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

2017-08-04 17:11:45 教案范文语文教案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陈情表》教学设计”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陈情表》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指导

  1、指导学生根据课下注解熟练诵读和理解文章,总结归纳相关的难以理解的词语。比如: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期功强近 茕茕孑立 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犹蒙矜育 宠命优渥 日薄西山 更相为命 臣之辛苦 生当陨首

  2、分组让学生查找关于李密的相关资料及有关后人对这篇文章的评价

  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概括文中的感情。对祖母的孝情和对皇上的忠情。

  二、课堂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3、学习融情于事的特点

  4、赏析语言

  (二)导入

  请学生介绍关于自己查找到的关于李密以及相关的评价。

  学生A: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

  学生B:后人评价这篇文章“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

  教师补充:

  1、李密生平: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幼小的李密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曾仕蜀汉侍郎。蜀之后,秦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晋武帝曾几次征诏,均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2、背景: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三)诵读课文,梳理全文

  诵读课文,解决语言难点,读懂文意,结合课文语句,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解决字词,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孤”字

  教师: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孤”?

  学生: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学生试背比赛

  2、学生朗读研习第二段,讨论以下问题

  请同学们讨论把这一段分为三个层次

  学生:第一层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

  第二层 叙述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

  第三层 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给下文留下悬念

  教师: 这一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

  3、第三段。 第三段的感情不只一种,找出不同的感情,并简要分析。

  学生: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教师:正是这两种感恩之情,让作者陷入了前文所说的狼狈之境,两难之情。

  教师: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教师:作者接着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结合《陈情表》一文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深入探讨。

  学生:从历史背景上看,双方关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必须表明,此处一笔,不着痕迹,但却正是问题关键所在。

  4、第四段,讨论以下问题

  (1) 这一段点明这篇文章的主旨:“愿乞终养”,而贯穿全段的是两个词,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

  学生:“尽节”“报养”

  (2) 学生齐读、试背

  5、总结讨论:结合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学生:事实 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四)研读全文

  1、复习提问全文文言知识,进一步探究原文

  2、教师设问,学生讨论作答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学生: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

  (2)请大家把作者的矛盾境地读出来。(注:学生有难度)

  分解问题 什么地方写了“孝情”?什么地方写了“忠情”?

  学生:“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3)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情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请同学们讨论李密是如何化解毛盾,便被动为主动的。

  教师:孝情——身世孤苦悲凉——祖母情深似海——祖母病笃 尽孝日短

  忠心——沐清化蒙国恩——圣朝恩重如山——孝治天下 尽忠日长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3、思考讨论: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交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是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教师: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学生: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4、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教师:坐着一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进校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学生:尽忠日长,今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

  5、思考: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学生:不好。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

  (五)赏析语言

  1、四字骈句,间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多母志”

  2、对偶句

  3、比喻贴切(形象生动 感强浓烈 富有感染力)

  “刘日薄西山”

  “乌鸟私情”

  请学生总结本课成语

  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结草衔环

  (六)结束语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分享

热门关注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范本

烛之武退秦师

高中《雨巷》教案范本

雨巷教案

语文《蜀道难》高中教案

蜀道难教案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2021

高中音乐教案模板

教资高中政治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高中德育主题班会教案模板

德育主题班会教案

高中《老人与海》语文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