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住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堵佛,都烟消云散。这本书确实不错,书中讲述了悲剧英雄孙悟空和唐僧等人对命运的抗战,幽默诙谐的语言中含着引人深思的道理,饱含原著气息中又同时有着独特新颖的看法。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悟空传》的一些感想”。本内容为大家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读《悟空传》的一些感想
《悟空传》写得确实非常感人。它基本上是受了电影《大话西游》的影响,尤其是文风上,调侃、戏谑、表面上的麻木不仁、漫不经心的无所谓与内心深处的痛彻心肺、撕肝裂胆形成巨大反差,看过之后有种历经风霜、荡气回肠的感觉。使人不禁想起那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无论是《大话西游》还是《悟空传》,人物原型都来自于《西游记》。曾有段时期对“道”比较感兴趣,经常和一位朋友闲聊,有时就谈起《西游记》里的人物,他说,《西游记》里的五个主要人物都有所指,各有各的象征意义。
悟空代表“心”“性”,人的本心、本性,像小孩的天性,只要你看看刚出生的小孩的眼睛,你就明白什么是“天性”了,那是人在受教化之前的本我。本我是无拘无束的,漂浮不定而又颇具灵性,俗话说“心猿意马”,这里的“心猿”,可能指的就是心像森林中的轻猿一般地轻松放纵,无牵无挂,随心而动,随意而行。然而,它却被套上传统道德的“金箍”,服不服,不服就念“金箍咒”。够狠吧。
八戒代表“欲”,虽说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但几乎人的所有欲望的东西都活灵活现地体现在他身上。人的恶行数不胜数,又何尝“八”戒?。
《圣经》中有“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之说——傲慢(pride)、贪婪(avarice)、荒淫(lust)、妒忌(envy)、暴食(gluttony)、愤怒(anger)、懒惰(sloth),东西文化存在差异,无论是《圣经》中的“罪”也好,还是佛教中的“欲”也罢,比较的内容虽然不同,却都是人性的反面。
八戒需要戒的还要比“七宗罪”多一项。物欲、色欲、食欲、贪欲……高老庄背媳妇、取经路上调戏妖精(女妖精)、贪吃贪睡图享受,妒忌心强,好拨弄是非,爱耍小聪明,总爱说泄气的话,“猴哥,师傅让妖精吃了,咱分行李回家吧。”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你可以在可爱的八戒身上找到所有人性的弱点和缺点。但是,殊不知八戒的网络人缘很好,曾有网络问卷调查,师徒四人中,如果你选情人,你选谁?八戒被美眉们非常看好。得票数位居榜首。
沙僧代表“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义气”。吃苦耐劳,无怨无悔,忠厚老实、善良听话,刚直不阿,千斤重担一人挑,不挣名不挣利,是与八戒完全相反的一个“完人”,是中国人的美德的化身。但在现代人看来,这似乎正是缺点。
白龙马代表“毅”,是人的毅力的化身。“路遥知马力”。
这样,就构造成了唐僧这个“人”。也就是说,唐僧并不代表什么,他已经被分解了,架空了,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东西全都体现在他 的三个徒弟和白龙马身上了。《西游记》中唐僧是最遭人烦的了,他就像是一具空壳,在他身上经常能体现出一种伟大的无能的力量。
将近五百年过去了,射阳山人早已乘鹤西去,五百年后的师徒又在做什么呢?“孙悟空扔掉了金箍棒远渡重洋,沙和尚驾着船要把鱼打个精光,猪八戒回到了高老庄身边是按摩女郎,唐三藏咬着那方便面来到了大街上给人家看个吉祥。”
《西游记》中的大是大非,大忠大奸,在新版本中变成了无厘头式的大大趔趔,戏谑调侃。但我们很愉快地接受了他们,那个唠叨的师傅,多情的悟空,堕落的八戒,无聊的沙僧。因为我们已经习惯这种变化,喜欢这种否定,尤其是对权威的否定,否定别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就像让别人变黑之前先把自己变黑,看谁还敢说谁谁落在谁身上谁比谁黑。
我感觉人天生就有反叛的性格,脑后长有反骨,只不过后来被驯化了,这是种悲哀。但像我们这群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尤其喜欢叛逆:传统—非传统,理由—无理由,理性—非理性,聊—无聊—无所不聊。我们需要认同,又需要个性的不同;我们需要爱情的滋养,又害怕爱情的伤害,我们是漂忽不定的,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变;我们又是恒古不变的,因为每天不变的事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变。我们是矛盾的统一体,常常A、B不能同时为正的情况却偏偏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我们几乎反对所有的一切,但当爱情降临的时候,它软化了我们的血管,让我们身上竖着的毛变得很柔顺。
当我们需要爱情的时候,爱情就来了。
当我们感到空虚的时候就寻找寄托,于是新式的《西游记》向我们走来。影响最大的当属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可能以后《悟空传》会有更大的影响。
当我第N遍看《大话西游》的时候,我仍然看不懂。因为我已习惯了划分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可在此剧中,一时却找不出来。它似乎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它仿佛只是一个简单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只不过主人公是一只猴子而已,同其它人类的爱情故事没什么两样。然而,每次看过,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那些深情的假设,“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如果非要在这上面加个期限的话……”;那些令人感动的时间状语从句,“五百年前……五百年后……一万年……”以及隐藏在孙悟空深邃的大眼睛后面的深深的孤独感,那种美丽的忧伤,却偏偏出现在一知猴子的眼中,真是神奇。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个英雄,降妖除魔的斗战胜佛。在《大话西游》中,他也是英雄,是个爱情英雄。
像我这样的俗人本来活得就够累的了,但依然比不上“英雄”那般累。英雄非要舍生取义吗?非要承载着沉重的道德教化意义吗?非要完美无暇情操高尚吗?英雄在不知道自己是英雄之前,才属于他自己,一旦被人认出了,称颂了,赞美了,他就失去自由了。人们送给你的鲜花能不要吗?给你的光环能不戴吗?只要你戴上,他们就可以念“紧箍咒”了。像《悟空传》里所写,不单观音菩萨会念,太上老君也会,因为他把密码破译了。
《大话西游》和《悟空传》里的人物离我们近了许多,感觉非常亲切。他们也会骂街,就像满大街的小女孩都会惊叹“喔塞”,满大街的小男孩都会顺口说出“靠”一样,而师傅也会唱“only you……”。
悟空已不再是铜头铁臂、火眼金睛,他有一颗像椰子一样的心,上面有一滴晶莹的泪。他会因为失去而心痛,他会因为一条“紫纱巾”而抛弃生死,他有血有肉,有情有意,从无情时刀枪不入,到有情时伤痕累累。为了爱情他宁愿受伤。
五百年后的今天,在花果山的后山,荒草丛中,有一座孙悟空的墓碑,背面刻有这样的碑文:“我来过,看过,征服过;我爱过,恨过,拥有过。”
而在不远处的大街上,到处传唱着同一首歌:“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孤独的人是可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