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范本5篇(五)
在“规矩”与“方圆”中求索
——小学教学工作评估汇报材料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讲到:要注重领导过程中的细节与小事。只有把细节处理好,在细节中抓住了关键点,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成功;还要踏踏实实、精益求精的做好执行方面的工作。这段话意在告诫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管理的技巧。
学校教学工作可谓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有时候真让人“剪不断,理还乱”,那怎样摆脱这一困境,在“规矩”与“方圆”中求得有效管理呢?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追求做得更好!我们的目标锁定在:改变应该改变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求急功近利,只求教师提高、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我们的宗旨是:向时间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我们的工作路径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处着眼,把具体事做好!
一、管理
时间管理
管理是把“双刃剑”,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既要知道应该怎样去管理,更要懂得能够怎样去管理。
⑴以三年为单位的时间管理——战略管理
我们说,有了长远的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才有目标、有重点。方向明确就不会走弯路,就会减少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教学工作更是如此。2005年,我们在充分分析学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教师实际,拟定了《李各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到现在,规划发展目标中“教学块”有80%得以实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快速发展,每年我校在县的各种联查(尤其是教学联查)中,都体现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⑵以年、月为单位的时间管理——目标管理
有了长远的规划,还要有年度和学期计划,把长远的规划具体化。每学年,我们都要认真分析上一学年的工作得失,认真部署下学年的工作目标。一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大约20周,学期初做什么,学期中作什么,学期结束时做什么,都是比较明确的。甚至开学的第一周做什么,第二周做什么,也是十分具体的。比如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二个月开始进行“课堂教学达级活动”、每月月底检查教案、每半个月进行学生作业的检查等。把这些常规工作任务列成一个个目标,做起来自然觉得有章可循。
⑶以月、周为单位的时间管理——任务管理
以月、周为单位的时间管理就是把目标管理调整为任务管理,把工作的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在一个月或一周中集中解决那些问题、完成那些任务应该是明确的,所以我们有逐月工作安排,周工作安排。教导主任在每周五下午都要集中起来回顾上周的工作,落实下周的任务,让全校教职工都知道学校的工作、自己分担的任务。
⑷以日、时为单位的时间管理——效率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努力做到几点:①做事要有条理,谨严有序。每天晚上对工作进行盘点,记录当天的事,规划第二天要完成的3——5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序。这样,第二天的工作就能有条不紊的进行。②做事要有始有终,避免拖泥带水、留下后遗症,当天的事情最好当天完成。③学会快速转换思维,避免使自己陷入无休止的事务之中。④有意培养工作效率,经常搞一些“一分钟阅读”、“一分钟日志”等自我训练。
目标明确了,任务具体了,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作保证,实施起来可能会出现随意性,或者走了样,所以我们还要做好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
管理人即发展人,制度不仅可以管人,还可以立人。实践证明,教师成长,既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还需要一个合理的教师发展制度。
⑴建章立制,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为规范教学管理,我们严格遵循“可操作性、合理性、创新性”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30 余项,从学校三年规划、年度发展目标、学期教学计划到《青年教师培养与提高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学习反思制度》,再具体到《教学常规五环节规范》等。每一项制度起初建立时,都源于发现了一定的共性问题,需要制度来约束。如在数学教学检查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习惯不好,就围绕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李各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条例》,该条例从课前预习习惯、认真听讲习惯、认真完成作业习惯等16个方面为学生提出要求,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好习惯的具体做法,这样的规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们非常喜欢。
⑵实行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为科学合理的配置学校内部的教师、资源,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把去年在全乡成绩最低的班级四年级,由学校领导成员担任主要学科,赵梦玲就担任了去年在全乡考试扒底且平均分与倒数第二的相差几十分的四年级语文课程。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在今年乡期中考试平均分与其他学校的同年级同学科基本相同。领导的率先作用,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再如,在《教师奖励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凡是参与学校、乡以上组织的活动并获得好成绩,都要进行奖励。前不久,我校开展了“形成特色,打造精品”的学科主题活动展示,活动后对获得奖项的教师进行了精神和物质鼓励,虽然东西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优质优酬的策略,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积极性,增强了办学活力。
过程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驾护航后,接下来就是要将那些具体的事情踏踏实实地、精益求精地做好,把好过程关。
常规管理工作——求细、求精、求新
常规是创新、发展的基础,要想把教改思想落到实处,关键是靠教学常规管理,向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要效益。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在“向常规管理要质量”的教学管理方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教学常规管理改革,把改革渗透到每个管理环节之中。学校领导要明确管理职责,理清管理思路,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易于操作的管理办法;要求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努力做到“把眼光盯在质量上,把功夫下在备课上,把基础放在个人素质提高上,把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把目标放在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生的培养上,把效果显现在40分钟的课堂上”。
⑴认真备课。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为达到预期目标和获得理想效果,都必须在活动之前认真进行设计,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空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目的,完成预期任务,更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这种设计就是备课。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胸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脑中有案”。
为了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达到教师备课“常备常新,常教常新,常研常深”的目的,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到网上浏览教学资源,与名师对接,学习其方法、并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科特点的个性化教案。也就是教育组和县局提出的“圈、点、勾、画、加批注”的教案模式,要求新教师要写出自己的教案。
①统一备课格式。
教案就其本身而言,只是上课前的一种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你会发现课堂上会有太多的“精彩”,有时让你措手不及,有时令你激情澎湃、有时叫你困惑不解,有时又使你思绪万千……如果将这些未曾预设的“精彩”记录下来,无疑对教师的成长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于是我们统一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记录课堂教学随笔,把课上的“精彩”地方、课后的得失、课上的“灵感” 、师生的“碰撞”…… 记录下来。
我们还特别强化了目标意识,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目标要全面具体。既要有全册教材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更重要的是每一教学环节都要有阶段达成目标。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教师盲目上课的现象。
②强调集体备课。
教师们在备课中,写出“可圈可点”的教案,然后与同年级或前任这一学科的教师进行评议、修改、完善,形成教案,实现教案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参考成教案和前任教师的教案进行完善修改,要求涵盖教材、学生、教法乃至课程标准中所有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确定出自己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检验。
③倡导张扬备课个性。
教学中,执教者必须本着实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结合班级和学科的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再处理,注重体现教学的共性与个性,强调因材施教。留下课堂教学随笔的目的就在于此。
④加强管理督查。
从管理层面看,备课是手段而非目的,领导检查教师备课情况不是机械地数页数、课时数,看书写认真程度,而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看备课的实际效果。因此,在一般常规性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推门听课的力度,以提高课堂效益为中心,通过查阅教案和随堂听课,加大“课前自我调整”和“课后反思”的检查力度。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标准思想;三看教后反思是否有针对性和提升性。
教导主任每月对教师备课笔记进行评价,并及时填写“教案检查评价记录”,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检查时,重点检查阶段达成目标、预案调整、教学反思三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反馈,下次重点进行复查。
⑤推出精品教案。
在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中,对于那些经得起推敲,适合“学情”和“教情”的“经典教案”,学校将其汇编成集,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料,供教师取用。(每年收集整理装订成册)。
⑵认真上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要提高课堂效率。我校非常重视常态课的研究,经常进行不定期巡课,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反馈。为了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学校领导、尤其是教导主任尽量抽出时间走进课堂,随堂听课,以督促教师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听课时不仅看上课,上完课随即叫教师把教案拿来检查,看教师是不是按教案上课。同时还翻看学生的作业,了解本班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批改情况。听课后与上课教师耐心交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引导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督促其教学相长。也就是深入执行县教研室提出的“五课”制度。
⑶认真设计与批改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性作业课题,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我们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每天的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五彩纷呈,动手的、动口的、实验的、体验的交叉采用,杜绝机械重复。如中、高年级语文,教师要提倡学生做准备性的作业,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前预习等;课后设计延伸阅读、实地调查、参观访问等作业。数学作业的设计也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有游戏类的(低中年级)、创作类的、设计类的、实践类的、探究类的等,并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随时记录数学领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如孩子们学了《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学了《年、月、日》一课后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实践证明,只有善于布置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有效的作业批改,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还要求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当天作业当天清,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作业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定性的与定量相结合、分数与等级相交叉,还要有个性化的评语。教导主任每月定期进行作业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认真填写《作业检查评价表》,问题大的学生作业还要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⑷认真辅导。
课外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课外辅导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成效。
我校辅导对象包括学优生和学困生,真正做到提优补差。要求教师辅导时热情耐心,尤其要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高。如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杜绝一刀切,学优生可以适当做一些有难度的提高性作业,而学困生则要着重进行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每位科任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现状分析,并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因人而异制定详细的辅导措施,并对该生进行阶段考查效果跟踪分析,不放弃一个学生。
⑸认真组织过程性考查与考试。
考试(测验)是教学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对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诊断教学问题,监控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意义重大。
我校各年级按学科及时组织单元知识质量测试,合并单元(期中)、期末在乡县考试前由学校组织统一进行质量调研。考试形式以口试、笔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紧扣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合理编排,难度适宜,体现实践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真正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教导主任还不定期对某一学科、某一年级或班级组织质量调研,比如一年级的拼音验收、二年级的口算检测、中年级的计算检测、高年级的阅读理解等,质量调研的方式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分抽样调查和全面考核两种,以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每次调研后都能及时反馈调研结果,以便任课教师及时查漏补缺。
正是因为我们注重对教学常规“五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我们的教师面貌有了大幅度的改观。写教案不再盲目应付,有了自己个性化的实践与独特的体会;上课不再“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能体现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作业布置不再千人一面,而能做到分层优化;多元化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写作业的欲望;对潜能生的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并留有痕迹;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注重平时过程性测试、阶段性检测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精细化的管理最终换来的是学生的成长。我校学生学习习惯好,完成作业良好率达到95%以上,学困生人数与日递减、达优人数呈上升趋势,每个学期乡组织的期中、期末测试中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令人瞩目的:语文、数学、英语及格率达到95%以上,达优率居在全乡名列前茅,学校整体工作评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二、校本研修——求实、求真、求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之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校本研修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学校品味的作用。研修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校本研训的三大属性“为了学校的研究”、“在学校中的研究”、“基于学校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依托课堂教学这个平台,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方式有效开展校本研修。
1、立足于校本,小问题入手。
教师是行走在最基层的工作者和研究者,因此教师的研究应该是微观的、实际的。我校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根据学科的性质,发现根植于校本土壤中的“小”问题,然后进行问题筛选,从中找出具有普遍和本质意义的问题加以持续关注和认真研讨,以此将教学疑难问题转化为学期研究课题。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要求教师将目光紧紧盯在教学环节、教学细节上,从而实现教学链接的整体改进。几年来,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安排进行了“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课题研究。一是以教材分析、导课、课堂实录的对照观摩、评课、讲座为一体的教材研训;二是针对教材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教师对教材理解和处理的困惑;三是强力推进课改。充分利用空中课堂的收视、本校教师的课堂实录,搞好对空中课堂和教师课堂实录的教学分析评论,使教师真正明确各种课堂教学的套路和方法。
由于这些问题来源于教师的亲身实践,是基于教师“小问题”的研究,所以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便于操作。
2、着眼于现实,研究的问题要“真”
问题有真问题与伪问题之别。有些教育教学有些问题是外显的,而有些问题则是内隐的。因此找准真问题,进行真研究,是研究的关键。
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真实情景中找寻和筛选“真”问题。本学期为使教师明确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要求,把握各年级、各学科教材的目标和要求,提升教师对教材设计意图的了解,有效的把握教材内容,达到有的放矢的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学校建立教学问题库。教师把在备课、课堂教学、学生练习、作业、预习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搜集和记录下来,并放入学校的问题库,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材料。以解决这些小问题为教研起点,低起步、小台阶,使校本教研真正达到立足本校实际,解决教师实际的教学问题,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3、落脚点在课堂,研究要“实”。
⑴我们积极推行常态课、推门课的研究,力图通过这些“原生态”的课堂情景,探视教学的真实风貌,去发现教师们是否带着自己的“问题”去上课,是采用何种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当出现了“生成性”的教学现象时,教师又是如何应对的……为了给授课教师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教学信息,我们还研制了《课堂教学反馈表》,凡是听课教师都要客观地从优点、不足、措施三方面对作课教师进行真实评价,反馈表最后要交到作课教师手中,作课教师细细分析“反馈”内容,进行下一步的整改。
⑵“录像反思”。几年来,我们尝试利用现代化技术条件,尽可能的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课进行录像,并制作成光盘,作为教师自我反思、相互研讨的客观材料。这种方式操作性较强,还能避免教师们上课与“听课”的冲突,很受欢迎。一位教师在自己的网页里写到:过去自己在授课时没有留下什么记忆,也就没有再回头看一看自己的课上得怎样,更没有去认真剖析、反省自己课改的落实情况,现在利用媒体技术将自己的课例真实记录下来后,等于有了一面观看自己的“镜子”。通过观看自己的表演,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这样不仅能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能产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需要。
⑶“同伴互助”。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新教师需要老教师、骨干教师的帮助,但事实上,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每位教师都有独特的亮点,如青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新知识多、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这是中老年教师自愧不如的;同样中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等又是青年教师望而不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论资历,只要某方面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都可以“为师”。我们倡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愿结伴、自主结合、动态选择、互帮互学,力求到达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形成真正的“同伴互助”
⑷示范辐射。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活动,一方面是对骨干教师进行管理,防止其惰性,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学交流活动,这个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的常态教学水平在不同程度上有了长足的提高。我们的研究立足于教师的常规教学、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创建了一个“发现——解决”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实践、自主反思,从而到达自我发展的目的。
几年的研修学习,使大家受益匪浅。教师们通过学习明白了,原来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的那么多事情,都可以研究;学了理论、科研方法,马上就可以在实践中运用。过去工作、生活中发生了问题,教师们总爱埋怨别人,现在爱反思自己了,能够更多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习使大家接受了教育服务理念,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理解……教师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文化底蕴丰厚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一个学期习组织开始初步创建起来了。
教师队伍建设——立体管理,重在提高
学校光有一批敬业耐劳的教师队伍还不行,还必须使这支队伍成为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前者只能保证教师愿意干,后者才能保证教师能干、善干。近几年来,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业务能力增强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我们的目标是形成“学校骨干——乡教学能手——县学科带头人”三级梯队,我们的策略是“抓‘龙头’(骨干教师),带‘重头’(青年教师),促‘源头’(全体教师)”,要求教师“以德正其身,以才称其职,以言明其理、以学促其变,以研导其思,以笔成其文”。
⑴“骨干教师”的管理与培养:
①建立骨干教师管理与考核办法。
②鼓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③要求骨干教师主动承担课题研究的任务。
④至少培养1——2名青年教师。
⑤为青年教师做专题讲座。
⑥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派出培训的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后要结合教学实际开讲座、上示范课,培训其他教师,在学科教育教学中起带头、示范作用。
⑦年终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
⑵“青年教师”的管理与培养:
①制定青年教师培养与提高计划,指导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②坚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并有专人督查。
③为青年教师组织专题讲座。
④开展青年教师“我与学生共成长故事”演讲征文活动。
⑤组织青年教师微机使用、课件展示活动。
⑥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粉笔字、钢笔字过关)。
⑦建立健全青年教师业务成长档案,便于对其进行各类考核,也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⑶“全体教师”的管理与培养:
①让学习成为习惯。我们鼓励教师沉下心来读书,闭起门来反思,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扬弃,超越自我,倡导教师做一个有个性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教师们每年订一份教育教学杂志,每日读一小时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教师们沉浸在书的馨香里,笑看花开花落,静听小桥流水,遐想人生起伏,感悟生命真谛,其乐融融!本学期我校又征订了《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小学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报》、《幼儿教学研究》等报刊杂志。
②用新技术武装头脑。随着网络的迅速崛起,电脑也“进入寻常百姓家”,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006年,我们尝试性的建立了学校自己的博客,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们在这里倾诉自己的思想、交流工作的得失、讲发生在课堂上鲜活的故事、与名师对话、同专家对接,“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现在,全校三分之一的教师都有了自己的博客,学校和教师将教育教学研究架构在博客这个平台上,进行知识的过滤、积累、管理,实行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活历程共享。通过互动,使教师找到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新的增长点,实现了自我发展。
③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几年来,我校专门从教育网、远程教育网、哈佛远程教育网、等多家网站,下载多节名师名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学习;县教育局播放的空中课堂,学校全部录下,均放在学校的电脑名师名课栏目中,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由于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全校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独特教育风格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现在,我们学校有县学科带头人1名、县骨干教师2名,想骨干教师2名,我校教师在县级以上发表或获奖论文十几篇,我校教师在博客上发表文章几十篇,点击率达到130多万人次,教师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
课程开发——夯实基础,培养习惯。
校本课程——让读书成为习惯。
几年来,我们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尝试性的开发了以“古诗诵读”为龙头的校本课程,截至目前,“校本课程”历经3年的时间,一路走来,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这期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我们一边往前走,一边回头看,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前进的脚步。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成了我们探索的路径。
如今,我校的校本课程已形成特色,今年我校又把《弟子规》作为中年级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安排专人任教,孩子们每日“同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在这样的氛围中尽情吮吸着古典文化的甘露,感受着古典文化的内涵,寻找民族精神之根,追寻现代文明之源。高年级《走进李白》的读书系列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李白,感受了李白诗的风格,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低年级学生小小年纪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读经诵典蔚然成风;中年级学生的成语对对碰、名言集锦、名著章回演讲令人耳目一新……再看看出自孩子们稚嫩双手的张张手抄报、本本读书集,会感到孩子们的能量切不可低估,他们的成长远远超出了我们预计的想象。我们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李各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可以说“纲要”中的每一个内容都是我们实验的结晶。
实践证明,读书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读书是一种需要,为了这种需要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形成读书的风气,使读书最终变成一种快乐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依然要坚定不移的秉承建设书香校园的宗旨,以智慧“阅读”为突破口,努力办一所真正的读书学校,为未来社会培养“读书人才”,为实现学校内涵的深度崛起而不懈追求!
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学会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切入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出发,基于学生兴趣,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取课题,展开尝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吸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开发课程,体现了学校特色,丰富了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发展。每学期我们从“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和自然”五方面的活动主题中选取1—2个活动进行尝试,各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总结交流”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从中得到实践经验,并在实践中学会思考、提高和创新。
在综合性活动的开展中,我校一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立不同主题,按照《实施计划》有序的开展活动。截至目前,已在我校成功的组织过五六年级“生活小能手”、“三十年社会调查”的主题活动、三四年级“我的小账本”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走上了规模化制度化的道路。使学生的活动兴趣有了极大提高,并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和知识。
困惑与思考
静园飞来千树绿,一身长带百花香。如果说我们的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首先得益于县局和教育组对我们“小校”的倍加呵护与偏爱,得益于我们看似平淡的细节管理和坚持不懈的重视常规管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就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项工作在开展之前虽然都要进行预测、并周密安排,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执行力不到位的现象。
(1)单纯的“制度管人”有时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
(2)常规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漏洞,没能很好的处理“关键点”的作用。
(3)有些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4)有的教师搞科研处于被动位置,积极性不是很高。
(5)校本研修虽然有点收效,但还显得稚嫩,需要下大力培植。
(6)课程开发工作还需要专家的引领。
我们深知,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加快了我校发展的步伐。但下一个阶段,任务依然严峻,工作任重道远,今后仍需努力。
●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力求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实效。
●努力探索由“制度管人”到 “业务引导”的有效方法。
●工作抓重点、抓关键点,避免面面俱到,并做到一竿子指到底,抓实、抓出成效。
●为教师创造读书的环境,真正让教师读书成为习惯。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工作上来。
●继续探索符合我校校本研修的有效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尽快提高。
●积极争取“专家引领”,使课程开发之路越走越好。
在细节上作文章,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只是“小儿科”,但我们却深深感到正是因为其“小”,才是切实有效的。任何一条向无穷外延伸的长线都是由无数个小点累计而成的,我们学校就是通过默默地做好手下每一个“小”,才得以有今天的成就,才得以不断地向着他们眼中的那个“大”靠近。
我们始终相信,在各种教育思想不断涌现的今天,只有坚持从小事做起,把具体事做好,把坚持进行到底,让坚持成为习惯。也许会发现,教学管理工作非常复杂,也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