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和杨梅有什么区别

  乌梅和杨梅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乌梅和杨梅有什么区别,欢迎阅读。

  乌梅和杨梅有什么区别

  乌梅有点像枣,杨梅粉红色的。其实也不是刺,其实比较像一个一个的小疙瘩连在一起。

  杨梅生津解渴,和胃止呕,运脾消食。主治烦渴,...腹痛等病症有一定辅助食疗效果

  1、乌梅

  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乌梅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乌梅中含多种有机酸,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乌梅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乌梅还具有止泻止咳的作用。

  2、杨梅

  杨梅属于杨梅科乔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在7000多年以前就有杨梅生长。该属有50多个种,中国已知的有杨梅、毛杨梅、青杨梅和矮杨梅,经济栽培主要是杨梅。

  3、注意事项

  区分乌梅和杨梅应该从颜色上比较好区分,乌梅的颜色是黑色或者灰色,所以称为乌梅。杨梅的颜色一般为鲜红色,而且杨梅的口感和味道跟乌梅完全不同。吃乌梅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吃太多乌梅会导致胃胀。

  乌梅比杨梅有营养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品汇精要》:梅,木似杏而枝干劲脆,春初时开白花,甚清馥,花将谢而叶始生,二月结实如豆,味酸美,人皆啖之。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乌梅,以盐淹暴干者为白梅也。

  2.《随息居饮食谱》:梅,生时宜蘸盐食,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以小满前肥脆而不带苦者佳。多食损齿,生痰助热,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未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汛期、产前、产后、痧痘后并忌之。

  3.《药性赋》:乌梅主便血疟痢之用。

  4.《本草备要》:乌梅涩肠敛肺,酸涩而温。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乌梅和杨梅有什么区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乌梅和杨梅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乌梅和杨梅有什么区别,欢迎阅读。

  乌梅和杨梅有什么区别

  乌梅有点像枣,杨梅粉红色的。其实也不是刺,其实比较像一个一个的小疙瘩连在一起。

  杨梅生津解渴,和胃止呕,运脾消食。主治烦渴,...腹痛等病症有一定辅助食疗效果

  1、乌梅

  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乌梅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乌梅中含多种有机酸,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乌梅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乌梅还具有止泻止咳的作用。

  2、杨梅

  杨梅属于杨梅科乔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在7000多年以前就有杨梅生长。该属有50多个种,中国已知的有杨梅、毛杨梅、青杨梅和矮杨梅,经济栽培主要是杨梅。

  3、注意事项

  区分乌梅和杨梅应该从颜色上比较好区分,乌梅的颜色是黑色或者灰色,所以称为乌梅。杨梅的颜色一般为鲜红色,而且杨梅的口感和味道跟乌梅完全不同。吃乌梅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吃太多乌梅会导致胃胀。

  乌梅比杨梅有营养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品汇精要》:梅,木似杏而枝干劲脆,春初时开白花,甚清馥,花将谢而叶始生,二月结实如豆,味酸美,人皆啖之。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乌梅,以盐淹暴干者为白梅也。

  2.《随息居饮食谱》:梅,生时宜蘸盐食,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以小满前肥脆而不带苦者佳。多食损齿,生痰助热,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未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汛期、产前、产后、痧痘后并忌之。

  3.《药性赋》:乌梅主便血疟痢之用。

  4.《本草备要》:乌梅涩肠敛肺,酸涩而温。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