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清明上河图

  细说清明上河图

  2011 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但是中国当今的需求,其实也反映了中国一千年来的追求。通过3D多媒体,北宋著名作品《清明上河图》在大屏幕上以创意的动画方式向近亿的中外参观者展示:在一千年前的北宋,中国人已懂得城市应如何发展才可以令生活更美好。

  惊叹一:一千年前的城市面貌与生活的重现

  这幅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绢画,大概创作于公元1111—1120年间,即12世纪初。这时北宋自开国(960年)以来已经历了约一百五十年的相对和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达至历史高峰,加上科技的进步,令不少中外学者认同:此时的北宋已是全球经济最发达、文明最为昌盛的国家。而在地区发展上更体现为高度的城市化和崭新的城市建设。据一些历史分析资料,北宋末中国已有46个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加上为数更多的中小城市及镇,当时的城市化比例可能已达30%,这与近一千年后,即20世纪20 年代的中国差不多。

  这幅近一千年前的巨画,通过精心布局及选材,包括河道、城门、树林、远近山、684个人物、95匹畜牲、122座房屋、29艘船艇、15 辆车、20多家店铺及8顶轿等。它用高超缜密的写实及艺术手法,有机地将这些元素贯通,构成完整故事,使人好像身处当时的汴京,感受到北宋当日的城市状况及生活。甚至有人说它“不是照片、胜似照片”,其心理与视觉体验是震撼的!这样一幅如实地反映一千年前的城市生活的艺术画作的确是中外无双,令人惊叹。

  惊叹二:一纸绢品竟能在近千年无数次转手中保存下来

  现存于世的古代文物珍宝,多是金石制品,如石、玉、金银等器皿。古书古画而能留存至今的极为罕见。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大型长卷,能千年之后仍然幸存, 足以令人称奇。更使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件被北宋皇帝收藏而且被评为“神品”的珍宝,一直成为政权交替及官商争夺的目标,屡易主人至少二十多次,竟然能被神奇地保留下来。不但如此,通过画背的题跋、题诗与印章,我们可以较详细地知道它经历过多少次的风险与兵荒马乱。一张古画能有这样详细的流转记录,令人拍案惊奇之余,亦挑起无限的感慨。

  七次进宫、六次出宫

  画作大约成于北宋徽宗宣和、政和年间,被收于宫廷内府。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虏走皇室、大臣等数千人及宫廷珍宝文物, 北宋亡。《清明上河图》亦随之而入金朝内府。不知何故何时,画卷流出内府,被张著于1186 年购得,时为北宋亡后六十年。之后,画卷又入元朝内府。1343 年元朝内侍以伪作换取真本并将它转卖给私人,再经二人之手后于1351 年由杨准购得。因此,它在作成后两百年间便已历尽沧桑,三次在内府收藏,三次流出宫外,至少被四个私人收藏者收购过。

  元朝最后一位购得《清明上河图》的是周文府,时为1365年,三年后元亡。之后,画卷在民间流转了近一百三十年,不知经历过什么人,至1491年时被明朝的朱文徵、徐溥拥有。后经李东阳、陆完、顾懋宏、严嵩和严世藩父子分别拥有,终因严世藩于1542年被抄家而再入内府,结束了在民间(自1343年开始)达两百年的流转。

  明朝最后一位有记录的拥有者乃太监冯保,据其自跋,他是在1578年时窃为己有的。自后,画卷又再流落民间,到清朝乾隆年间再入内府,因此明亡后亦有另一次近二百年的民间流转。乾隆年间亦有两次短暂地被陆费墀和毕沅私人所拥有。至嘉庆年间(1796—1825)画卷再度入宫收藏,直至末代皇帝溥仪携画出宫为止。其在清宫时间大约一百五十年。1945年至今则一直由国家收藏。

  《清明上河图》真迹流转图

  因此,在近一千年的时间中,《清明上河图》七次进宫或由国家收藏,六次出宫;此外还被有记录的十五位私人收藏者一度拥有。其间有约三百七十年流落民间而不知被谁收藏。经历这样的坎坷,而画卷能保存下来,真乃民族之大幸、中华文明之大幸、世界艺术之大幸!

  惊叹三:真本赛过多少赝本、伪本

  金朝张著作为此画第一位私人收藏者,他在画背的题跋提到当时向氏的《评论国画记》 ,其中有云:“《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虽然向氏之书,现在已经见不到了,但元、明的藏者并未有任何异议,可以推论:至少在金、南宋、元、明间,《清明上河图》是一个在上层阶级广为人知的稀世珍宝。亦正因如此,它成为皇帝乃至达官贵人搜罗的对象,同时也是一些“向钱看”的画工的伪造对象。

  伪作多如牛毛,有些竟价值连城

  宋代造假之风盛行,元亦如是。明清两代名画造伪更达高峰,尤以所谓“苏州片”,即苏州画工的伪作,更为流行。明朝李日华曾说过:“京师杂买铺,每《上河图》一卷,定价一金,所作大小繁简不同。”因此现代历史学家童书业认为,宋代以来,其摹本可能有“千万数”。我个人同意他所指出的数字,但不认同这些是摹本。因为真本一直以来被秘密收藏,能一睹真迹者非常罕有。现能见到的20世纪70年代前的赝本、伪本,都是凭道听途说,加上臆想附会而创作,顶多是某种程度的“仿本”,绝不是临本及摹本。

  有些较古旧及画工较好的赝本、伪本,亦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包括刘渊临提及的17种、陈诏的20种、杨东胜列出的50种,日本人古原宏坤说的41种和野岛刚的50种。

  其实这些多以元伪本及明代仇英的伪本为底本。“清院本”(雍正时开始由内宫五大画师绘画,至乾隆一年完成)因为时代较晚及一直藏于深宫,1950年前仍少有人知,它成为“仿伪”的对象也是在台北故宫对它大力宣传之后才开始的。后者通过大量的印刷,甚至有明信片、邮票及儿童读物等,影响所及,还有不少人以为是真本。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清明上河图》真本的临摹本才开始出现。最著名的乃由国家委托荣宝斋及故宫博物院古画描摹专家冯忠莲花了前后二十多年才完成的临摹本。不可计数的以纺织、人工刺绣、剪纸、印刷、绘画等方法造成的其他摹本、仿本,即以此为底本,其已出现及被收藏的数目恐多至难以统计,应已超过自金、元以来的全部伪本的数目。

  世界级名画中被伪造的赝本及伪本而被皇帝及国家级博物馆珍藏的,《清明上河图》在数量上及涉及的收藏国家上,堪称世界第一。这情况使人震惊,并且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

  伪本、赝本与仿本、临摹本有什么分别?

  伪本的历史价值当然很难谈得上,尤其当它们是根据臆想和道听途说创作时,便只能反映它们所造画的时代的特色,特别是明清时代苏州的城市面貌、舟船、车辆、人物服饰等。况且,它们缺乏反映社会现实的目的性,甚至也缺少对当时(明清时期)社会的深入观察与思考,缺少了历史的庄重、严谨,也少了生活的情感与沧桑。真本《清明上河图》如何在这方面刻画得入木三分、独领风骚,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并会在下面章节展开。

  从艺术风格看,明代仇英一派的青绿设色、清院本的鲜明浓艳,都与真本的古朴沧桑和风霜感相去甚远。有评论者认为:伪本多主次不分、重点不明、散漫、软弱、委琐、平庸、杂乱,缺少贯穿始终的布局和大气。

  我们将真本与元伪本、明仇英本及清院本作一比较,就能了解,伪本缺乏反映北宋社会的历史价值,其艺术水平与真本比较亦高下自见。

  简单而言,赝本画的都不是宋代,不是汴京,也不是清明节,它们不是反映宋代城市及宋代城市文明的写实画!

  惊叹四:“动态《清明上河图》”迷倒多少众生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世博”首次落户在历史悠久及城市文明高度发展和连续不断的中国。中国亦珍而重之,选取了目前全世界都关注的城市进步与生活幸福的相关意义为其主题,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究竟理想的城市会是怎样的?它如何能令生活更美好?中国主办者因而列出了以下五个副题,以引导人们寻找答案:

  1.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2. 城市经济的繁荣

  3. 城市科技的创新

  4. 城市社会的重塑

  5.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上海“世博”一共有二百四十多个国家参加,从多元的角度展示了它们对城市历史及城市文明的看法、个别城市目前的状况,及对未来城市的期望。世界各地前来观看展览的群众达7308万人次。由于2010年全球人口已有一半居住在城市,同时城市也占据了全球生产总值的80%,城市化及城市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关心的议题之一。

  在此背景下来看,《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内容已超乎艺术范围,不少人在探究,它所反映的城市化动力及城市管理及市民生活等方面,能否对当下的城市议题提供有用的启发。

  选自中华书局出版《〈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

  以细节还原传世名画后的都市繁华

  《〈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

  基本信息

  作者:薛凤旋著

  书号:978-7-101-12276-3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定价:58.00元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编辑推荐

  ☆作者以其专业的眼光与知识,将研究结果用一种图像化、艺术化的方式传递出来,兼备学术性与欣赏性。

  ☆图像 + 细节——150张精选《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立体还原北宋城市场景与生活习俗。数百处细节提示解读,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传世名画创作的背景与内涵。

  ☆专业 + 趣味——以艺术作为切入口,对北宋城市的经济、人文、科学和管理体制进行专业的历史学、社会学分析,加深读者对中国历史上和当下城市生活的观察与理解。

  内容简介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享誉中外的艺术品,更是一卷记载中国城市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社会学家般的眼光对社会和人文的深入解剖,还原了一千年前中华国都的繁荣状况和鲜活的市民生活。本书对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的脉络作了简介,进而说明北宋时期的社会发展动力、城市管理及社会状况,以此为基础,深入考察了《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卷分解为两百多个细节,以画中图像来展现汴京这座“新城市”在经济、人文和管理体制诸方面的运行状况。

  作者简介

  薛凤旋,原籍福建,1947年出生,在香港长大和受教育。毕业于香港大学,取得地理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1974—1977年就读伦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得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专著及编著共约40本,国际学术论文逾百篇,主攻城市、区域发展、基建和发展策略研究。著作包括:《北京:从传统国都到社会主义首都》《中国的大都市》《中国区域发展报告》《香港与澳门》《澳门五百年》《香港发展地图集》《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等。

  目录

  第一章 《清明上河图》乃惊世画作 001

  惊叹一:一千年前的城市面貌与生活的重现 003

  惊叹二:一纸绢品竟能在近千年无数次转手中保存下来 003

  惊叹三:真本赛过多少赝本、伪本 005

  惊叹四:“动态清明上河图”迷倒多少众生 011

  第二章伟大的商贸城市—— 汴京 023

  《考工记》规定的传统中国城市的性质与规划 024

  行政型城市的代表 —— 唐代的长安 027

  北宋新型城市化的动力 029

  北宋新型商贸城市—— 汴京 033

  第三章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贸活动及城市经济 037

  汴河的运输与旅游 038

  饮酒与酿酒 056

  餐饮与茶馆 067

  百货与医疗 074

  自由的竞争:店铺的位置与装饰 080

  第四章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管理与体制 089

  厢坊制下的城市管理 090

  防火、用水、绿化、街河治理 095

  市郊与菜肉供应 100

  煤的应用:新能源与工业革命 106

  城市商品税 113

  第五章 《清明上河图》中的社会各界 117

  市民文化:“瓦子”及小说与说书 118

  自由就业:个体户与创业 120

  城市交通:车、轿、马、骡、驴与步行 128

  儒、释、道合流 142

  闹市中赶科场的读书人? 146

  第六章10 — 12 世纪初的城市化华章 149

  960 — 1127 年(10 世纪中 — 12 世纪初)的汴京与中国城市化 150

  和当时(10 — 12 世纪)国外主要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 151

  《清明上河图》的启示 156

  参考资料 158

  (统筹:启正;编辑:平安)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分享

热门关注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人名言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言

描写夏天的温柔句子80条

描写夏天的句子80条

适合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2021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

简单员工试用期转正申请书

简单员工转正申请书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

关于清明短的唯美句子

清明短的句子

清明节诗句古诗大全简单

清明节诗句古诗

清明节问候语短信

节日问候语

2020清明节踏青的句子

踏青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