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儿童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以下是出国留学实用资料栏目小编为您整理教育思考:孩子纷争到底要不要管?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孩子间的矛盾让他们自己去处理。
而且,我和稀泥也是希望当纷争出现,孩子们不是通过我的胁迫或说教而是靠自己的领悟,能够发现事情如何解决。
比如小容小韬吵吵闹后,小韬非常不满意,跑来告状说,“爸爸,小容喊了!”之前我教导过他们不能大喊,有话要好好说。其实小容也没喊多大声,只是小韬接受不了小容对她的态度,他来跟我告状,纯粹是来寻求安慰,于是我就随便问一句,“小容,你喊了吗?”小容也着急,说,“我没喊!”我就依着小容告诉小韬,“她说她没喊。”但是小韬似乎心不甘,继续说,“刚才她就喊了!”我就再依着小韬说,“是吗?没事,如果小容喊,你就告诉她,别对着我喊,有话好好说!你们去玩吧,要是我听到小容喊一定批评她行吗?”当然我也不会批评小容,事情就这样在和着稀泥,不同情小韬,但能理解小韬的委屈,也不批评小容,而暗示小韬如果事情发生,不如自己先试着去应对而不一定是求助爸爸。当小韬不情愿去玩时,我当然会提醒小容一句,“小容,可不能大声喊的,知道吗?”这样的道理两人早就明白了,小容当然会应一声。
当然,如果有一方确有不对的事情发生,是需要及时指出的,只和稀泥也是不行的。
孩子的事大人不必太较真。
有时候,孩子的纷争很难说谁对谁错,比如争一个东西,先给小容对呢,还是先给小韬对呢?对我来说,两个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谁先玩都可以。我才不会较真一定要某个人先玩呢。再比如小韬哭着跟我告状说小容打他了,可是刚才他们不还一起嘻嘻哈哈闹着玩吗?我有必要一定要把小容叫来先批一顿吗?没必要,孩子间的事,说不清,有时候小韬不想跟小容玩了,或者强势的小容对小韬说话时态度太严厉而让小韬觉得有委屈,即使小容轻轻碰他一下,小韬也会叫着跑来跟我说,“爸爸,小容她打我了!”
所以,很多情况下,我都不会板着脸,或者正义凛然的样子,一定要问出个是非,然后逮住貌似错的一方狠狠的批评一顿,我不会。知道吗?如果父母处理稍有不公而导致孩子不满,那以后父母再处理纷争会越来越难进行的,孩子要么不满要么逆反。在事情完全未明白来龙去脉以前,还是不要轻易摆出父母的脸色吧。
孩子应明白适当的做人道理。
而且,我相信孩子们,从小到大,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做人道理我也已经讲明白了,甚至随着生活的日积月累,我也一直在教两人如何友好相处。像上面的例子,争东西时,如果不能一块儿玩,总要有一个妥协的,但妥协并不意味着吃亏,那下一次对方可以再先玩,如果都不肯让步,那爸爸会收起来,等两人商量好了再玩,与其不能玩,不如轮流玩,四五岁的孩子马上能体会到这一点。再比如,不能打人,不能朝人吐口水(估计在幼儿园学的),不能大声喊叫等这些基本的相处道理也已经深入孩子们内心。
像这样的话,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得“懂事”,再有纷争发生,我就没有必要再板起来脸重复讲道理了,重复也没有效果,反而招致孩子们反感,好像不相信他们能做似的。所以,父母在和稀泥以前,孩子们也要明白道理才行。
孩子的脸六月天说变就变。
对孩子们来说,日常的纷争或打打闹闹太平常了,我甚至有时候当成一种乐趣来看,但无论如何孩子就是孩子,可能前一分钟还在互相哭着闹着,但后一分钟可能又亲密无间了,可能前一分钟还赌气说不跟你玩了,但后一分钟可能又说说笑笑了……,孩子的脸六月天,说变就变,父母在处理他们的纷争时,没有必要真的生气或较真,孩子间的事情说不清,我们充当和事佬就好。
特别是在外面玩耍时,孩子间有了矛盾,如果双方父母各自站在维护自己孩子的立场上而大动肝火,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孩子间已经没事又玩在一块了,而双方大人却还在为刚才事而忿忿不平呢。这就是太较真的恶果,真不值。
理解孩子的委屈哄他们心安。
所以,和稀泥的过程其实就是父母忽略事情本身,而去关注和理解孩子心灵的过程。很多时候我发现,孩子们间发生事情,事情本身的是非是次要的,而情绪方面的不爽是主要的,即是孩子们间的相处出了问题。
这太容易理解了,想想夫妻之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经常发生纷争,其实谁对谁错呢?最后都说不清楚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闹到最后,事情是次要的,而心情郁闷却是一定的了。
孩子间的相处也是这样,如果相处愉快,那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如果一方感觉不爽,那无论对方做什么都有意见而颇有微词。所以这种情况下,父母处理纷争时和稀泥就是孩子相处的润滑剂,不要轻易批评谁,也不要轻易支持谁,而是通过倾听和理解态度,来安抚孩子,让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而最后愉快的重新和别人相处。
父母的态度影响孩子心态。
何况,和稀泥的态度也是反映出父母对事情一种大度、宽容和乐观的态度,而不是锱铢必究,念念不忘,所以,很多时候,小容小韬或哭着对我说对方怎样怎样时,或互相辩驳不可开交时,我总是笑呵呵的来应对,有时候如果觉得好笑,还会笑出声来,告诉他们,你们这样争来争去太无聊了!而孩子们也终于在我情绪的影响下,一块笑起来,于是,心情好了,纷争也不调而解。
这样的心态也会影响孩子们,让他们对生活中的人或事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而不是一有事情发生,自己就一定要高高在上,把对方置于下风,如果做不到或没人支持就心情烦闷而郁郁寡欢。
家里有两个孩子,生活中口舌不断,如果每次都有批评,或者道理说教满天,不但于事情无补,还可能让我烦躁生气怪孩子们不懂事,而孩子们也可能不知道遇事如何去相处而少了很多欢声笑语,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还会觉得爸爸处事不公,凭什么有一方是乖的另一方不是乖的呢?而如果这样,那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也都成问题了,更别说处理纷争了。这时候不妨多用和稀泥的方式,跟孩子们嘻嘻哈哈,打马虎眼,貌似没有是非原则,其实一直听他们说,做他们的知心人,在轻松没有谴责的情况下,孩子的郁闷自然而然得到安抚,纷争不知不觉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