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婴儿睡眠的10个因素

  关于孩子睡觉问题,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里先初步回答以缓解父母的焦虑。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影响婴儿睡眠的10个因素,仅供参考,谢谢阅读。

  影响婴儿睡眠的10个因素

  1.明明已经很困了,但就是不肯睡

  人在困的时候,体内的化学物质对抗疲劳,会使宝宝变得兴奋、易怒。这种生理机制起源于原始人为了避免睡着时陷入危险,而对现代婴儿来说,太疲劳就容易引发睡前哭闹。所以要在宝宝还没有困过头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进行安抚,安排宝宝就寝。

  2.白天呼呼睡叫不醒,晚上却要很晚才睡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几乎都在呼呼大睡,只偶尔醒来踹踹妈妈的肚子,出生后也有一阵子睡得昏天黑地,婴儿的昼夜节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如果宝宝白天连睡三四小时或者早上起太晚,就容易发生昼夜颠倒的现象,表现 为:晚上入睡困难,睡后2小时甚至1小时一醒,半夜起来玩等。

  引导宝宝白天增加活动量、接受日光照射,若连续睡2~3小时,进行叫醒;晚上 早些休息,屋里要暗,这些都能帮助减少昼夜颠倒发生的可能。 额外提醒一下,小睡环境过亮会刺激较敏感的婴儿,影响白天的睡眠。其实仅在 小睡期间保持室内较暗一般不会造成昼夜颠倒。

  3.怎么明明睡得挺沉,一放下去就醒呢?

  3个月内的婴儿,入睡后,前20分钟是浅睡眠,如果此时将宝宝从怀中挪动到床 上比较容易醒。20分钟后宝宝进入深睡眠后再将宝宝放下,或开始时直接在床上入睡 以减少放下的步骤,可缓解这一现象。3个月后的婴儿,入睡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会有所好转。

  另外,要注意放下时小心翼翼反而不如坦然告之:“妈妈要把宝贝放在床上睡 啦!”宝宝有所准备,就不会受到惊吓而惊醒。此外,婴儿在浅睡眠期间偶尔睁眼睛或是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如果妈妈误以为 宝宝已经醒了,反而会对孩子睡眠造成干扰。

  4.人一走就醒,他是自带了雷达吗?

  有时宝宝已经一动不动睡着十分钟了,可妈妈一走开宝宝就醒,哪怕动作再轻, 宝宝都像自带雷达般醒来。不同的声音对人的觉醒作用不同,是否会被声音干扰,和心理预期相关。比如在相同音量下,人听见的是正常杂音,往往能继续安睡,而若是听到火警就会立即觉醒。

  遇到这种现象时可以安抚宝宝解释说:“宝宝安心睡觉,妈妈在呢,没有走远”。 有的妈妈说孩子对声音特敏感,有时候妈妈翻身,床发出很轻微的声音宝宝就醒 了,只好憋着不翻身。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做“脱敏”。比如清醒时演示给孩子看:“你 睡觉的时候妈妈是这样翻的,然后床就响啦,你听是这个声音哦,不要害怕,正常的。”通过场景再现,复现了声音的来源,帮助宝宝不把这类声音和恐惧关联起来, 下次再遇到也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5.好不容易哄睡着,怎么才半小时就又醒了?

  婴儿睡眠周期比成人短,一般在30~45分钟,且周期结束后容易醒来。睡眠周 期在宝宝4~6个月龄时逐渐延长,届时会睡得更长一些。宝宝睡眠能力增强,也能 够增加单次小睡所含的睡眠周期,延长小睡时间。

  另外,家长往往先入为主认为小睡就是半小时结束,安排起床活动,而不像半夜 醒来那样鼓励婴儿接着睡。长久如此,可能宝宝也就没有醒来还需继续睡的意识,小 睡短变成了习惯。小睡时间短受发育阶段和睡眠习惯影响,是出生前6个月睡眠问题中最大的难题 之一。在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后,受生理条件所限,宝宝仍有可能睡得短,家长要耐心 镇定,避免过度焦虑。

  6.发现宝宝入睡后抽动,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婴儿大脑发尚不完善,睡眠时大脑中控制肌肉运动的部分仍然局部活跃,从而产 生间歇性的抽动。最初的3~6个月可采用襁褓、搂压等方式缓解抽动对睡眠的影响,一般这个现象 会随着成长自愈。此外,有研究认为,缺乏维生素D,导致血钙水平低的宝宝,也容 易出现入睡后抽动。

  7.为什么学会翻身,夜里就睡不好了?

  大运动发展期和大脑发育跳跃期,面临大量的学习和记忆工作,而快速眼动睡眠(REM)正具有存储、整理白天记忆的功能,所以在此期间睡眠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类似于白天文件杂乱地放在电脑桌面,晚上下班后电脑内部在做磁盘清理,将不同文件放到各个磁盘内。

  宝宝在学爬、学坐、学站期都会干扰到睡眠。对于大脑来说,翻身期是第一次比较大的刺激,对睡眠的影响也最大。突然学会翻身,好比误打误撞走出了迷宫,非常兴奋,甚至有些迷茫,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会迫不及待再回头走,一遍遍确认来时的路。这种复习的迫切感冲击着大脑,容易出现梦中惊醒、翻身、抬头等干扰睡眠的现象。

  在宝宝的大运动发展期,白天要给足条件和时间练习,熟悉后运动刺激就相应减少了。睡眠能力的底子也很重要,底子不好容易在这种时期“崩盘”。宝宝有时候在睡梦中出现翻身翻不过来,或者坐起来不会躺下等情况,家长可以温和地帮助复位,但不要过度干预,更不要一味采用喂奶来催睡。以不变应万变,耐心等待是更好的选择。

  8.病已经好了,怎么还是醒那么多?

  宝宝本来睡得挺好,但自从生了场病就夜醒无数次。这是个常见的困扰,类似的还有妈妈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后,原来的好睡眠 就一去不复返了。这种现象与习惯性夜醒有关,一般是由于偶然的原因醒了,但受到喂奶、抱哄等 干预,又没有及时调整,就变成会主动醒的习惯固化下来。佐证是,原本不在11点 夜醒的,如果家长连续三四天都在夜里11点主动喂奶,之后宝宝就可能会在这个点 主动醒来。这表明父母的行为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宝宝的睡眠情况。习惯性夜醒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勇敢打破原有的 习惯,才能维护好婴儿睡眠的完整性。

  9.后半夜吃完奶1小时必醒,比闹钟还准,为什么?

  妈妈有时会发现,婴儿的夜醒每天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呈现类似1点、3点、 5点这种“对表醒”。其间隔往往是整点或半点。此外,还涉及习惯性夜醒,如前几天 都在这个点醒,生物钟巧妙地记忆、追踪着之前的情况,今天很可能还是如此。不过 并不是所有的“对表醒”都是习惯性夜醒,有时候确实是饿了等原因。

  10.不是饿了也不是不舒服,怎么还醒那么频繁?

  有一项研究曾经在网上疯转,其结论是“婴儿频繁起夜是为了不让爹娘有力气生 老二”。笔者觉得好笑荒诞之余,似乎也有那么点道理。言归正传,婴儿胃容量很小,刚出生进食量小,一顿吃完后2小时就会饿,这是 早期夜醒频繁的生理因素。随着婴儿的长大,饿不再是夜醒的主导因素,尤其远远小 于饥饿周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习惯导致的。

  类似于成人入睡前看手机,半夜醒来要摸出手机看一眼现在几点了,发现“哦, 才半夜”,于是接着再睡。要是哪天怎么也摸不着手机,有人可以接着睡,但还有人很可能接下来就难入睡了。这是一种习惯和心理因素,当然婴幼儿睡眠相较于成人更复杂一些。

  电视里面常出现这样的画面:阳光照在主角脸上,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一下子惊醒了。对婴儿来说也是一样,宝宝睡前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吃着奶睡着了,醒来却发现周围一片漆黑,妈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有的宝宝可以继续入睡,那么这种感受还不至于蔓延。但有的宝宝从来都是被抱着奶睡,根本没有在其他条件下入睡过,这类宝宝认为只有吃奶才能睡,也就是睡眠联想很单一,那哭也是难免的了。

  入睡时和睡眠中的环境不一致,孩子会很警觉地经常醒来以确认睡眠环境是否发 生了改变,觉自然就很轻了。当然宝宝夜醒夜哭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夜醒不等于饿。大小便、湿疹、冷热、白 天受到了刺激、换床、家里来人、妈妈上班、学翻身、长牙,甚至蚊子咬都可能引起 宝宝夜醒,妈妈要冷静判断,不要一醒就喂奶,无原则夜奶是导致习惯性夜醒的主 因,这个后文会再具体谈。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影响婴儿睡眠的10个因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人名言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言

描写夏天的温柔句子80条

描写夏天的句子80条

适合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2021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

简单员工试用期转正申请书

简单员工转正申请书

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提高消费水平的方法

影响消费的因素

句子大全短的霸气超拽10个字

短的句子大全

人生格言座右铭简短10个字

人生格言10

2021护士节祝福语10个字的

祝福语10个字

工作座右铭简短精练10个字

工作座右铭10字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关于孩子睡觉问题,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里先初步回答以缓解父母的焦虑。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影响婴儿睡眠的10个因素,仅供参考,谢谢阅读。

  影响婴儿睡眠的10个因素

  1.明明已经很困了,但就是不肯睡

  人在困的时候,体内的化学物质对抗疲劳,会使宝宝变得兴奋、易怒。这种生理机制起源于原始人为了避免睡着时陷入危险,而对现代婴儿来说,太疲劳就容易引发睡前哭闹。所以要在宝宝还没有困过头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进行安抚,安排宝宝就寝。

  2.白天呼呼睡叫不醒,晚上却要很晚才睡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几乎都在呼呼大睡,只偶尔醒来踹踹妈妈的肚子,出生后也有一阵子睡得昏天黑地,婴儿的昼夜节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如果宝宝白天连睡三四小时或者早上起太晚,就容易发生昼夜颠倒的现象,表现 为:晚上入睡困难,睡后2小时甚至1小时一醒,半夜起来玩等。

  引导宝宝白天增加活动量、接受日光照射,若连续睡2~3小时,进行叫醒;晚上 早些休息,屋里要暗,这些都能帮助减少昼夜颠倒发生的可能。 额外提醒一下,小睡环境过亮会刺激较敏感的婴儿,影响白天的睡眠。其实仅在 小睡期间保持室内较暗一般不会造成昼夜颠倒。

  3.怎么明明睡得挺沉,一放下去就醒呢?

  3个月内的婴儿,入睡后,前20分钟是浅睡眠,如果此时将宝宝从怀中挪动到床 上比较容易醒。20分钟后宝宝进入深睡眠后再将宝宝放下,或开始时直接在床上入睡 以减少放下的步骤,可缓解这一现象。3个月后的婴儿,入睡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会有所好转。

  另外,要注意放下时小心翼翼反而不如坦然告之:“妈妈要把宝贝放在床上睡 啦!”宝宝有所准备,就不会受到惊吓而惊醒。此外,婴儿在浅睡眠期间偶尔睁眼睛或是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如果妈妈误以为 宝宝已经醒了,反而会对孩子睡眠造成干扰。

  4.人一走就醒,他是自带了雷达吗?

  有时宝宝已经一动不动睡着十分钟了,可妈妈一走开宝宝就醒,哪怕动作再轻, 宝宝都像自带雷达般醒来。不同的声音对人的觉醒作用不同,是否会被声音干扰,和心理预期相关。比如在相同音量下,人听见的是正常杂音,往往能继续安睡,而若是听到火警就会立即觉醒。

  遇到这种现象时可以安抚宝宝解释说:“宝宝安心睡觉,妈妈在呢,没有走远”。 有的妈妈说孩子对声音特敏感,有时候妈妈翻身,床发出很轻微的声音宝宝就醒 了,只好憋着不翻身。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做“脱敏”。比如清醒时演示给孩子看:“你 睡觉的时候妈妈是这样翻的,然后床就响啦,你听是这个声音哦,不要害怕,正常的。”通过场景再现,复现了声音的来源,帮助宝宝不把这类声音和恐惧关联起来, 下次再遇到也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5.好不容易哄睡着,怎么才半小时就又醒了?

  婴儿睡眠周期比成人短,一般在30~45分钟,且周期结束后容易醒来。睡眠周 期在宝宝4~6个月龄时逐渐延长,届时会睡得更长一些。宝宝睡眠能力增强,也能 够增加单次小睡所含的睡眠周期,延长小睡时间。

  另外,家长往往先入为主认为小睡就是半小时结束,安排起床活动,而不像半夜 醒来那样鼓励婴儿接着睡。长久如此,可能宝宝也就没有醒来还需继续睡的意识,小 睡短变成了习惯。小睡时间短受发育阶段和睡眠习惯影响,是出生前6个月睡眠问题中最大的难题 之一。在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后,受生理条件所限,宝宝仍有可能睡得短,家长要耐心 镇定,避免过度焦虑。

  6.发现宝宝入睡后抽动,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婴儿大脑发尚不完善,睡眠时大脑中控制肌肉运动的部分仍然局部活跃,从而产 生间歇性的抽动。最初的3~6个月可采用襁褓、搂压等方式缓解抽动对睡眠的影响,一般这个现象 会随着成长自愈。此外,有研究认为,缺乏维生素D,导致血钙水平低的宝宝,也容 易出现入睡后抽动。

  7.为什么学会翻身,夜里就睡不好了?

  大运动发展期和大脑发育跳跃期,面临大量的学习和记忆工作,而快速眼动睡眠(REM)正具有存储、整理白天记忆的功能,所以在此期间睡眠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类似于白天文件杂乱地放在电脑桌面,晚上下班后电脑内部在做磁盘清理,将不同文件放到各个磁盘内。

  宝宝在学爬、学坐、学站期都会干扰到睡眠。对于大脑来说,翻身期是第一次比较大的刺激,对睡眠的影响也最大。突然学会翻身,好比误打误撞走出了迷宫,非常兴奋,甚至有些迷茫,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会迫不及待再回头走,一遍遍确认来时的路。这种复习的迫切感冲击着大脑,容易出现梦中惊醒、翻身、抬头等干扰睡眠的现象。

  在宝宝的大运动发展期,白天要给足条件和时间练习,熟悉后运动刺激就相应减少了。睡眠能力的底子也很重要,底子不好容易在这种时期“崩盘”。宝宝有时候在睡梦中出现翻身翻不过来,或者坐起来不会躺下等情况,家长可以温和地帮助复位,但不要过度干预,更不要一味采用喂奶来催睡。以不变应万变,耐心等待是更好的选择。

  8.病已经好了,怎么还是醒那么多?

  宝宝本来睡得挺好,但自从生了场病就夜醒无数次。这是个常见的困扰,类似的还有妈妈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后,原来的好睡眠 就一去不复返了。这种现象与习惯性夜醒有关,一般是由于偶然的原因醒了,但受到喂奶、抱哄等 干预,又没有及时调整,就变成会主动醒的习惯固化下来。佐证是,原本不在11点 夜醒的,如果家长连续三四天都在夜里11点主动喂奶,之后宝宝就可能会在这个点 主动醒来。这表明父母的行为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宝宝的睡眠情况。习惯性夜醒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勇敢打破原有的 习惯,才能维护好婴儿睡眠的完整性。

  9.后半夜吃完奶1小时必醒,比闹钟还准,为什么?

  妈妈有时会发现,婴儿的夜醒每天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呈现类似1点、3点、 5点这种“对表醒”。其间隔往往是整点或半点。此外,还涉及习惯性夜醒,如前几天 都在这个点醒,生物钟巧妙地记忆、追踪着之前的情况,今天很可能还是如此。不过 并不是所有的“对表醒”都是习惯性夜醒,有时候确实是饿了等原因。

  10.不是饿了也不是不舒服,怎么还醒那么频繁?

  有一项研究曾经在网上疯转,其结论是“婴儿频繁起夜是为了不让爹娘有力气生 老二”。笔者觉得好笑荒诞之余,似乎也有那么点道理。言归正传,婴儿胃容量很小,刚出生进食量小,一顿吃完后2小时就会饿,这是 早期夜醒频繁的生理因素。随着婴儿的长大,饿不再是夜醒的主导因素,尤其远远小 于饥饿周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习惯导致的。

  类似于成人入睡前看手机,半夜醒来要摸出手机看一眼现在几点了,发现“哦, 才半夜”,于是接着再睡。要是哪天怎么也摸不着手机,有人可以接着睡,但还有人很可能接下来就难入睡了。这是一种习惯和心理因素,当然婴幼儿睡眠相较于成人更复杂一些。

  电视里面常出现这样的画面:阳光照在主角脸上,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一下子惊醒了。对婴儿来说也是一样,宝宝睡前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吃着奶睡着了,醒来却发现周围一片漆黑,妈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有的宝宝可以继续入睡,那么这种感受还不至于蔓延。但有的宝宝从来都是被抱着奶睡,根本没有在其他条件下入睡过,这类宝宝认为只有吃奶才能睡,也就是睡眠联想很单一,那哭也是难免的了。

  入睡时和睡眠中的环境不一致,孩子会很警觉地经常醒来以确认睡眠环境是否发 生了改变,觉自然就很轻了。当然宝宝夜醒夜哭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夜醒不等于饿。大小便、湿疹、冷热、白 天受到了刺激、换床、家里来人、妈妈上班、学翻身、长牙,甚至蚊子咬都可能引起 宝宝夜醒,妈妈要冷静判断,不要一醒就喂奶,无原则夜奶是导致习惯性夜醒的主 因,这个后文会再具体谈。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