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是什么意思 制片人是什么?对于这个网络时代,可能每天都有人创造出网络新词,这些词语非常有趣,那么制片人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为给各位不懂的朋友好好解答一番。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片人是什么意思”,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制片人是什么意思
制片人(Producer)一般指影视剧制片生产制作人。 全权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包括演职人员以及摄制器材的合同签订)、摄制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 制片人是剧组的主宰,摄制组的最高权力者,既有权决定聘用优秀成员,也有权开除在剧组违纪行为的成员。从片子的形成到片子的上映,是全片贯穿的核心 。也有的影视公司的老板或投资方在影视剧中署名制片人职务。
一、简介
制片人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它的出现是西方影视事业发展的需要。1985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任命了4名制片人,开创了内地电视界制片人制的先河。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又在《东方时空》实行了制片人制,第一个在栏目中采用了这一机制。随后,这种新的节目管理方式,很快被全国各地电视台所接受,到90年代后期,全国已有88%的电视台实行了制片人制,77%的栏目实行了制片人制。
什么是电视台的制片人制呢?我国目前各电视台主要是指栏目制片人制(以下简称制片人制),即由制片人管理栏目,对栏目的节目制作、财务管理、人员使用、报酬分配实施全权负责。制片人制在我国电视系统的确立,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实践说明,这种节目管理方式是目前各种方式中较先进的一种,对《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一大批优秀栏目的涌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电视制片人制的实行是我国电视节目运作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这种新的机制,调动了电视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电视台的人财物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合理配置,获取了原有管理模式难以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对制片人制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电视制片人制的实施并没有与电视台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相配套,也就是说,并没有与人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节目运行制度的实质性改革相配套,更没有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相配套。因此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电视行业目前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影响了制片人制作用的发挥,制约了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不足
1.制片人的产生没有引入竞争机制
电视的产业功能对制片人有着区别于其他职业的要求,制片人必须具备“四个意识”和“四种能力”。“四个意识”是指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四种能力”是指研究观众、了解观众需求的能力;吸纳优秀人才的能力;开拓节目市场、占领节目市场的能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因此,制片人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素质,制片人的选拔标准应该区别于行政官员的选拔标准,让市场优化制片人的配置。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电视台对制片人的选拔还是沿用过去行政管理体制的做法,习惯于行政任命、指派,没有引入竞争机制,更没有引入市场机制,使制片人制一开始就带着旧体制的痕迹进入运行。虽然制片人辖下的编导人员许多是社会公开招聘选拔的,但是制片人只能从台里正式职工中产生,而且选拔范围多也局限于本部门。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因行业、所有制、身份的限制难以加入制片人队伍。现有制片人的流动也仅限于本部门、本台内进行,不能进入市场。这就使得市场对人才的配置作用根本无法实现,从根本上制约了制片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2.制片人制缺乏科学的培训考核管理机制
现有的制片人许多是由编导、剧务、技术人员、行政人员转行而来的,对制片人的工作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在走上制片人岗位前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对栏目的管理大都凭经验和感觉。各电视台也没有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由台里主管部门(或委托高等院校)对制片人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大纲,使得制片人得不到定期培训,知识得不到更新,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从而缺乏适应电视事业发展的能力。同时,制片人的考核缺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首先,制片人制没有参照播音员主持人的管理办法,实行任职资格证书制度,没有根据制片人本身的素质高低由行业主管部门发给相应档次的等级证书,以规范制片人的管理。另外,制片人的考核没有将任期内的业绩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只凭领导印象,缺乏科学性。还有,多长时间考核一次、由什么部门来考核也没有具体规定,缺乏制度性。
3.制片人制没有引入风险机制
就电视的产业功能而言,制片人实际上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的良性循环,是他们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制片人必须有风险意识。什么是风险?简单地说,如果节目的售价低于成本,或者根本就卖不出去,亏损就成为必然,作为制片人必须为此承担责任——这就是风险。而我们现行的制片人制,栏目的运作方式大都是拨款式,即制片人作预算,台里拨经费,然后制作节目使用经费。经费如果不够,要么追加预算,要么由栏目广告补偿。由于电视台目前是制播合一的,栏目生产出来的节目由台里安排播出,不参与市场竞争,节目只是产品而不是商品。电视台对制片人的要求是产品的数量而不是利润,所以制片人不必考虑投入产出比、不需要赢得市场、不需要考虑经济效益、不需担心亏损,因此也就没有风险。当盈亏与制片人的利益毫无关系时,制片人必然缺乏危机感和责任感。
4.制片人制没有引入成本管理
电视节目成本的发生从价值形态来看,表现为一定量的资金耗费;从实物形态来看,表现为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耗费。价值形态的成本管理表现为:通过科学的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确定目标成本,严格准确地核算成本,客观公正地分析与评价成本,以寻求各种降低成本的途径;而实物形态的成本管理表现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各种财产物资的充分有效利用,节目流程的科学设计,节目的规模化生产等等。但是,由于电视台对栏目大都没有真正的成本核算,因此栏目的管理水平很难科学地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栏目的考评往往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领导主观评价;二是领导评价与专家评议相结合;三是领导评价、专家评议与栏目的收视率、满意度相结合——以此为栏目评定等级或打分。这三种方式都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因片面而导致不公平。因为无论领导评价还是专家评议都只停留在艺术的层面上,不涉及经营效果,也就是说,不计算投入和产出。比如两个栏目,经费可能相差很多,人力成本各不相同,机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也不一样,如果采用等级考评制度,势必使得制片人为了追求好的评比结果,在栏目运行中不计成本,要最高的经费、最多的人员、最好的编导、最棒的设备,造成节目成本攀升。
5.制片人制没有引入动力机制
与制片人制缺乏风险机制相对应的是没有动力机制。首先,制片人没有根据观众需求和市场需求调整栏目的权力。现行的节目管理体制是由台里确定栏目,制片人按播出计划完成栏目。在栏目运行过程中,无论观众的收视需求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无论栏目是不是受欢迎,制片人都无权“转产”;同时,因部门条块分割的限制,再好的创意如不属本部门节目范畴就不可能被批准,使得制片人的职能失效。当制片人的才智无从发挥、价值难以实现的时候,积极性必然受损。其二,制片人没有经营权。电视台现行的节目管理方式使得节目资源的再开发无从实现。栏目播完之后,优秀节目的市场价值仍然存在,但制片人却无权向其它电视台或影视机构出售节目版权,使得节目沉睡片库;在完成栏目规定和任务之后,现有人员、设备如有闲置,也不允许对外承接节目制作任务;另外,围绕栏目开展的外围经营活动,比如培训、咨询、中介、产品销售、出售纪念品等等也不被批准。长期下去,必然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制片人缺乏经营意识和市场观念、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其三,对于经营效果好的栏目,台里并不允许制片人将部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发挥优秀栏目的市场优势;对于长期经营不好、长期不受观众欢迎的栏目,电视台也很少能及时将其关停并转,从而限制了竞争,保护了落后。其结果是,好的栏目得不到发展,差的栏目照样生存;不利于节目结构的调整、不适应观众收视需求的节目结构得不到改善。
三、分类
通俗地讲,“制片人”有三种:
1、是指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策划人,负责摄制生产,以及资金融资人;
2、是专业技术上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项目制作人;
3、是指影片或电视剧投资者本人(一般仅只是署名,非专业制作人。);
在香港和台湾通常将制片人的名称称做为监制。他们是电影或电视剧的最高管理者,全权负责“挑本子、找款子、组班子、卖片子”等全盘工作。
制片人是整个剧组的主宰,摄制组的最高权力者,既有权决定聘用优秀成员,也有权开除在剧组违纪行为的成员。从片子的行成到片子的上映,是全片贯穿的核心人物。
四、区别
通常很多人把出品人与制片人混淆,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以企业来作比喻界定,出品人就相当于董事长(出资人、企业法人或权威人仕), 制片人就好比是总裁(统管全局者),要求懂本子、明市场、建剧组、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发行上映。更重要的是预算的控制,拍摄时间进度控管等,让电影或电视剧能在合理的时间与预算下完成。在拍片过程中,制片人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影响到整部影片的品质,是不可缺失的职位。
国内由于影视作品上署名没有明确规范化,很多出品人也署名制片人职务,导致业内行业人仕专家一直存在争议,实在无法去界定区分开影视作品中制片人的艺术含金量。 虽然一部作品的成功,制片人付出的要多、贡献大,但由于出品人与制片人署名混淆,无法辨别,争议较大,因此也无法给制片人设立奖项。
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投资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开始聘制片人、选剧本、拉赞助商等。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对影片销售有帮助的影视界重量级人物。出品人是整个影片的灵魂人物,决定影片的风格、种类及市场走向。
制片人是整部影片的筹建负责人,负责拉赞助、找投资,成立剧组、决定用哪个导演、选哪些演员等,负责剧组的日常生活与维持剧组的拍摄活动,以及成片之后的宣传与播放等一系列事务。
因此出品人和制片人是有很大区别的。
五、职责
执行制片人职责
当剧组制片人不在时,担当制片人角色,代制片人管理剧组,执行制片人权利及义务。
1、 监督电影电视剧拍摄的艺术质量、生产进度、资金流向;
2、 及时处理行政管理和艺术创作之间或创作部门之间的矛盾;
3、 制定宣传、推广计划并同时实施,为影视作品的发行做准备;
4、 审看已完成的影视作品,准备审查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查,获得发行放映许可证;
5、 出售发行影视作品,负责资金回笼。
制片主任职责
摄制组是一个临时的集体,因此需要一个具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个领导者和组织者就是制片主任。制片主任和制片人是雇佣关系,制片主任代表制片人行使影视作品生产期间的行政管理权利。制片主任的职责:八个字,“监督,检查,指导,协调”。要调动和安排好制片班底的工作,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 负责摄制组日常工作的管理,教育组员认真执行摄制组各项规章制度
2, 了解导演创作意图,负责召集主创人员和全组开会,统一创作思想,为按期完成影片制作提供条件
3, 编制制片计划和预算,带领制片部门对摄制组的工作实施有效的管理
4, 审核组员的业务能力,与导演共同核定演员和职员名单,在组员去留上有建议权
5, 负责解决影视剧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6, 总体把握和审核各种开支,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代表制片人负责影片成本核算和设置工作总结
7, 负责与演职人员签约及各部门人员的手续办理,实施对全组人员的管理
8, 督导生产拍摄,洗印,录音过程的资料归档工作;督导各类合同,总结,文件,报表,图表和完成台本的分类留存工作
9, 督导生产日报表的填写和寄发,以便制片人掌握生产进度,如遇重大情况,随时向制片人通报
10,从宏观上调控,保证摄制组的正常运转。保证在计划周期,预算限额内安全生产,制作出艺术品味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优的作品。
生产制片职责
生产制片和外联制片的职责是协调 制片主任完成有关生产方面的制片工作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开始拍摄之前,生产制片都要对剧本进行分解,并制作出影视剧制片进度计划表,同时也要留意场景地和演员的档期;他需要和导演一起去考察所有的外景地,并规划出拍摄时间和总计时间;他需要管理所有的备用金的预算,以保证拍摄外景地时的不时之需。在选择演员以及工作人员的时候,他会与导演和制片人一起或者在他们的授意之下与其敲定合同的细节。
在拍摄之前,生产制片主要是导演和制片人之间的联络员。他需要每天对剧组成员进行考勤,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准时到达拍摄的正确地点。而且,他也负责联络每个部门,以保证他们能够做好拍摄所需要的一切准备,不出纰漏。在拍摄的时候,他还要提醒录音师采集声音,摄影师对焦,同时,他要静静的把记录板递给导演。生产制片还要注意指导群众演员,以保证他们的演出质量。
除了帮助控制管理所有的工作人员外,生产制片还是演职人员关于拍摄进度计划信息的主要来源。生产制片要通知每个演员他们还要有多少戏需要准备,有必要时,他还要陪同演员从他们的房间来到现场,并且陪同演员进行排练。
在一部规模比较大的电影之中,有必要聘请几个生产制片。某些电影拍摄中,生产制片的助手也会兼任现场外联制片,由他负责外景拍摄时的人流疏导和交通控制等。
1、 拍摄通告:在这份报告上详细列出了需要拍摄的场景,需要的演职员以及他们工作的时间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的东西从需要的午饭分数到需要用的胶片长度等。
2、 演员签到表:演员工作的记录,首先是工作时间的记录,其他还包括特技调整、午饭时间等等,每个演员在离开片场的时候都需要在上面签字。
3、 剧本监督报告:场景和拍摄计划完成的进度表
4、 剪辑师的剪辑日志
5、 镜头报告:每个镜头的参数都要记录下来
6、 收据:所有支出项目的费用
7、 合同:为每个临时演员都要准备一份
8、 每日工作计划书:印发给所有工作人员
现场制片职责
生活制片是协助制片主任完成摄制组生活方面制片工作的,比如:买车票、机票、船票,安排食宿、托运等。总而言之,他的工作包括吃喝拉撒睡,通知开会、催叫起床等等琐碎的事情。
1、通知参加技术准备会,了解拍摄要求。
2、督促各部门准时集合和出发,并组织装卸现场所需的器材。
3、按拍摄顺序准备好每个镜头的拍摄条件,并提醒导演掌握时间。
4、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检查安全措施。
5、负责催场和指导跟戏木工的工作。
6、负责解决现场饮水问题。
7、负责现场调动车辆。
8、配合副导演组织群众演员到位,并提供休息场所。
9、填写日报表,向制片主任汇报拍摄现场的情况。
外联制片职责
外联制片主要负责则寻找外景,并保证外景的使用,同时在拍摄时负责监督拍摄过程,许多外联制片也负责摄影棚的租赁。在某一个景地,外联制片需要负责获得影视剧拍摄的许可,联系沟通有关协拍单位,聘请保安员和消防员(如果需要的话),
外联制片的工作是从阅读剧本开始的,根据剧本,他会做一个影视剧拍摄所需的分场景清单,然后与导演、制片人和制片主任商讨究竟去哪个景点拍摄、当地的拍摄成本如何、周围的坏境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当一切都决定以后,外联制片就开始着手选择可能的需要的景点,并尽可能选择交通便利的景点。带导演和制片人到景点实地考察,并最终决定使用哪个景点。
外联制片应尽早开始工作,当然这是有影视剧拍摄所需选择的场景数量和寻找难度来决定的。通常一部影视剧留给外联制片寻找场景的时间大约是10天。
在拍摄结束后,外联制片需要完成必需的善后工作,比如写给各景地的感谢信,付清报酬等剧组会聘请一个甚至更多的外联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