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剪纸习俗

  春节有很多很多的习俗,而且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像春节最常见的剪纸就有几十种风格,今天出国留学网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春节剪纸习俗”,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民俗剪纸是指那些表现民俗心理、信仰、愿望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剪纸作品。

  中国是发明造纸技术的国家。中国早在西汉时代,已经开始造纸。由纸剪成花样是为剪纸。目前发现最早的用纸剪成图案花纹是在北朝时期,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这个时期的五福团花剪纸。这些剪纸,都是将纸折叠数次,然后剪成的。其中三幅为四面均齐的几何形花纹,层次交错,变化繁复,富有韵律感。另外两幅更为复杂,在几何形的内圈之外,分别剪出一圈对马和对猴。铁别是那副对猴团花剪纸,共有六只猴子,分成八对,形成一个圆圈。每对猴子相背而立,又回过头来相对而视;一只前爪相连,另一前爪高举,好像去攀旁边的树枝。从那富有变化的动态结构可以说明猴子在林间嬉戏,给观者以清新完美之感。

  民间民俗剪纸,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最具有历史的久远性和大众的普及性特征。是生产者的艺术,也就是劳动大众的艺术。它是依附于民俗,伴随着节日出现的。带有浓厚的欢乐意味和吉祥色彩,多用谐音和象征寓意手法加以表现,其一切立意均在招吉纳祥的范围之内,是典型的理想化创作方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鱼戏莲、蝶恋花等,吟咏着生命、民族繁衍和美好愿望的永恒主题。民间民俗剪纸含蓄优美,情义深重,是不用文字谱写的田园诗篇,并带有女性的温馨和甜美,一向被中外学着赏识和看重。它对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美学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淳化剪纸

  淳化县位于渭水之北,黄土高原之南缘,汉时为三辅之名邑。古称云阳,宋制淳化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自汉迄今,夙称名胜。轩辕皇帝的万历名庭、汉武的甘泉宫,皆建于县北的甘泉山下,规模宏大,气势雄浑,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秦直道就始于此。草厚鹿肥的黄花山狩猎场,神秘俊美的棋盘山和跑马泉,清澈甘甜的汉御泉水等,绚丽多姿如诗如画的自然美和人文环境,成为民间剪纸艺术的丰饶之地。可以说,淳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五光十色不同寻常的经历,都蕴藏着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传说。因此,淳化民间剪纸与其独特的历史习俗、地理人文环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闪烁着迷人的地方色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淳化是接受剪纸技艺较早的地方之一,古朴的民间风俗和信仰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也都以各式剪纸来装饰和烘托。尤其是婚嫁、丧葬、人们都非常重视,把对生活的理解和企盼,通过一双巧手剪贴在窗、门、顶棚、墙面上、红红绿绿的剪纸,造型各异色彩斑斓,剪纸制作方式多种多样,图案纹样也丰富多彩,即使同样的题材也有不同的造型设计。

  淳化剪纸在婚嫁和丧葬中运用的最多,在婚礼中,剪纸常被用作布置新房、顶棚花、墙围花、炕边花、各式喜字图案、墙角花,把新房装饰得喜气洋洋,体现了人们对婚姻的理解和对幸福的企盼。

  旧时淳化农村,若有婚嫁喜事,都要裱糊新房,首先用芦苇秆和席子扎顶棚,然后用白纸裱糊一新,再请村里的剪纸高手来剪花。顶棚中心剪圆形大团花:多为“凤凰戏牡丹”、“麒麟送子”等图案,意为吉祥如意,象征新婚夫妇团团圆圆,早生贵子、白头偕老、美满幸福。顶棚的四角衬有角花,纹样是蝴蝶、石榴、蝙蝠、花卉等,四周剪连续纹样,墙上贴“墙围花”,炕上贴“炕围花”,门上贴上各式图案衬托的“囍”字,箱、柜、被、枕、镜等嫁妆上也覆盖上剪纸,整个婚礼都要布置得喜庆热闹。淳化新婚风俗剪纸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主要有福、禄、寿、喜、财五部分,代表的有“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麒麟送子”、“喜鹊登梅”、“五福捧寿”等,戏曲人物,花草果蔬、虫鸟鱼兽以及日常生活的场景和物品等,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淳化剪纸源于民间,剪纸艺人大部分都生活在相对闭塞的乡村,他们从前辈的口传身授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中用朴素的情感提炼剪纸技艺,积累创作灵感,发现艺术内涵,通过剪纸表达某种美好心理,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赞美。剪纸艺人分布较广,遍布全县各个乡村,就其风格而言大致以县城为分水岭,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类。东部剪纸风格具有现代感,题材与现代生活结合较紧,手法细腻。西部文化积淀深厚,剪纸风格古拙、朴实、传统、手法较为粗犷,造型上简练概括,装饰感极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淳化剪纸作为一门流传久远,分布广泛的民间造型艺术,不仅具有视觉价值,还展示着久存民间的风俗习惯和观念信仰,将传统文化静态美与动态美结合于一体,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河南豫西剪纸

  河南省西部豫西民俗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广大农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传承、发展下来的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其普及程度已到家家户户,随民俗节日的更迭而常换常新。红红绿绿的剪纸,喜庆吉祥的内涵,使豫西大地处处五彩缤纷,使生活在黄土窝窝里的人们充满生气,精神焕发。

  追求吉祥,是豫西民俗剪纸的核心观念。豫西人用“剪花”表达出自己对天、地、人和谐相处的独特视角,夏文化尚黑的遗俗,至今仍传承在豫西民间的黑色剪花、窗花中,再现豫西地域独特的文化特征。人们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从中得到精神慰藉,寄托对未来的希望,获取生存的勇气和力量。

  豫西地区民风淳厚,每年入冬一进腊月,大姑娘、小媳妇就“放下锄头上炕头,拿起剪刀铰虎头”(虎是中原地区广大农民崇拜的“瑞兽”,有驱邪纳福的含义)。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盛大的民俗节日,整整一个正月,可以说是展现剪纸艺术最为丰盛的时期。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大门脑上挂“门笺”(谐音“门钱”),影壁墙上贴“春牛”,窗户上贴窗花,顶棚上贴“团花”,炕上有“墙围花”(万字连续纹饰,俗称“富贵不断头”),厨屋、灶间有“灶头花”,走亲访友送“礼花”,娶媳妇、嫁闺女、婴儿过满月都离不了“喜花”,老年人过生日,亲朋好友要送“寿诞花”等等,可谓五花八门,遍地盛开剪纸花。

  正月初一,大姑娘小媳妇成群结队走门串户,相互拜年“赏花”,品评技艺、相互学习。正月十五闹花灯,各村落之间要比赛花灯,各式各样的彩灯上贴着千姿百态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和不重样的戏曲故事,如反映男女情爱的“拾玉镯”,提倡青年人要尽孝道的“二十四”孝,以及孩子们喜爱的“三国”、“水浒”等。

  俗话说“灯市下,年过罢”。灯节一过,新春佳节的活动基本结束。到了正月二十三那天,家家大门脑上都要剪贴“金牛”,意思是提醒人们喂好耕牛,准备迎接春耕生产。妇女们剪金牛贴在大门或院内的影壁墙上,并书写“正月二十三,老君来散丹,家家剪金牛,户户保平安”。转眼到了农历二月二(俗传龙抬头之日),家家女人又忙着剪“甘露”(龙的别称)。到了五月端五那天(又称重五节、女儿节),为祝愿儿女们健康成长,妇女们都用大红纸剪一只昂首挺胸、步履矫健的红公鸡贴在大门和屋里墙上(靠近孩子们睡觉的地方)。公鸡雄赳赳、气昂昂,双目圆睁,嘴里叼着蝎子,利爪下牢牢踩着毒蛇、蝎子、蜈蚣、蜘蛛、蟾蜍,俗称“五毒”。农历六月六,气候已接近酷暑,妇女们又纷纷用彩纸剪一些“花扇”,插到亡故先辈的坟墓上,以寄托哀思。她们吟唱着:“六月六,热难受,剪把花扇送坟头,表表晚辈一片心,先辈九泉尽享受。”农历七月七,民间传说是天上牛郎会织女的日子,豫西各地农村都有“乞巧会”的风俗。传说就在这天夜里子时,牛郎星和织女星要双双下凡,向人间传授剪花和刺绣技艺。所以每年农历七月七的夜晚,村子里七个未出阁的黄花闺女,便挑选夹竹桃的叶子剪成针、小剪刀、纺锤和织布用的梭子,显示出农村女孩子们学习“女红”的执著精神。农历七月,气候变幻无常,旱涝不均,豫西农村普遍有剪“扫天媳妇”、也称“扫晴娘”的习俗。如果涝了,家家就用黄裱纸剪个“扫天媳妇”。

  豫西的剪纸和民间刺绣,自古以来便是一对姊妹艺术,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剪纸艺术作为刺绣的底样,被妇女们广泛应用在新娘嫁衣、新婚洞房内的一切装饰品上,如窗帘、罗帐、被褥、绣花枕、绣花鞋、袜垫等等。

  豫西一带,农村姑娘出嫁、男方迎娶被认为是人生头等大事,俗称大喜临门。因此新娘子必须是“蓝缎子鞋绣红花,新娘过门就当家”。那新房子又该是什么样儿呢?“鸳鸯枕、龙凤帐、红布门帘绣凤凰。”新娘子的嫁衣更是精美的刺绣艺术品,所以,“剪纸巧手”必定也是一位“刺绣能手”。

  广东佛山剪纸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其风格既有北方剪纸苍劲雄浑的特色,又有南方剪纸剔透秀丽、明静清雅、严谨工整的长处。主要有四大类,即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铜凿剪纸。近年发展的“铜衬料”剪纸成为佛山剪纸的主要门类,这类剪纸具有金碧辉煌的特殊艺术效果,很受现代人的欢迎,并且,其产品能够远销海内外,不少类似剪纸形式的艺术作品己进入现代化的厅堂装饰。

  佛山剪纸的种类

  纯色剪纸:这种剪纸的剪刻比较简单,一般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先打稿,第二步是剪刻,这种剪纸就是通常所见的单色剪纸。衬料剪纸:衬料剪纸是从“花钱”(俗称春节剪纸)的装饰绘画演变而来,用纯色纸,如染色纸、腊光纸、铜箔等为原料,剪刻出物象的线条、骨架,然后在背面衬上色纸(属衬色剪纸)。(如图3—14)“朱小企”是一种春节用的门笺剪纸,用铜箔(绒片)刻剪,衬以彩色纸花、薄玻璃片。剪纸制作上除了刻纸、衬色工艺之外,还采用黑色薄绒片刻镂“寿”字,在铜箔镂空花纹(与中间黑绒寿字图案)衬上极薄的小玻璃片,不但使门笺有金辉闪烁效果,而且因衬以薄玻璃片,还可反光耀目。这类门笺制作特殊,为国内民间剪纸所罕见,价格颇为昂贵,多为富有人家采用。用铜箔刻线条再衬色纸叫“铜衬料”,用纯色纸刻线衬色叫“纸衬料”。“纸衬料”是“铜衬料”的发展。随着佛山手工业的不断发展,铜衬料剪纸在明代已经渐趋成熟,形式多样,造型生动,色彩明艳金辉闪烁,富有装饰性,显示了佛山民间剪纸的浓郁地方特色。

  写料剪纸:是一种绘画与剪纸结合的艺术形式(属“勾色剪纸”),在剪纸上写色为“纸写料”;在铜箔剪纸上写色叫“铜写料”;在银箔剪纸写色叫“银写料”。无论是“纸写料”、“铜写料”还是“银写料”,都应该先剪刻出物象线条轮廓线,然后再涂上颜色,佛山俗称“写色”。写料是佛山剪纸另一个多彩多姿的品种,它与点色剪纸不同,它不是用染料浸透在纸上,而是先把花样的轮廓剪刻出来,再按画面需要逐一用不透明颜料(石绿、佛青、墨、铅粉)和透明颜料(花红、玫红、金鱼黄、芥黄、片绿)等色料写成。“采花女”为清代佛山传统写料剪纸,主要用于扎作品上的装饰,如屏风、房屋、亭台、楼阁等建筑扎制品的门窗装饰,以代替具体扎作或绘画。

  铜凿剪纸:“铜凿”剪纸为佛山特有,它是先刻好图案的小部分外轮廓后用特制的小圆珠凿,一点一点地在“铜箔”上按图案凿上圆点线条,组成各种花纹图案或人物造型,再在上面写上各种所需衬托的颜色而成的剪纸)。这种剪纸,珠光闪闪、气氛热烈,南方人十分喜爱使用这种表现形式的剪纸作为房间、器皿装饰之用。还有大量的铜凿剪纸用于爆竹的封面装饰。这类剪纸都是用佛山特产“铜箔”生产的,使传统产品大红大绿,很有民间色彩 “送子观音”为清代铜凿剪纸,画中观音怀抱婴儿,一女仕女以莲花逗戏耍乐,画面呈椭圆形,环以花边装饰,色艳谐美,极富装饰性。此为清代后期佛山爆竹之名贵彩盒衬色招贴,很有地方特色。

  佛山剪纸的用材

  纸:在佛山剪纸中,常见的蜡光纸已被淘汰,而为当地生产的土纸取代。因为蜡光纸太厚,一次最多只能剪几张,不能胜任大批量生产,改用当地手工生产的薄纸后,一次可以制作25张到30张剪纸,效率能够大大提高。除土制毛边纸外,佛山剪纸还使用了大量的铜箔(俗称金纸)作材料,铜衬剪纸和铜凿剪纸都是用铜箔制作的。铜箔是用青铜锻打成比纸还薄的铜片,这种手艺亦是佛山古老手工业中著名的产品之一。制作剪纸的铜箔必需在底部裱上毛边纸方能刻制,以便刻好后较容易衬贴各种所需的有色纸块。用作铜凿的铜箔则不需裱纸,而是选择较厚一些的铜箔(俗称青片),这种铜箔较硬挺,凿起来珠路的效果比薄的铜片好。

  刀:佛山剪纸刻刀的制造材料,一般采用弹簧钢,打扁后先在砂轮粗磨,后用滑石研磨。磨刀最宜用机油作乳剂,用水磨刻刀容易生锈。刀磨好后,再拿两片削好的竹片或木片用小绳子扎好即能使用。

  铜凿剪纸为佛山所独有,制作铜凿剪纸的必要工具是“珠刀”(即凿),在剪纸界中则是独一无二的。珠刀,细的为一珠一枝,大的可12粒至15粒珠一枝,有直排珠,各种弧型珠、圆型珠。当中还分大粒珠、中粒珠、细粒珠。

  垫板:配合珠凿使用的垫板是较硬的宪木钻板,其操作是把铜箔放在硬木钻板上用珠凿细细敲打成各种所需要的图案。

  小编特别推荐

  春节习俗 | 春节传说 | 春节由来 | 春节资料 | 春节图片 | 春节小报 | 春节手抄报

  小编特别推荐

  春节习俗 | 春节传说 | 春节由来 | 春节资料 | 春节图片 | 春节小报 | 春节手抄报

分享

热门关注

2021节日放假通知模板汇总

放假通知模板

2021清明节放假通知范文

放假通知范文

2021元旦放假通知模板

放假通知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