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读后感500字

  “如果人生可以从八十岁开始,以婴儿结束的话那么人人都会成为伟人。”那么大家知道《套中人》读后感500字怎么写吗?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套中人》读后感500字”,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查看。

  《套中人》读后感500字【一】

  契诃夫的《套中人》是我读高中时学过的一篇课文。现在重读此文,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文中的字并没有变,但读起来已经不是当年的感觉——时间如流水般逝去,这世界变了太多了。

  也许,我这么说大家会笑话我吧——我感觉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害怕变化,却又不得不接受变化。

  我的年龄并不算大,经历也很有限;但是比较喜欢回忆过去,梦想自己永远都不会长大。可是随着时间的流去,一切就都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了:校园是再也回不去了,自已也从十三岁变成了三十岁。各种情愿、不情愿的事都要做……有时候真希望有个套子,自己也钻进去。

  如果不是读《契诃夫小说选》,我几乎把《套中人》忘记,如今看来,有些东西确实能像孔夫子说的那样:温故而知新:刚开始学这篇文章的时候不懂老师总结的那些“中心思想”啊、“人物特点”啊……现在用不着别人总结了,可是读书的心境也不同了。

  曾经看过一句名言:“如果人生可以从八十岁开始,以婴儿结束的话那么人人都会成为伟人。”是的,有些事经历过了就知道对错了,可是知道对错了却又不能改变了。前途的未知往往让人产生恐惧感。我想有个套子钻进去……

  《套中人》读后感500字【二】

  博马舍说过:“我不得不老是狂笑着,怕的是笑声一停我就会哭起来,博马舍说的话很真实,在上大学以前,我看契诃夫小说的感觉就如他所说的那样,唯一不同的是,当时哭的欲望远远没有笑的欲望那么强。然而,如今再看契诃夫的小说,我想说,比起狂笑,我更想哭。

  可记得起契诃夫的《套中人》?曾经让我觉得相当可笑的别里科夫其实真的不可笑。信不信由你,昨晚我重新阅读了《套中人》后,眼泪直流。

  别里科夫,套中人。的确,我不否认,别里科夫确实是个套中人——即使在晴朗暖和的天气里,他也穿着套鞋和棉大衣,带着雨伞,而且,他的雨伞装在套子里,他的怀表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小折刀也是装在一个套子里;他的穿衣打扮使他的脸也像是蒙了一个套子;他热爱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可能这也是他的一个套子……总之,别里科夫为自己制造了许许多多所谓的套子,仿佛这样好隔离人世,好让自己不受外界的影响。

  这一连串的描写将别里科夫刻画得可笑无比,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说极力刻画了别里科夫思想的套子。用我们高中老师的说法就是别里科夫已经墨守成规到无人能敌的地步了:“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写着禁止什么事情,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轨、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垂头丧气”;“然而这个老穿着套鞋、拿着雨伞的人,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到他的辖制呢”……别里科夫的墨守成规更集中地表现在了他“差点结了婚”这件事上。被压抑了非常之久的生理与心理对爱的需求,别里科夫对瓦连卡动心了。然而,一个促狭鬼画的漫画却让别里科夫有种天快塌了的感觉。他要向瓦连卡的弟弟科瓦连科解释清楚这张漫画与他无关。他的喋喋不休让科瓦连科发怒得将他推下了楼。这一推在当时不要紧,后来却要了别里科夫的命。

  话说,别里科夫的墨守成规可恶至极。契诃夫不但用极其夸张的语句来形容别里科夫的墨守成规对他人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给予了别里科夫极其过分的惩罚,以此显示,对别人的干扰最后总会回归到自己身上,让人看后释然一笑:别里科夫,你真活该。

  然而,这未免太残忍了。“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的别里科夫,“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他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阿法纳西来杀他,深怕小偷溜进来,然后他就通宵做恶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闷闷不乐,脸色苍白”,他总是担心地说道:“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呀。”对于本来就没有安全感、本来就不快乐的别里科夫,我们就不能淡去对他墨守成规的厌恶、对他略表理解吗?不是要发扬人文主义精神吗?那为何我们不能包容这位远称不上十恶不赦的别里科夫呢?非要让他死了才会感到痛快?再说来,认真感受一下自己的内心,有多少人能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内心没有半点别里科夫的影子?

  不要一巴掌拍死一个人。有时候,这个人就是你。

  别里科夫并不可笑。

  装在套子里有什么可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舒适的定义。别里科夫将自己装在套子里,是他的性格所致,他热爱这样的小空间,他热爱过去,他热爱古代语言,他觉得这样他会很安心、很舒适,难道这有错吗?至于让我们觉得他可笑吗?

  担心出乱子有什么可笑?从小我们不是都被教育要谨慎小心、别出乱子?如果担心出乱子反倒出了乱子,那何必担心、何必如此教导呢?

  墨守成规有什么可笑?遵守法律法规,是我们应该做的。只不过,胆小的人过分在乎了而已,便成了墨守成规。难道胆小也有错、也很可笑?

  《套中人》读后感500字【三】

  《套中人》是俄国作家契科夫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描述了一个总把自己藏在“套子”里的怪人的事迹。别里科夫总是用厚厚的衣服把自己包裹起来,他的生活用具也装着套子,他为人刻板,做事总是提心吊胆,怕惹出乱子。虽然我对那段时期俄国沙皇的统治并不了解,但我在笑这个“怪人”之余,还是能感觉到,也许别里科夫的事迹影射了俄国当时的状况。

  文中别里科夫出现次数很多很多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事儿来”,这句话不是细心的体现,而是一种病态的恐惧。别里科夫除了把自己的肉体包裹起来,更把自己的思想埋了起来。他对一切允许的事情表示怀疑,甚至不是自己的事也会担惊受怕。也许在所有人看来这个人都不可理喻,他却控制了这个城市十五年之久。

  别里科夫在得知让担忧的事情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极度担忧极度恐慌的神态,并且总是去同事家一声不吭地坐一两个小时,使他身边的人受尽精神压迫,以至于不敢让别里科夫发现他们在干什么事。十五年内,全城的人害怕高声说话,投寄书信,彼此结交,阅读书籍,害怕帮助穷人,教人识字……直到别里科夫死去,他用最坚固的套子把自己装了起来,全城的人才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也许别里科夫的处事态度和当时沙皇的统治方法是一致的,禁锢人民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剥夺人民的自由。别里科夫是沙皇统治制度的施行者及受害者,或者更能被想象成那种制度的代表。别里科夫的死表示作者的心声:沙皇专制最终一定会走向它的坟墓。

  我们生活的社会的精神文化远优于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所以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社会状况。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免有把自己封在“套子”里的时候,像有走上歧途却一意孤行或自己有想法却憋着不肯述说的时候。我们要努力拆掉自己的套子,去倾听或者陈述,把心与心拉得更近,在生命途中就会少一些迷茫和孤独。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套中人》读后感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呐喊读后感1000字左右大学

呐喊读后感大学

青铜葵花读后感范文500字

读青铜葵花有感500字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800字大学生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大学生

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高中生

狼图腾读后感高中生

童年读后感范文500字六年级

童年读后感六年级

神笔马良读后感500字

神笔马良读后感

2020活着读后感500字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范文500字

活着读后感

2020红岩读后感500字

红岩读后感

暑假简爱读后感500字

简爱读后感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如果人生可以从八十岁开始,以婴儿结束的话那么人人都会成为伟人。”那么大家知道《套中人》读后感500字怎么写吗?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套中人》读后感500字”,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查看。

  《套中人》读后感500字【一】

  契诃夫的《套中人》是我读高中时学过的一篇课文。现在重读此文,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文中的字并没有变,但读起来已经不是当年的感觉——时间如流水般逝去,这世界变了太多了。

  也许,我这么说大家会笑话我吧——我感觉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害怕变化,却又不得不接受变化。

  我的年龄并不算大,经历也很有限;但是比较喜欢回忆过去,梦想自己永远都不会长大。可是随着时间的流去,一切就都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了:校园是再也回不去了,自已也从十三岁变成了三十岁。各种情愿、不情愿的事都要做……有时候真希望有个套子,自己也钻进去。

  如果不是读《契诃夫小说选》,我几乎把《套中人》忘记,如今看来,有些东西确实能像孔夫子说的那样:温故而知新:刚开始学这篇文章的时候不懂老师总结的那些“中心思想”啊、“人物特点”啊……现在用不着别人总结了,可是读书的心境也不同了。

  曾经看过一句名言:“如果人生可以从八十岁开始,以婴儿结束的话那么人人都会成为伟人。”是的,有些事经历过了就知道对错了,可是知道对错了却又不能改变了。前途的未知往往让人产生恐惧感。我想有个套子钻进去……

  《套中人》读后感500字【二】

  博马舍说过:“我不得不老是狂笑着,怕的是笑声一停我就会哭起来,博马舍说的话很真实,在上大学以前,我看契诃夫小说的感觉就如他所说的那样,唯一不同的是,当时哭的欲望远远没有笑的欲望那么强。然而,如今再看契诃夫的小说,我想说,比起狂笑,我更想哭。

  可记得起契诃夫的《套中人》?曾经让我觉得相当可笑的别里科夫其实真的不可笑。信不信由你,昨晚我重新阅读了《套中人》后,眼泪直流。

  别里科夫,套中人。的确,我不否认,别里科夫确实是个套中人——即使在晴朗暖和的天气里,他也穿着套鞋和棉大衣,带着雨伞,而且,他的雨伞装在套子里,他的怀表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小折刀也是装在一个套子里;他的穿衣打扮使他的脸也像是蒙了一个套子;他热爱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可能这也是他的一个套子……总之,别里科夫为自己制造了许许多多所谓的套子,仿佛这样好隔离人世,好让自己不受外界的影响。

  这一连串的描写将别里科夫刻画得可笑无比,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说极力刻画了别里科夫思想的套子。用我们高中老师的说法就是别里科夫已经墨守成规到无人能敌的地步了:“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写着禁止什么事情,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轨、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垂头丧气”;“然而这个老穿着套鞋、拿着雨伞的人,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到他的辖制呢”……别里科夫的墨守成规更集中地表现在了他“差点结了婚”这件事上。被压抑了非常之久的生理与心理对爱的需求,别里科夫对瓦连卡动心了。然而,一个促狭鬼画的漫画却让别里科夫有种天快塌了的感觉。他要向瓦连卡的弟弟科瓦连科解释清楚这张漫画与他无关。他的喋喋不休让科瓦连科发怒得将他推下了楼。这一推在当时不要紧,后来却要了别里科夫的命。

  话说,别里科夫的墨守成规可恶至极。契诃夫不但用极其夸张的语句来形容别里科夫的墨守成规对他人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给予了别里科夫极其过分的惩罚,以此显示,对别人的干扰最后总会回归到自己身上,让人看后释然一笑:别里科夫,你真活该。

  然而,这未免太残忍了。“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的别里科夫,“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他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阿法纳西来杀他,深怕小偷溜进来,然后他就通宵做恶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闷闷不乐,脸色苍白”,他总是担心地说道:“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呀。”对于本来就没有安全感、本来就不快乐的别里科夫,我们就不能淡去对他墨守成规的厌恶、对他略表理解吗?不是要发扬人文主义精神吗?那为何我们不能包容这位远称不上十恶不赦的别里科夫呢?非要让他死了才会感到痛快?再说来,认真感受一下自己的内心,有多少人能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内心没有半点别里科夫的影子?

  不要一巴掌拍死一个人。有时候,这个人就是你。

  别里科夫并不可笑。

  装在套子里有什么可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舒适的定义。别里科夫将自己装在套子里,是他的性格所致,他热爱这样的小空间,他热爱过去,他热爱古代语言,他觉得这样他会很安心、很舒适,难道这有错吗?至于让我们觉得他可笑吗?

  担心出乱子有什么可笑?从小我们不是都被教育要谨慎小心、别出乱子?如果担心出乱子反倒出了乱子,那何必担心、何必如此教导呢?

  墨守成规有什么可笑?遵守法律法规,是我们应该做的。只不过,胆小的人过分在乎了而已,便成了墨守成规。难道胆小也有错、也很可笑?

  《套中人》读后感500字【三】

  《套中人》是俄国作家契科夫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描述了一个总把自己藏在“套子”里的怪人的事迹。别里科夫总是用厚厚的衣服把自己包裹起来,他的生活用具也装着套子,他为人刻板,做事总是提心吊胆,怕惹出乱子。虽然我对那段时期俄国沙皇的统治并不了解,但我在笑这个“怪人”之余,还是能感觉到,也许别里科夫的事迹影射了俄国当时的状况。

  文中别里科夫出现次数很多很多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事儿来”,这句话不是细心的体现,而是一种病态的恐惧。别里科夫除了把自己的肉体包裹起来,更把自己的思想埋了起来。他对一切允许的事情表示怀疑,甚至不是自己的事也会担惊受怕。也许在所有人看来这个人都不可理喻,他却控制了这个城市十五年之久。

  别里科夫在得知让担忧的事情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极度担忧极度恐慌的神态,并且总是去同事家一声不吭地坐一两个小时,使他身边的人受尽精神压迫,以至于不敢让别里科夫发现他们在干什么事。十五年内,全城的人害怕高声说话,投寄书信,彼此结交,阅读书籍,害怕帮助穷人,教人识字……直到别里科夫死去,他用最坚固的套子把自己装了起来,全城的人才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也许别里科夫的处事态度和当时沙皇的统治方法是一致的,禁锢人民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剥夺人民的自由。别里科夫是沙皇统治制度的施行者及受害者,或者更能被想象成那种制度的代表。别里科夫的死表示作者的心声:沙皇专制最终一定会走向它的坟墓。

  我们生活的社会的精神文化远优于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所以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社会状况。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免有把自己封在“套子”里的时候,像有走上歧途却一意孤行或自己有想法却憋着不肯述说的时候。我们要努力拆掉自己的套子,去倾听或者陈述,把心与心拉得更近,在生命途中就会少一些迷茫和孤独。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