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为你带来[经验分享:年轻人怎么从基层公务员中脱颖而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公务员考试频道查看相关资讯,可按Ctrl+D收藏频道!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经验分享:年轻人怎么从基层公务员中脱颖而出?
年轻人考上公务员后,政治生涯才刚刚开始。如何把握机会,从基层岗位上脱颖而出,是一门大学问。之前看了一些网友的回答,作为同样是基层单位工作的我,受益匪浅。也借此机会,分享几点经验吧。
我单位每年都要从基层部门选拔一批人上来,作为参与者之一,也先后考察、暗访、选拔了一批基层公务员和工作人员。除去大家所认同的命运、背景、平台、机遇等客观因素,我从实践出发,说几点大实话。
从基层单位考察人员的时候,首先途径是“打听”,看口碑。向部门一把手打听,向熟悉的同事打听,旁敲侧击地观察。这个时候,别人的评价,会直接影响我们对一个干部的认知。去年,我们在某个乡镇了解到一个年轻公务员符合选拔条件,计划列入选拔范围。但乡镇负责人却认为,这个干部比较年轻,比较率真。
在职场上,形容一个公务员年轻、率真,可不是一个完全褒义的词。
后来又从几个方面了解,评价大体一致:该同志不成熟,涵养不高,跟同事爱发脾气。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再让年轻人锻炼锻炼,过两年再考虑他——要知道,公务员的黄金年龄,能有几个两年值得耽误?
这里的一个关键点就是:群众基础。年轻公务员一进入职场之后,往往不知道深浅,不懂规矩,很多干了一辈子都是科员的干部,没能脱颖而出,虽说各有原因,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死都不知道咋死的,到最后还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确定一个干部符合入围培养条件后,需要考虑他的业务能力。公务员队伍往往是机构臃肿与人才缺乏的矛盾同时存在。机构臃肿,是因为一个部门或处科室,往往聚集一大批人,层级分明,一项工作安排下来,层层下批,厅长安排副厅长,副厅长安排处长,处长安排副处长,副处长安排科长,科长安排副科长,副科长安排股长,股长安排工作人员。这个单位缺人吗?不缺。有人干活吗?没有,缺少几个能独当一面冲到前线的,说白了,都是领导当指挥员,得有人当战斗员啊。
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另当别论,公务员所在的平台越高,分工越精细。越是基层,越是打乱仗。我所知的一个乡镇,由于编制限制,副乡长兼党政办主任,同时负责信访、宣传、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工作,对,就他一个人。
去年,我们计划通过考试选拔一批干部上来,征求了直属部门的意见。征求的结果是:财政局急需会计,建设局急需工程师,统计局急需统计人员,组织部门急需党史专业人才,办公室急需文字工作人员。你以为,是这些部门没有这些专业的人员吗?不是,是这些专业的人员要么提拔了,要么成了老科员了,干不动了。
这时我们在筛选人才时,就会考虑专业对口,再不济就是起码能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这里的一个关键点是:比较优势。作为基层工作人员,除了专业对口的公务员,如公检法、国地税之类的,其他的综合岗位的公务员,要有能拿得出的特长。
这个特长,并不一定是专业特长,也可以是优点。比如这个同志善于协调;这个同志读书多思路清;这个同志工作踏实能坐住板凳;这个同志任劳任怨。等等。选拔的时候,最怕有的干部一个优点都找不出来,最最怕的就是一个优点都没有,缺点还有一大堆。
还别说,我们发现很多干部,哪怕在自己评价自己时,都写不出来自己有什么优势。当然前提是,看过很多电影,会打王者荣耀,会做美食这类的,算不上优势。
组织工作实际上是均衡艺术。组织部门和领导在使用干部、任用干部时,会考虑到各方面的均衡。比如年龄、队伍结构、社会关系等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选拔干部既要实现上级组织的意图,也要选拔出公信力强、能干事的干部。注意:这里不是打官腔,而是实实在在的考虑。说白了,哪个领导不希望选个用着顺手的,又符合各方意图和利益的干部呢。哪个领导愿意选拔一个干部后,整天跟在后面擦屁股?
我发现,我单位近些年脱颖而出的干部,基本符合这两点因素:群众基础好+比较优势。
这个观点和我一直坚持的想法基本一致,即:一个公务员如果在仕途上想走的更远,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是自身努力(比较优势)。二是贵人相助(群众基础)。三是人生机遇。
这三点,缺一不可。
有的干部很努力,也有人帮忙,但是没有机会,没有合适的岗位。
有的干部有人帮助,也有机会和岗位,但本身担不起责任,扶不上墙,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被被人夺走。
还有的干部有机遇,明晃晃的岗位放在那里,自己也很努力,适合这个岗位,但是没有人推一把,还是上不去。
所以,对于大多数基层公务员来说,在人生机遇自己把握不了的情况下,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打好群众基础、提升个人能力,等到机会来临时,能顺势而为、借势而上。
(文章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
公务员考试网精心推荐: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行测 | 公务员模拟试题
公务员报考指南 | 公务员报考条件 | 公务员报名入口 | 行测专题 | 申论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