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依法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有( )。
A.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B.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C.不满16周岁的人
D.未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16.我国刑法规定。(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又聋又哑的人
B.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C.聋哑人或者盲人
D.呆傻人
17.罪过是指( )。
A.犯罪故意
B.犯罪过失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
18.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 )。
A.犯罪故意
B.犯罪过失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
19.研究犯罪主观要件的意义在于( )。
A.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
B.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
C.有助于确定犯罪的罪数
D.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
20.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是( )。
A.都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都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C.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D.危害结果的发生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本意
21.在下列犯罪中,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的犯罪是( )。
A.故意杀人罪
B.故意伤害罪
C.放火罪
D.爆炸罪
22.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特征是( )。
A.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C.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D.并且轻信这种结果不会发生
23.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对构成犯罪的影响不同
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程度不同
C.对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所持的态度不同
D.刑事责任不同
24.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
A.假想的犯罪
B.假想的不犯罪
C.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罪名上和刑罚轻重上的误解
D.对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的误解
25.行为人在事实上认识的错误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
A.客体错误
B.对象错误
C.工具错误
D.因果关系错误
26.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有( )。
A.故意
B.过失
C.故意或放任
D.故意或过失
27.犯罪的故意可分为( )。
A.有预谋的故意
B.无预谋的故意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28.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有引起某种危害结果的(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偶然性
司法考试题库 | 司法考试辅导 | 司考一卷资料 | 司考二卷资料 | 司考三卷资料 | 司考四卷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