贴近现实生活

  努力就会有回报!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你带来“2017北京高考试题整体评析:贴近现实生活”,感谢大家浏览本页面,更多高考资讯尽在高考频道!

  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结合目前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在命题指导思想上,遵循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思路,以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为目标,在试卷整体结构、基本题型和试题难度等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稳中有变,增加对文学经典阅读的考查,进一步加强板块之间的联系,重视对语文基础的综合考查,重视试卷的思想性、文化性和时代感,力求通过高考,为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思路。

  一、贴近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渗透着人文精神的熏陶。语文学科在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培养家国情怀,传承并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试题及素材,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作答让学生深入思考,升华对问题的认识,是高考语文卷一贯的追求。

  例如,大作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题目设计为在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之际为“共和国拍照”这样一个场景。“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目标,也是几代中国人从贫弱走向富强的中国梦。这是属于考生应知的内容,他们到那时正值壮年,是国家的骨干力量。题目请考生展开想象,展望共和国的辉煌前景,关注个人在祖国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大作文的另一个题目“说纽带”,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题目要求考生能联系历史或当今时代,阐述纽带的作用、价值和意义等,考生可以从微观上,如家庭、学校等方面进行思考,也可以从宏观上,如“一带一路”等角度展开论述。大作文的两个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要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希望借此引发他们对青年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有所思考。

  又如,多文本阅读,以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体现“让文物走近大众,合理利用文物,发挥文物价值”的当代价值观,与学校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相联系,引导考生关注目前的“博物馆热”“文物热”,力求提升他们对文物价值的理解和文物观赏的兴趣;文言文阅读,选择宋代苏轼论述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文章,引导考生反思历史、汲取古人的思想精华;文学类阅读,选取描述鄂温克人“根河之恋”的散文作品,引发考生对坚守、传承民族文化和追求、建设新生活之间关系的思考。这几大板块所使用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其在学校的所学所思、在社会及家庭的所见所闻相呼应,意在引导学生要关注现实,关注传统文化,并进行深入思考。

  二、从利于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角度,整体设计,注重基础,综合考查。

  (一)考查文学经典,重视通读,突出理解与感悟,鼓励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

  文学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有利于传承文化,塑造人格,拓宽视野,有利于认识更丰富多元的社会,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经典作品,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2017年高考首次增加文学经典阅读考查,其目的在于:以高考为助力,提升中学对阅读经典的重视;引导教师更好的开展阅读经典的教学实践及研究;促进中小学各学段能根据学生情况,积极有效地开展经典阅读,使经典作品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

  1. 考查内容涵盖《考试说明》上要求的六部文学名著,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开放性。

  从查篇目看,试题涉及《考试说明》要求的2017届考生必读的6部文学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从考查内容看,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印象深刻的情节,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说,试题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选择和开放的空间。

  2. 考查考生对经典作品的整体把握,即通读整本书,对作品的基本内容、主旨的把握。

  例如第24题,涉及《红楼梦》《边城》《红岩》《呐喊》四部经典,考查考生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关系的整体把握能力。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题目立足作品的基本内容,关注整部作品主干情节、主要人物、主旨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避免考查对细枝末节的识记,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重视经典名著的通读和整体把握。

  3. 与阅读勾连,考查考生对经典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形象等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微写作第①题,与第四题的阅读文本《根河之恋》联系起来,试题要求考生在了解《平凡的世界》整部作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人物及相关情节,并对其“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的意义或价值有所思考。经典阅读与文本阅读的勾连,由此及彼,便于考生产生联想,顺利作答。

  4. 与微写作勾连,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

  例如,微写作第②题,要求用花来比喻《红楼梦》中的人物。花与人的互喻,是中华文化的一种高级审美观,古老独特而有韵味。考生可以从人物的形象、性格、命运等多方面特点中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理解最充分的来写,而选择用哪一种花来喻人,则充分体现了阅读体验的个性化特点。按照题目要求,考生须将花的某种特点与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依据作品内容,自圆其说,这样的具体写作任务,从某一角度灵活考查了考生对经典阅读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

  2017年经典阅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水平,即:真正通读了整本书,读了之后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为学生提供选择空间的同时,有层次地考查了个性化阅读和思考的能力。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养成多阅读、从小阅读整本经典作品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追求个性化的阅读。

  (二)在试卷整体设计上,注重板块之间的联系,注重基础、积累和应用。

  高考语文北京卷各个版块的能力考点分明,又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完整的能力考查体系,这一结构特点已获得广泛认可。2017年试卷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板块的考查重点,加强板块之间的联系,强调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考查。

  1. 重视语文基础,重视对积累水平、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的综合考查。

  2017年试题承继了以往重视基础考查的风格,强调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对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多文本阅读强调泛读,侧重考查信息提取、筛选、概括等实用类文本的基本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强调积累和运用,侧重考查对文言文基本词汇、古诗常用意象的理解、赏析能力;散文阅读强调精读,侧重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悟和写作手法的赏析等文学文本的基本阅读能力;写作侧重考查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试题在积累与运用、综合考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例如,多文本阅读第5题,要求考生选择最合适的古诗句来概括“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这一现象。试题将信息的概括、分析和理解能力与语文知识的积累、应用能力结合在一起。

  又如,文言文阅读第14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作者做出判断的直接依据。试题素材源于苏轼的一篇议论性文章,比起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它的阅读难度要略高一些。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上下文内容及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但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类似的文章,如《过秦论》《六国论》等;古诗阅读第16、第17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意象”的理解。意象是学习古诗的要素之一,古人常常通过意象来抒情言志,考生要结合自己对意象的理解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手法。这些试题都意在引导考生,日常的古诗文学习,不仅限于背诵默写,还要学会积累,重视理解和感悟,能将所学知识和能力灵活运用到阅读中,真正理解和体会蕴藉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丰厚内涵和优美意境。

  2. 探索读写结合的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试题内容之间的联系。

  语文试题由不同版块组成,各版块的考查功能各有侧重,但是,它们不是简单的“拼接”在一起,而是按照内容的联系、阅读写作的规律、语文能力呈现的特点有机组合的整体。

  例如,微写作将散文阅读、经典小说阅读、应用性写作联系在一起。文体不同,但人物、环境、情节等都是作品的重要内容,是理解主旨的关键要素。这些内容的有机勾连,符合阅读鉴赏的规律,也为考生提供了思维的角度和发散点。“写”体现了“读”的效果,“读”促进了“写”的生成。这样的考查,有利于展示考生真实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纠正微写作的模式化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启示:在语文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广泛的深入的联系,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猜你喜欢:

2017年高考热点
 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2017高考招生简章
 2017高考招生信息汇总 2017年全国高考加分政策汇总
 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答案汇总 2017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7年全国高考体检时间及通知汇总  全国各省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汇总
 2017阳光高考网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
 201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状元名单 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整理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北京高考数学试题 北京高考英语试题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 北京高考文综试题
北京高考语文答案 北京高考数学答案 北京高考英语答案 北京高考理综答案 北京高考文综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考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高考文学常识归纳总结

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怎么快速提高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作文怎么提高

高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