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的工作总结

  一年的忙碌的工作结束了,作为科研人员需要写一篇总结,那么大家会写农业科研的工作总结吗?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辑为您整理的“农业科研的工作总结”,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查看。

  农业科研的工作总结【一】

  20xx年是我所“十一五”科研结题的关键年。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围绕年度重点、职能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科研工作,积极投身科技服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着力科研立项,加紧开展科研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所围绕市委、市政府项目推动战略,大力开展项目推动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申报的20x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市农科所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已通过农业部评审,该项目国家总投资440万元,初步设计方案现已通过了省农业厅审定。申报的“生物质能(葛根、甘薯)产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由省农业厅立项,3年内每年项目经费30万元。与四川农大合报的“玉米转基因育种”课题已通过农业部答辩正式立项,我所可获支持经费50万元。目前,正积极准备申报资料,争取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岗位专家4-5个。我所共实施国家、省、市等各级重点科研课题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15项。全体科技人员以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大力开展各项科研试验工作,积极为“十一五”科研结题作好充分准备,着力构思和谋划“十二五”科研方向与目标。目前,科研工作运行有序,进展明显。小春试验顺利完成,大春试验按计划实施无误。现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3个,即:大豆新品种“南豆16号”,花生新品种“天府19号”、“天府20号”;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1项,即:天府花生食用加工专用型新品种(“天府11、14、15号”)的培育与应用,此成果与“四川花生青枯病分布及抗病品种研究与应用”等共2项成果已申报省科研成果奖励。作为全国地、市、州农科所中争取国家农业综试站最多的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我所大力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水稻、玉米、甘薯、花生、大豆、油菜等6个国家农业综合试验站、甘薯岗位科学家及四川创新团队马铃薯岗位专家,结合我省高产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了高产示范、大面积技术指导、品种试验及信息调研等工作。

  二、落实“三大行动”,强力推进科技服务

  我所积极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响应部、省关于开展“三大行动”的号召,以专家服务驻村工作站为载体,大力实施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竭诚服务“三农”。

  在今年的科技服务工作中,我所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开展新品种示范。在我市嘉陵区、顺庆区、南部县、仪陇县、阆中县、西充县、蓬安县等地实施优质高产甘薯、花生、油菜、大豆、玉米等作物新品种示范片20余个,面积近2万亩。其中,在国道212线西充县凤鸣镇至阆中市彭城镇段实施了百里万亩“麦/玉/豆”与“麦/玉/苕+豆”丰产高效示范片,对所涉及乡镇的20xx余人(次)农技干部进行了相关农技培训,主推自研优质夏大豆“南豆12”、高淀粉甘薯“西成薯007”,现已完成了前期栽播工作,播栽面积近13000亩。同时,在省内20多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6个农业综合试验站及岗位专家大力开展高产示范,积极参与当地农业生产,无偿提供良种,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建立水稻、玉米、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高产示范片(点)30多个,面积近32万亩,其中核心高产示范区近2万亩,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三农”工作。二是大力开展农技培训。以所领导牵头,先后组织科技人员近200人(次),并抽派5名科技专家担当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大力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实地举办技术讲座

  10次,培训懂科学、懂技术的农民2300多人,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为广大农村输送了实用农业科技知识,受到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今年2月我所以6个国家综试站和1个国家岗位科学家牵头,在阆中市举办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川21个示范县(市、区)的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异地农技培训会,脱产培训县乡农技人员146人,得到了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肯定,省农业厅以“农业快报”通报全省;在西充、嘉陵、顺庆等地举办大型科技宣传活动3次,科技咨询干部群众上千人次,分发良种3000多公斤;继续实施了国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抓好南部、高坪、阆中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已通过主管部门验收,圆满完成了新型农民培训任务。三是大力开展成果推广。深入乡村建基地、抓示范、搞宣传,在省内外推广应用自育的甘薯、天府花生、玉米、油菜、大豆等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近1600万亩,促进了我市乃至我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四是抓好定点帮扶和计生“三结合”工作。按照市上相关部门的要求,帮扶地点落实在顺庆区梵殿乡,分管所领导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实地调查,根据帮扶对象情况,结合本所科技优势,研究制定了帮扶方案。

  三、夯实科研基础,积极改善科研条件

  我所加快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投入资金近24万元。推进潆溪试验基地建设,新建排水沟1200米、条石堡坎130米,优化了科研基地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西河农贸市场设施,着力市场卫生、安全等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市场培育,市场经营情况良好。今年5月,该市场作为我市样板,先后迎接了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督查组、省工商局、市委刘宏建书记及市、区各级职能部门的多次视察和检查,获得一致好评。

  四、加强学习实践,大力抓实精神文明建设

  密切联系实际,围绕所中心工作,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大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所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学习活动,通过集中授课、分组学习、自学、制作宣传专栏、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干部、党员和职工的思想认识,并切实开展学习实践,在各项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干部职工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努力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和投资软环境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职工作风建设,落实“三项制度”,坚持所务公开,加强“五五”普法教育,进一步规范修订了科研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全所上下严明工作纪律,整改工作作风,增强了职工执行力,提高了工作效能,有效促进了全所工作。三是大力创造文明、和谐单位。倡导爱心奉献,进一步加强与龙门镇嘉龙社区34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利用节庆日给帮扶对象送去了慰问金和物资,“六一”儿童节向灾区儿童献爱心捐款2250元;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加强全所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创建园林式单位、平安单位,切实抓好综合治理、绿化卫生、计划生育、信访、信息公开、安全生产等工作,为全所各项事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团结的环境。

  下半年,我所要全面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扬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全力以赴,突出抓好项目申报、科技攻关和科技兴农工作,大力推动“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力争各项工作有所突破,圆满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一是加紧项目申报。追踪落实已申报项目,并继续加大力度,开展立项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争取国家科研支撑。

  二是加强科技攻关。狠抓大春试验,确保完成科研任务,为“十一五”结题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抓好科技兴农工作。突出科技示范,重点抓好在国道212线西充凤鸣至阆中彭城镇段实  施了百里万亩“麦/玉/豆”与“麦/玉/苕+豆”丰产示范片,全面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并加大帮扶力度,认真落实对定点帮扶地顺庆区梵殿乡的帮扶措施。

  四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我所实际,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建设,务求抓出实效,力争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

  农业科研的工作总结【二】

  在学校党委和主管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教师和科技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经费稳步增长,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成绩显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科技成果产出(尤其是sci、ei论文)速度加快,科技成果推广与技术转让初见成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到加强;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211工程”完成了中期建设任务;“985工程”建设通过论证。2015年度科技工作呈现“跨越式发展”势头。

  1、科研成果取得重要突破

  2015年度我校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27项,其中21项获奖,获奖率78%。“农牧交错带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等2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及舍饲半舍饲营养调控技术研究”等8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有43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sci、ei论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论文数量继续快速增长、质量呈上升趋势。全年sci、ei、istp收录论文共计368篇(sci论文281篇;ei论文61篇;istp论文26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比2003年增长78%。全校有140位教师发表sci、ei论文,sci论文数排名前三位:杨定(21篇)、李宁(16篇)、王贺祥(14篇)。学院排名前三位:生物学院(84篇)、资源与环境学院(49篇)、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49篇)。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的作者张大鹏(5.634),累计影响因子最高的作者王贺祥(34.5)。

  2015年度申请专利172项,其中发明132项,占77%。比去年专利申请量(111项)增加55%。授权专利51项,是去年的2.1倍,其中发明16项,实用新型35项,创历年最好水平。2015年申请新品种权6项,通过国家动物品种审定1项,计算机软件登记24项。

  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促进重大成果与技术的转化与推广。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校“农大系列玉米品种”推广面积达4000多万亩,遍布19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近14%。“旱稻系列新品种”建立了数千亩的示范区。“草业产业化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近12万亩,经济效益过亿元;“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栽培技术体系”成果实现小麦亩产500-600公斤,累计推广面积2000万亩以上;“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在小麦等作物上推广60多万亩,经济效益1.2亿元;“农大褐3号”节粮蛋鸡新增饲养2千万羽,累计近1亿羽,经济效益8-9亿元;“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示范推广1000万亩以上。“饲草、秸秆机械化加工技术与机具”辐射加工范围2万亩,为企业和农户带来经济效益800万元;“现代节水灌溉设备及技术”已经推广到北朝鲜、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土壤水分智能快速检测仪器与技术”在11个省建立了21个固定墒情监测站。“高效复合增产菌及其生产工艺”专利技术,以1043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在美国上市的佳华生物科技公司;“高油玉米技术”成功转让给美国qti公司,标志着我国高油玉米研究工作继续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世界顶级种公牛在我校克隆成功,朱镕基亲自为克隆牛命名“大隆”和“二隆”。该项成果是中国在动物克隆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显著增长。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国消除贫困科研奖1项。我校教授向国家提出了扶贫工作八点建议,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 “提出的建议值得研酌”。我校教师参与完成了《畜牧法》的起草工作,这是既《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法》(修订)之后,我校参与完成的第三部国家法律。我校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crdp)组织力量撰写的“关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若干建议”,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农村要情》全文刊出。

  2、项目与经费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2015年度共申报项目944项,批准项目406项,批准经费1.80亿元。与去年相比,申报项目数增加188项,批准项目数增加120项,增长42%,结题项目153项。

  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成绩显著。“973”项目“畜禽肉品质性状形成的营养代谢与调控机理”获得批准2500万元,使我校主持的“973”项目增加到6个,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3位。2015年基金委资助项目总经费2806万元,比去年增加40%。其中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86项(全国所有单位排名第19位,xx市排名第4位),比去年增加7项,资助率29%,比基金委平均资助率高10个百分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科技攻关及重大科技专项项目56项,批准经费5333万元,其中我校参与起草建议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启动实施,申报的“粮食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得到批准,表明我校将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增效提出保障措施,在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863计划项目19项,批准经费1653万元;948计划项目6项,批准经费1360万元,国际合作项目48项,经费1310万元。

  截止2015年12月15日,到校科研总经费2.22亿元(含到校未拨款253万元),比去年全年科研经费增加10%。其中,纵向科研经费1.93亿元,占总经费的87%,横向科研经费0.294亿元,占总经费的13%。总经费中科技部拨款1.17亿元(占5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拨款2714万元(占12.2%),农业部拨款2517万元(占11.3%)。到校经费列全校前三位的学院是: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5102万元)、生物学院(3625万元)、动物科技学院(2748万元)。

  3、科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2015年我校经多年建设的科研基地(中心)大部分通过验收。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科院共建)纳入国家建设计划,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和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通过农业部验收,国家动物寄生原虫实验室纳入农业部2015年度建设计划(经费1200万元),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和农业部兽药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通过审查认可与计量认证,功能乳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xx市共建)通过建设计划论证,教育部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验收,xx市教委投资200万元,加强我校xx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我校与企业联合申报的“动物生物反应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发改委初审并进入现场考察。另外,我校还申报草业工程中心、野生稻种质资源保藏实验室等。逐步完成上庄实验站的机构设置、前期环境调研、土地勘测和初步规划等。

  4、“211工程”完成中期建设任务,“985工程”建设项目通过论证

  目前“211工程”中央专项资金到账累计6500万元(占总资金的82%),2015年中央专项资金到账1900万元。2015年招标采购设备总金额为3297万元,共计307件。其中进口设备共165件,计2887万元。国内设备共142件,计410万元。单价40万元以上设备14件,计1891万元。主要大型仪器设备(100万以上)有:同位素质谱仪、离子阱-液质联用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基因芯片分析平台、生物信息处理系统等。“211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校内专家中期检查与评估,完成中期建设任务。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成立“985工程” 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办公室。学校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在多次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论证报告》,并通过教育部论证。教育部、财政部文件同意我校立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控制额度为3亿元。进入“985工程”二期建设,为我校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迈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校“985工程”二期建设中,设立i类科技创新平台2个:农业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ⅱ类5个:现代农业工程与信息化、动物营养学、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生物质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ⅱ类1个:中国农村政策研究。

  5、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为了配合“985工程”二期的规划建设,在原《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起草了《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作为我校“985工程”二期规划建设配套的保障措施,使我校今后在创新团队的培养和推荐工作有章可循。

  为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培养年轻的科研人才,解决其经费不足的困难,起草了《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并经学校党委常委会暨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并发文正式启动实施。第一批54个项目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已经专家评审后批准立项。科研启动基金的实施,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拥护。

  为了宣传我校取得的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记载重大的科研进展和科研成果,从2015年起每年编印一本《大学科技发展年报》。

  建立和完善了预答辩制度,全面提高了我校重大项目的资助率。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尽早地获得第一手材料。重大项目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有效地协调组织申报。

  组织召开了2015年度学校科技工作会议。研讨了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方案,初步确定了6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正式拉开了我校“985工程”规划建设的序幕。

  6、强化对重大项目的组织管理

  组织完成了973项目“作物抗逆的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攻关、948等各类项目的验收,组织落实李宁创新研究群体和武维华创新研究群体的实地考察,顺利通过了国家基金委专家组的考察。完成了各类项目的中期检查,协调项目主持人、财务处配合财政部、农业部顺利完成了948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组织有关人员撰写国家科技攻关专项“草地植被恢复重建关键技术”“园艺作物关键技术研究” “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三个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争取到3个课题的主持。组织召开了国家中长期规划重大专项“农林生物质工程”“四大作物超级种的培育”专家研讨会,形成项目立项建议书向科技部汇报。

  协助教育部组织召开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规划”汇报会,全国38所大学校长向科技部、教育部汇报,协助国家基金委组织召开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暨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及创新研究群体生命学部”项目的二审评审会,圆满完成会议计划,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各参会大学的好评。

  小编精心推荐

  工作总结ppt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报告

  小编精心推荐

  工作总结ppt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报告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教育科研工作总结模板

小学学校教师科研工作总结

小学学校科研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个人科研工作总结模板

2021年科研单位工作总结范文

科研单位工作总结范文

科研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科研人员个人总结范文

科研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科研年终工作总结

科研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科研年终工作总结

2020医院科研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企业科研工作总结2020

企业工作总结

科研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科研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