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常春藤大学考试的那些套路

2017-08-31 15:52:10 陈明 美国留学美国高考美国常春藤

  较之中国高考,美国常春藤大学的录取过程主观性强,透明度低,风险值高。这就意味着,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同样压力巨大——或许更甚。像中国家庭一样,美国家长需要搬家住进好的社区,并为孩子花钱请家教。像中国学生一样,美国孩子需要在考试中拿高分——他们的sat与AP成绩(这两项考试被中国人称为“美国高考”)得要在年级前10%才有望被常春藤大学录取。可除此之外,常春藤盟校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于是,美国学生不仅要备考SAT与AP,还要加入足球队与辩论队,并在周末辅导穷困的黑人孤儿,或是为当地报纸撰稿。为了不打瞌睡,保持专注,美国的许多优等生都滥用药物。为了获得满足常春藤大学要求的分数,许多美国人都选择了作弊。

  那么,美国大学的这种高压录取文化是如何生成的呢?常春藤盟校当今的录取制度有何根据,又是从何演变而来的?这一切对中国学生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在其早期历史中,常春藤盟校本质上是一个城郊俱乐部。在那里,有钱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WASP)花四年时间打橄榄球、开派对,然后继承美国政治、生意以及金融领域的领袖职位——关于这一点,美国社会学家杰罗姆·卡拉贝尔(Jerome Karabel)在其2005年出版的《宠儿: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招生秘史》(The Chosen: The Hidden History of Admission and Exclusionat Harvard, Yale, andPrinceton)一书中有做详述。常春藤盟校意图取悦那些提供赞助的校友,可是随着美国经济变得愈加职业化、技术官僚化、与精英政治化,常春藤听从了教授们的呼声,开始提高学术标准并施行严格的入学考试。

  在新的制度下,擅长数学的中产阶级犹太学生被录入常春藤,而那些玩橄榄球、嗜酒成性的校友之子却被拒之门外——这让不少有钱的校友们厌恶不已。在校友的抗议之下,常春藤盟校被迫采取一种主观且保密的招生流程——强调“男子气概与社交风度”(即打橄榄球与开派对的能力),而非数学考试成绩。学生简历、申请文章、招生面试(“你喜不喜欢橄榄球?”)与老师推荐信(这个学生是否擅长橄榄球?)都被引入招生流程当中,以抵消犹太人对学习的热爱。

  如今的常春藤盟校,较之从前多元化得多,也国际化得多。可是,那个原本用来维护少数人利益的招生体制却依然存在。为了理解这其中的缘由,卡拉贝尔解释说,我们需要明白这一点:招生流程是常春藤盟校的工具,用以自立为权利仲裁者。原本,常春藤盟校是为新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之子所建。而如今,常春藤录取女性与少数民族,以寻找下一个希拉里·克林顿与贝拉克·奥巴马;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它们也开始录取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然而,在推广自身品牌的同时,常春藤盟校也必须听从那些有权力的支助方:例如校友赞助者,教授,以及体育教练。卡拉贝尔写道,如今在哈佛、耶鲁、与普林斯顿三所大学中,至少半数招生名额都预留给了校友子女、运动员、与少数民族。(这也就是说,哈佛招生过程中并不是34000名学生在争夺2000个学位,而是33000名学生在争夺1000个学位。)

  在过去三十年里,对常春藤盟校招生体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全美大学排名。在一方面,这个年度排名对于常春藤的市场营销而言可谓是天降福音——在全美国、全世界,那些原本对长春藤毫无耳闻的优等生们,如今都将自己的学术身份与哈佛、耶鲁、与普林斯顿挂上了钩(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宣布哈佛是全美第一以来,申请哈佛的人数翻了三倍)。可在另一方面,常春藤既想通过录取校友子女、运动员与少数民族来维护机构利益,又想通过录取学术方面最具资格的学生来推广国际品牌——这两种欲望水火不容。对于这个矛盾,常春藤找到了一个双重解决方案——正是这个解决方法造就了今天的美国大学录取机制。

    套路一

  首先,正如美国记者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于2001年9月刊登于《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的《提前决定录取的喧哗》(The Early-Decision Racket)一文中所说,常春藤采取了一种“提前决定录取”政策,以维护自身的机构利益。在“提前决定录取”中,学生早在11月份就要申请一所大学。而如果到了12月学生得知他被录取了,就必须去上这所大学。几乎提前一年就承诺去上某所大学,这对大多数17岁的高中生而言是个艰难的决定——除非他的父亲上了那所大学(校友子女)或者他是被那所大学积极招收的(运动员与少数民族)。“提前决定录取”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的“收获率”(最终去上某所大学的学生占该校录取学生总数的百分比)。这能够帮助大学提高自身的排名,因为“收获率”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决定大学排名时最重要的两项标准之一(另一项是“选拔性”,即得到录取的学生人数占申请人总数的百分比)。

    套路二

  其次,因为“选拔性”在大学排名这场游戏中如此关键,常春藤招生官的工作从“大门守卫”变成了“拉拉队长”。在《招生机密》(Admission Confidential)一书中,前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招生官蕾切尔·图尔(Rachel Toor)解释道,她的职责就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申请:『我走访全国各地,把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煽动得一片狂热,好让他们来申请。我告诉他们杜克大学的学术是多么的优秀,能让他们在社交方面多么的开心。然后,到了4月,我们就拒掉他们中的大多数。』大学鼓励学生申请的目的是为了最后可以拒绝更多的人。这样大学的录取率会降低,使大学看上去更具竞争力,这有助于提升大学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的排名位置。

  几年前,美国新泽西州一名高中女生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名牌大学:明知道不会录取我,就不要来招揽我》,抨击耶鲁、布朗、哥伦比亚、芝加哥大学等名校“忽悠”像许多像她这样成绩平平的高中生申请自己的大学以降低最后的录取率。这个叫阿曼达(Amanda Graves)的女生,在文章里首先引用了常春藤联盟之一的耶鲁大学,入学办公室主任今年九月寄给她的信,信中赞扬她的学术成就,恳请她考虑申请耶鲁大学。阿曼达说,自己学业成绩乏善可陈:未入围全国高中荣誉奖(National Merit Competition),不是球队领导,没有进行任何科学研究,也没有选入全州乐队,高中学业成绩甚至连全校前25%都没达到。阿曼达上网研究后发现,耶鲁大学一年仅招收1300多名学生,但却向8万学生发出这样的邀请信,2014年入学这一届,耶鲁的录取率只有6.3%。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资料显示,95%的耶鲁录取生,高中毕业成绩是前10%,百分之百是高中毕业班的前25%。

  因此,作为美国大学的申请人,要想不成为众多大学录取率中的分母,就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为大学“美丽的谎言”所迷惑,对自身的能力水平和未来的专业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在此基础上花功夫做研究,寻找适合自己的一些大学。只有这样申请者才能在这场“名牌大学的盛宴”中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自己找到理想的归宿。而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申请大战中,如果你一没有体育特长,二没有毕业名校的父母,还能拿到那一封宝贵录取,那真的可以证明,你很优秀!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美国常春藤大学考试的那些套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艺术生如何申请意大利图兰朵计划

意大利艺术留学优势

留学柏林自由大学本科有哪些申请要求和申请步骤

留学柏林自由大学本科申请要求

“亚洲顶级财经大学”申请条件是什么?

亚洲顶级财经大学

留学麦吉尔大学本科申请要求是什么

留学麦吉尔大学本科

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本科有哪些申请要求?申请步骤是什么?

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本科申请要求

美国常春藤本科申请条件

美国常春藤大学条件

美国留学常春藤大学条件是什么

美国留学条件

美国常春藤大学留学需要什么申请条件

留学美国常春藤院校

2022美国常春藤大学本科留学申请条件

美国常春藤大学申请

2022美国常春藤大学本科申请条件和流程

常春藤大学本科条件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较之中国高考,美国常春藤大学的录取过程主观性强,透明度低,风险值高。这就意味着,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同样压力巨大——或许更甚。像中国家庭一样,美国家长需要搬家住进好的社区,并为孩子花钱请家教。像中国学生一样,美国孩子需要在考试中拿高分——他们的sat与AP成绩(这两项考试被中国人称为“美国高考”)得要在年级前10%才有望被常春藤大学录取。可除此之外,常春藤盟校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于是,美国学生不仅要备考SAT与AP,还要加入足球队与辩论队,并在周末辅导穷困的黑人孤儿,或是为当地报纸撰稿。为了不打瞌睡,保持专注,美国的许多优等生都滥用药物。为了获得满足常春藤大学要求的分数,许多美国人都选择了作弊。

  那么,美国大学的这种高压录取文化是如何生成的呢?常春藤盟校当今的录取制度有何根据,又是从何演变而来的?这一切对中国学生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在其早期历史中,常春藤盟校本质上是一个城郊俱乐部。在那里,有钱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WASP)花四年时间打橄榄球、开派对,然后继承美国政治、生意以及金融领域的领袖职位——关于这一点,美国社会学家杰罗姆·卡拉贝尔(Jerome Karabel)在其2005年出版的《宠儿: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招生秘史》(The Chosen: The Hidden History of Admission and Exclusionat Harvard, Yale, andPrinceton)一书中有做详述。常春藤盟校意图取悦那些提供赞助的校友,可是随着美国经济变得愈加职业化、技术官僚化、与精英政治化,常春藤听从了教授们的呼声,开始提高学术标准并施行严格的入学考试。

  在新的制度下,擅长数学的中产阶级犹太学生被录入常春藤,而那些玩橄榄球、嗜酒成性的校友之子却被拒之门外——这让不少有钱的校友们厌恶不已。在校友的抗议之下,常春藤盟校被迫采取一种主观且保密的招生流程——强调“男子气概与社交风度”(即打橄榄球与开派对的能力),而非数学考试成绩。学生简历、申请文章、招生面试(“你喜不喜欢橄榄球?”)与老师推荐信(这个学生是否擅长橄榄球?)都被引入招生流程当中,以抵消犹太人对学习的热爱。

  如今的常春藤盟校,较之从前多元化得多,也国际化得多。可是,那个原本用来维护少数人利益的招生体制却依然存在。为了理解这其中的缘由,卡拉贝尔解释说,我们需要明白这一点:招生流程是常春藤盟校的工具,用以自立为权利仲裁者。原本,常春藤盟校是为新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之子所建。而如今,常春藤录取女性与少数民族,以寻找下一个希拉里·克林顿与贝拉克·奥巴马;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它们也开始录取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然而,在推广自身品牌的同时,常春藤盟校也必须听从那些有权力的支助方:例如校友赞助者,教授,以及体育教练。卡拉贝尔写道,如今在哈佛、耶鲁、与普林斯顿三所大学中,至少半数招生名额都预留给了校友子女、运动员、与少数民族。(这也就是说,哈佛招生过程中并不是34000名学生在争夺2000个学位,而是33000名学生在争夺1000个学位。)

  在过去三十年里,对常春藤盟校招生体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全美大学排名。在一方面,这个年度排名对于常春藤的市场营销而言可谓是天降福音——在全美国、全世界,那些原本对长春藤毫无耳闻的优等生们,如今都将自己的学术身份与哈佛、耶鲁、与普林斯顿挂上了钩(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宣布哈佛是全美第一以来,申请哈佛的人数翻了三倍)。可在另一方面,常春藤既想通过录取校友子女、运动员与少数民族来维护机构利益,又想通过录取学术方面最具资格的学生来推广国际品牌——这两种欲望水火不容。对于这个矛盾,常春藤找到了一个双重解决方案——正是这个解决方法造就了今天的美国大学录取机制。

    套路一

  首先,正如美国记者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于2001年9月刊登于《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的《提前决定录取的喧哗》(The Early-Decision Racket)一文中所说,常春藤采取了一种“提前决定录取”政策,以维护自身的机构利益。在“提前决定录取”中,学生早在11月份就要申请一所大学。而如果到了12月学生得知他被录取了,就必须去上这所大学。几乎提前一年就承诺去上某所大学,这对大多数17岁的高中生而言是个艰难的决定——除非他的父亲上了那所大学(校友子女)或者他是被那所大学积极招收的(运动员与少数民族)。“提前决定录取”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的“收获率”(最终去上某所大学的学生占该校录取学生总数的百分比)。这能够帮助大学提高自身的排名,因为“收获率”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决定大学排名时最重要的两项标准之一(另一项是“选拔性”,即得到录取的学生人数占申请人总数的百分比)。

    套路二

  其次,因为“选拔性”在大学排名这场游戏中如此关键,常春藤招生官的工作从“大门守卫”变成了“拉拉队长”。在《招生机密》(Admission Confidential)一书中,前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招生官蕾切尔·图尔(Rachel Toor)解释道,她的职责就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申请:『我走访全国各地,把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煽动得一片狂热,好让他们来申请。我告诉他们杜克大学的学术是多么的优秀,能让他们在社交方面多么的开心。然后,到了4月,我们就拒掉他们中的大多数。』大学鼓励学生申请的目的是为了最后可以拒绝更多的人。这样大学的录取率会降低,使大学看上去更具竞争力,这有助于提升大学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的排名位置。

  几年前,美国新泽西州一名高中女生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名牌大学:明知道不会录取我,就不要来招揽我》,抨击耶鲁、布朗、哥伦比亚、芝加哥大学等名校“忽悠”像许多像她这样成绩平平的高中生申请自己的大学以降低最后的录取率。这个叫阿曼达(Amanda Graves)的女生,在文章里首先引用了常春藤联盟之一的耶鲁大学,入学办公室主任今年九月寄给她的信,信中赞扬她的学术成就,恳请她考虑申请耶鲁大学。阿曼达说,自己学业成绩乏善可陈:未入围全国高中荣誉奖(National Merit Competition),不是球队领导,没有进行任何科学研究,也没有选入全州乐队,高中学业成绩甚至连全校前25%都没达到。阿曼达上网研究后发现,耶鲁大学一年仅招收1300多名学生,但却向8万学生发出这样的邀请信,2014年入学这一届,耶鲁的录取率只有6.3%。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资料显示,95%的耶鲁录取生,高中毕业成绩是前10%,百分之百是高中毕业班的前25%。

  因此,作为美国大学的申请人,要想不成为众多大学录取率中的分母,就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为大学“美丽的谎言”所迷惑,对自身的能力水平和未来的专业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在此基础上花功夫做研究,寻找适合自己的一些大学。只有这样申请者才能在这场“名牌大学的盛宴”中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自己找到理想的归宿。而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申请大战中,如果你一没有体育特长,二没有毕业名校的父母,还能拿到那一封宝贵录取,那真的可以证明,你很优秀!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