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哈佛大学歧视亚裔学生已经总所周知,所以很多申请者铤而走险,出于迎合录取委员会的考虑,小心翼翼地修改和擦除我的华裔身份。下面出国留学网来说说申请美国名校如何隐藏亚裔身份。
申请时,我隐匿了华裔身份
2016年11月,我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耶鲁大学录取办公室,申请查阅自己几年前的申请资料。一名工作人员带我穿过长长的走廊,从无数文件中递给我一个活页夹,里面正是我当年的申请材料。我刚要翻阅,她就提醒我,不许拍照。
其实我并无他意。我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我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被耶鲁录取的:当初申请时,为了避免因平权法案而在录取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我选择隐匿了自己的华裔身份,这是否就是我被耶鲁录取的决定性因素?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念头已经在我心里盘旋了很久。最终让我下决心付诸行动的,是此前宣判的“费雪诉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案。“费雪案”始于2008年,白人女高中生阿比盖尔·费雪在申请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时被拒,于是将得州大学告上法庭,指责其考虑种族因素的录取政策存在“逆向歧视”,即无论学生真实学业水平如何,都录取每所高中里前10%的学生。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照顾身处较差学校的少数族裔申请者,让他们不必因为教育资源匮乏而丧失读大学的机会。然而,在费雪看来,正是那些学业上远逊于她的非裔和西裔学生,让自己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2014年,第五巡回上诉法院对该案以7比1做出了支持得州大学的判决,费雪上诉。2016年,最高法院以4比3就此案件做出得州大学没有违宪的裁决。多数大法官认为,基于族裔多元与平权的原则,得州大学的做法没有违宪。
亚裔要在SAT考试中比非裔多450分,比白人多140分
对亚裔尤其是华裔群体而言,由于我们在学术表现和各项考试中表现太过优秀,所以美国大学“不得不”减少我们的录取名额,以维持“族裔多元与平权”。在美国,华裔人口比例很低,但由于一贯秉持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理念,我们在学业上可以轻松“碾压”其他族裔。难道勤奋和优秀成了我们的原罪?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为了得到同一所学校的青睐,亚裔需要在SAT考试中比非裔多450分,比白人多140分。因此,在基于种族敏感的录取政策之下,很多华裔孩子很优秀,但无法进入心仪的大学。
“优秀的华人小孩”和“高等教育给每个人机会”本来就不应当是对立的关系。多年前,有人给亚裔小孩贴上“死读书”的标签,亚裔也在反思本族群的孩子是不是只会追求高分,参加活动不多,不热心公益,创新性不足等。可是,如今分数高、特长多、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在各种科技艺术比赛中成为佼佼者的“优秀华人小孩”越来越多,产生知名高校对亚裔学生录取率高于他们占所有族裔人口比例的结果,原本是很正常的事。限制亚裔的高比例,录取更多的拉丁裔、非裔学生,貌似公正,却非常不公平。这当然不仅和“优秀的华人小孩”有关,费雪就是个白人女孩,白人认为自己遭受“逆向歧视”也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案子两个案子的事。
我明白平权法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我也明白一个多元化的校园对所有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看到越来越多的华裔学生为录取不公而争论,我无法停止思考,高校秉持这样令人不安的录取政策究竟是否合理。
我付出了怎样违心的代价
回过头来,看看我当初为了被耶鲁大学录取,付出了怎样违心的代价吧。
出于迎合录取委员会的考虑,我小心翼翼地修改和擦除我的华裔身份,在申请材料中尽可能地展示“白人化”的一面,或者至少是“去亚裔化”的一面。除此之外,大学申请季对我来说也不仅是一时的困扰,在高中4年中,我脑中时刻紧绷着一根弦,牢记舆论中的典型亚裔是什么样,然后尽可能远离与之有关的一切。
很幸运,我的姓是“Mak”(麦),并非如Wang和Zhang这类常见的华裔姓氏。我爸爸常开玩笑说,这个姓看起来就像苏格兰盖尔语里的姓氏 “Mack”。说不定,某个粗心大意的招生官真的把我当成了苏格兰裔。在各项申请文书中,我在种族和民族的信息栏处留下空白,而这是在亚裔申请者中很常见的伎俩。我还把计划攻读的专业勾选为哲学,因为这肯定是绝大多数亚裔父母不会让孩子报考的领域。当然,我并没有打算真的去读哲学。在填写未来的职业规划时,我也留下了空白。我的真实想法是攻读法律博士,然后成为一名律师,不过我觉得如果这样填写,势必让录取官产生我是典型亚裔的联想。
申请过程中,我绝不提及任何与种族背景有关的信息。除了在申请加州大学时,我讲述了我那位移民一代祖父的故事,感情诚挚质朴,而这不过是因为我清楚加州大学系统在录取时并不会采用平权法案。我在高中期间从来不去参加未来医生协会、乒乓球俱乐部、机器人小组或亚裔文化团之类华裔学生扎堆儿的组织。我放弃了在华裔中极为泛滥的才艺钢琴,更愿意花时间去写剧本和影评,参加那些不太华裔的活动。我还选修过一门汉语课,但几周后就退出了。我对外的说辞是,学汉语太耗费精力,我忙不过来,但实际原因是,我不希望汉语作为外语出现在我的成绩单上,然后再成功引起录取官对我华裔身份的警觉。
我不知道最终这些策略在我被耶鲁录取时起了多大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策略,我是不是就不会被耶鲁录取。更遗憾的是,我将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个答案。我查阅的申请材料中也没有给出丝毫的线索。
我是一个叛徒和伪君子吗?背叛了自己的出身,隐匿了华裔背景;或者说,我不过是个软弱的人?我只是担心大学在对亚裔学生录取时会采取不公平政策……
这些想法反复在我脑海里打架。我走访了许多人,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一窝蜂玩曲棍球的白人学生,难道就不“千篇一律”吗?
我先拜访了一家很有名的升学顾问公司,那里的负责人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他会建议亚裔申请者尽量避开社会对亚裔的刻板印象,比如不要再投入大量精力在小提琴、数学、围棋和计算机上。这是由于亚裔申请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令人乏味的高度雷同,相似的履历、才艺、课外活动、兴趣爱好,当录取官看到一个又一个亚裔申请者擅长拉小提琴或者弹钢琴时,唯一的感受就是面貌模糊,唯一的反应就是打个大大的哈欠。
可是,难道那些一窝蜂玩曲棍球的白人学生就不会让人感到千篇一律吗?那些真正热爱钢琴或小提琴,或者确实在医学和计算机方面颇有天赋的亚裔,该怎么办?仅仅因为这些才艺和天赋“太亚裔”,我们就从申请的最初失去了竞争的资格吗?
接下来,我拜访了与我同是华裔出身的大学生迈克尔·王。他目前就读于威廉姆斯学院。这也是一所相当优秀的大学,可迈克尔·王当初的目标是藤校。他确实也有资格去设立这样的目标:
ACT考试获得36分的完美成绩
选修了13门AP课程
以第二名的身份从有1000多名学生的高中毕业
在全国性的钢琴比赛中荣获第三
在加州的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
在全国辩论巡回赛中进入了决赛
在奥巴马2009年就职演说的合唱表演中放歌
你可能猜到了,下面我要说“但是”了——如此优秀的迈克尔·王申请7所藤校却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同意录取他,而他认为这种结果正是录取政策歧视亚裔的产物。同样作为华裔,迈克尔·王与我的区别仅在于他没有隐藏自己的华裔身份。他在申请材料中写下了对数学和钢琴的爱好,他在“种族和民族”一栏勾选了“亚裔”,他在阐述自己选择政治学专业的动机时,提到了中国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对自己的深刻影响。
时至今日,现在的我已经拿到了耶鲁大学的毕业证书,面前有着无数前途似锦的机会,可我将永远无法摆脱这样的念头:我背叛了自己,我是一个华裔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