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读有所感,思有所启。每当我们读了一本书之后,心里总能掀起丝丝涟漪,产生和作者的共鸣。下面,出国留学网为您带来“与鲁迅相遇读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更多内容尽在出国留学网。
与鲁迅相遇读后感1
上午沉浸在钱理群的《与鲁迅相遇》的快乐中。非常感谢老公无意中给我买了一本这样的好得不能再好的书。
钱的文字很好,是沉静和纯洁的文字,干净得一尘不染,眼睛与书中的每一个文字相遇着,冲撞着,净化着,美好着,快乐着。我读得非常仔细,因为几乎每个字都有它的意义和分量。
说真的,原先对鲁迅的感觉仅仅限定在一个文化的符号中,对其并无感性的感觉和喜欢。他的语言似乎总觉得太枯涩,太深奥,所以,每每拿起他的文章,总是踌躇不前。给我一种敬畏的感觉,因为敬畏,所以不敢接近,此所谓“敬而远之”吧。
想起了上初中、高中时学习鲁迅作品的情景。在老师并不深刻的近似于肤浅的讲解中,我也是懵懂不知。除了对其中一些篇章的背诵和记忆外,没有任何感觉。即使在教学生涯中,虽然也和学生一起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Q正传》,也从未真正理解过其中真味和精髓。想来很惭愧,耽误了学生。
一句话,真正的鲁迅从来没有进入到我的内心和灵魂。
遇到钱理群了,也算是在而立之年后的某一天,突然,理解了鲁迅,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他的思想,他的战斗,他的精神,还有他的困惑,他的矛盾,他的痛苦,他的选择。鲁迅是伟大的,这句话终于发自肺腑地在胸腔激荡着。没有任何人的说教,没有任何意见的左右,这是真正的自己的个体话语。鲁迅一直在为整个国民,为整个社会,忧虑,操劳,不管是他的思想的“立人”,做一个真正的具有独立精神,独立思想的个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还是他的“为人生”的揭露病态社会的病态的人们以引起疗救注意的文学主张,还有他的走在路上的彷徨和困惑,都在深深颤抖着我的灵魂。
遗憾的是,到现在,我仍然没有读过多少鲁迅的文章。我将把这课补好。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多少有些感慨,虽然不能说过去所有的岁月都是虚度,但至少让我不满意,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活?究竟应该怎样生活?甚至连这样的追问都没有。因为没有什么东西给我以方向,给我以启蒙。也或许,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碰到与遇到让自己的灵魂搅动起来的东西,就会一直在黑暗和蒙昧中混沌着,蒙昧着。这算是真正的虚度。幸福而幸运的是,因为哲学,因为研究生生涯,让我以后的岁月活得明朗而清晰而清楚起来。
我感激这一切,我更知道我应该怎样走了。
与鲁迅相遇读后感2
这本书是根据钱理群在北大最后一次上“鲁迅研究”课的现场录音整理的文字稿。因为是课堂实录,所以现场感很强。通过阅读能够强烈感受到钱先生的风采,他的音容举止也仿佛就在眼前。这对于我来说,不用进入北大就能聆听到名师的教诲,真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
这书我读了两遍。现在还记得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处是钱先生的开场白。在开场白中,他说了一句话,“读鲁迅作品是要有缘份的”。我感觉是这样的。在中学时我不喜欢鲁迅,在大学时则开始喜欢鲁迅。要说道理这里面自然会有,但都没有这一个“缘”字来得简洁明了。就像《大话西游》里面的一句话——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当然不需要。对一个作家来说也是如此。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他的文字触动了自己内心的某根神经并立刻对他有感觉了,这种感觉就说明缘来了。喜欢就是缘,不喜欢则是无缘,无缘对面不相识,再怎么说都是多余的。对于鲁迅这样的作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他。因为他的文字不会给人带来快乐。
他自己在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用锋芒毕露的笔来表现它来揭露它。他无情得解剖别人,也无情得在解剖自己。他的文字会给我们带来压抑,会带来直刺内心的阵痛。所以钱先生说,“人在春风得意、自我感觉良好时大概是很难接近鲁迅的,人倒霉了,陷入了生命的困境,充满了困惑,甚至感到绝望,这时就走进鲁迅了”。所以,与鲁迅相遇,需要一份机缘需要一份心境,不可强求。与鲁迅相遇,其实就是与鲁迅生命的相遇。这样的相遇,不会是欢声笑语的,不会是心平气和的,但一旦走进去,就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一次震撼一次洗礼。
另一处是钱先生说1936年鲁迅与左联及中共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鲁迅对中共是取合作态度的,而这点完全是基于他自己的判断。鲁迅说过一句话,“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他认为中共的主张和自己的追求(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是有着共同的地方,所以这成为他们合作的基础。有合作就会有妥协,鲁迅是非常清楚的,但这妥协是有限度的,就是“被利用无妨,占有是不行的。”他要坚守自己的独立性,坚守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的自由权利。正因为这一点,他和中共也是时有冲突。到了1936年,鲁迅病最重的时候,发生了最为严重的冲突。这冲突和抗日统一战线有关。
鲁迅对上海文艺界党的领导人周扬等人提出的口号有自己的意见,但没想到却遭到他们的攻击。这对鲁迅刺激很大,让他敏锐地感到这又是一次历史的循环:从反抗奴役和压迫这道门走进去,却走进了制造新的奴役与压迫的房间,自己成了“奴隶总管”。而这是鲁迅所绝不能容忍的。他在这一年写的《死》中说了一句狠话: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钱先生对这句话的解读是——所谓“一个都不宽恕”,就是要坚持在每一次论战中的“反对一切形式的压迫与奴役,以及为压迫与奴役辩解的任何理论与说教”的基本立场,就是要表明“坚守自己的目标至死不悔”的基本态度。这样,鲁迅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和批判的锋芒,而这正是他伟大的所在。
这门课用钱先生的话说是一次“导读课”,正是通过他的导读让我对鲁迅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我想将来我还会再次翻开这本书,再来聆听他精彩的讲授。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