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重点

  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性别角色社会化

  儿童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性别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儿童性别偏爱最早表现在对玩具的选择上。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鼓励那些符合性别角色标准的行为,制裁那些不适当的行为。社会生物学理论强调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儿童获得性别化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不能因为受此烦扰而祈求没有反抗期。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1)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2)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3)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能采用多种记忆策略,其中主要的记忆策略是复述和组织。复述(背诵)是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作出的意识活动。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组织策略一般可分为归类和系列化两种。

  (四)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属二级考试范围)

  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对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记忆过程与记忆效果、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记忆的以及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弗拉维尔把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分为三个方面: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

  二、思维的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2)不能摆脱形象性思维的逻辑思维;(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三、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研究者按在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三种: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因素有多种,基本的因素还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友谊的发展

  (四)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1)相互接近;(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3)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4)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出国留学网心理咨询师栏目推荐: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动态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时间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及报考要求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报考条件是什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