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已公布

  四、预期成效

  (一)整体建设成效

  在2017-2020年建设周期内,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精神内涵,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了西部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路径。学校构建了以创新学科发展机制为动力,以学科布局调整与优化为抓手,以学科水平提升为目的,以跨学科合作支持计划为特色,以学科群建设计划为重点,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学科多元建设模式,突出建设的质量效益、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必将促进学校整体实力全面提升、社会认可度的进一步增强。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构建起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各办学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师生员工的创造性全面释放,呈现出人才辈出、事业日新的大好局面,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020年,学校形成综合性大学格局,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学科高原得以提升,学科高峰更多显现。同时,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一流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成果显著,有高质量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成效显著,为国家和区域作出突出贡献;形成师生认同的优秀教风学风校风,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主要办学成效

  1. 人才培养方面

  遵循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服务于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围绕一流大学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立德树人为根本,突出全人教育,形成具有通专融合、学研融合及多样化培养途径特色的一流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奠定高素质创新人才基础,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到2020年,本科、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稳定在11000人左右;建成一批优质生源基地;一半以上的专业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更多的学生可二次自主选择主修专业或辅修专业。通过认证和评估的工科专业数量逐年增加;具有国际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逐年提升。在探索和总结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教学规律方面成果凸显。

  2. 科学研究方面

  建立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机制;学校基础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咨政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支撑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学术交流话语权与话语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年度科研经费、国家级项目/基金等逐年增长;新增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基地、国家或教育部创新团队(群体);SCIE/SSCI/A&HCI/CSSCI收录论文的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一区SCIE、SSCI、权威社科期刊论文年增长率在10%以上。

  3. 社会贡献方面

  围绕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现实瓶颈问题。建立和完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创新链条,催生一大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并加速转化,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学校在国内社科理论界和高端智库界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4. 文化传承创新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增强学生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充分结合,师生传承优秀教风学风校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效明显,国际文化传播能力明显提升。以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软实力构建重庆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新型文化体系,显著增强推动学校发展、社会进步和引领文明进程的能力。

  5. 国际影响方面

  建成与我校学科建设、师资引育、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化办学治理和服务体系,国际化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吸引海外优质师资、科研团队和学生能力强,师资队伍国际化能力增强,来华留学教育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环境得到改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五、组织保障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校党委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1. 成立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相关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领导下,负责具体落实学校“双一流”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处,主要负责“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

  2. 明确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对应职责。建立“整合统筹、交叉配合、协同攻关、责任落实”的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学校“双一流”建设稳定、有序进行。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和战略专家组的咨询审议功能。各建设单位负责落实具体的建设任务。

  (二)自我评价调整机制

  加强过程管理,对学科群及其它一级学科建设情况开展中期和期末绩效评价,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建设实效。

  1. 建立分类别分层次绩效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关管理和激励机制,以评促建,激发学科群及各一级学科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2. 优化学科资源配置模式。建立学科(群)建设绩效年度报告制度和中期、末期报告制度,根据建设绩效,开展建设层次的动态调整和学科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资源筹集与配置机制

  推进资源配置体系改革,建立起与我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新体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确保建设目标的全面完成。

  1. 建立多元筹资机制。通过增强学科竞争力及绩效贡献,争取国家更多经费支持;充分依托部市共建协议,为重庆市经济服务,争取重庆市更多的科研及建设资金支持;建立校、院两级多渠道筹资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保障格局。

  2. 改革资源配置体系。以绩效为导向,按照“以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的思路,构建分类别、分层次的资源配置模式,在资金分配方面更多体现“扶优、扶强、扶特”,激发争创一流、办出特色的动力和活力。

  3. 建立资源配置、使用和评价新机制。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以权责划分为核心整合优化资源,建立“科学预算、过程控制、绩效评价、问效问责”的资源配置、使用和评价新机制。

  4. 完善校区功能。完善各校区功能定位,统筹基本建设项目,开创办学空间新格局。继续倡导绿色校园理念,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建设美丽校园。

  5. 搭建实验室与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继续推进分析测试中心等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现有大型仪器设备,依托学院建立多个具有学科特色院级公共服务平台。

  6. 健全学术图书馆新型服务体系。实施“一流学科文献支撑计划”,构建集权威外文学术专著、外文电子图书和专业文献数据库为一体的一流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7. 建设智慧校园。服务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全校基础数据库和状态数据库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科研教学及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

  (四)建设经费

  2017-2020年学校“双一流”建设经费包括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学校自筹资金、地方部市共建资金。

  重庆大学正处于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深化综合改革、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时期,在新时代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全校上下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党和国家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实施“双一流”建设、“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弘扬“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重大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抢抓机遇、凝聚共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努力实现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50年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

  南开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2030跻身世界一流

  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清华大学一流大学建设

  北京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8各科高考大纲汇总

  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

  2018美术统考成绩查询时间及系统汇总

  2018年高考艺术类招生简章汇总

  2018艺术高考信息汇总

  2018各省艺考合格线汇总

  2018艺考成绩查询

  2018年各院校保送生招生简章汇总

  2018年各院校保送生报名时间及考试时间汇总

  2018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招生简章汇总


重庆高考语文试题 重庆高考数学试题 重庆高考英语试题 重庆高考理综试题 重庆高考文综试题
重庆高考语文答案 重庆高考数学答案 重庆高考英语答案 重庆高考理综答案 重庆高考文综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本吗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985学校吗

中国传媒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是211学校吗

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几本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东华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东华大学

双一流大学名单42所 什么叫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大学

2020强基计划36所一流大学名单

强基计划36所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大学名单一共多少所

双一流大学名单

贵州大学是双一流吗

贵州大学

2020“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