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2018-03-20 09:41:08 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香水,冷热水,烧杯,墨水,铅圆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通过我们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观看墨水扩散实验: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黑色痕迹,过一段时间黑迹的轮廓变模糊,黑色变淡,周围的水色变淡黑色。

  在同学们观看上述两实验时,悄悄打开香水瓶。

  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同时同学们也闻到香水的香味。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实验现象使他们感到好奇,把他们注意力吸引过来,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了。)当然他们不明白其中原因,欲知其中道理当然请继续听讲,通过实验自然也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通过实验现象同学们很容易明白分子是运动的。

  定义: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请大家再观察一下刚才大家滴入清水的墨水,已经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说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解释书本124页(按照课本图1-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察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在这里我们就不可能做了,这些实验思考告诉我们,静放的时间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书中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当然这个实验同学们没有印象,举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过固体的扩散。家中放煤的地方,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墙的内部也变黑了。放置时间越长越明显。

  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许多事例。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凉油味。

  如,酒味,汽油味,菜香味等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

  演示实验:讲台上放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向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两滴墨水,观察墨水变化情况。观察后讨论为何两杯水扩散速度不一样?自然同学们明白只是温度影响。这时我们可以举例在家腌菜时要好才咸,而炒菜时几分钟就咸了可以吃了这也是分子运动的不一样,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我们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鼓励同学们再举几个热运动的例子,加强理解。

  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引导学生猜想,这可能是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大量实验证实了我们关于分子引力的猜想。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又会发现新的矛盾: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又有引力,这两者是矛盾的,分子想互吸引最终应该相互靠紧,而不应该有间隙。既然分子间有间隙,物体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却是固体、液体极难压缩。我们只有根据事实,深化我们的认识,事实表明我们对分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没认识到的方面。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小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就像弹簧两头的小球,距离远时,弹簧表现为引力,当两球举例压紧时表现为斥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就如此。

  有了对分子间存在斥力的认识,前面所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 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分子和分子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2、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1、引力

  2、斥力

  教学后记: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通过实验认识扩散现象,通过实例理解扩散现象,对分子间的作用力有正确的认识,这一点学生认识有困难,加强解释,知道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

  物理教学年度工作总结 | 物理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 物理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

  物理教学年度工作总结 | 物理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 物理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2021初一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教学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小班教学工作总结2021

教学工作总结幼儿园

新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800字

教师教学总结

2021年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教育教学

初三数学教学总结

数学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2021

教学反思幼儿园

2021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2020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

教学工作反思

2020初三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香水,冷热水,烧杯,墨水,铅圆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通过我们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观看墨水扩散实验: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黑色痕迹,过一段时间黑迹的轮廓变模糊,黑色变淡,周围的水色变淡黑色。

  在同学们观看上述两实验时,悄悄打开香水瓶。

  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同时同学们也闻到香水的香味。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实验现象使他们感到好奇,把他们注意力吸引过来,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了。)当然他们不明白其中原因,欲知其中道理当然请继续听讲,通过实验自然也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通过实验现象同学们很容易明白分子是运动的。

  定义: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请大家再观察一下刚才大家滴入清水的墨水,已经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说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解释书本124页(按照课本图1-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察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在这里我们就不可能做了,这些实验思考告诉我们,静放的时间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书中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当然这个实验同学们没有印象,举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过固体的扩散。家中放煤的地方,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墙的内部也变黑了。放置时间越长越明显。

  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许多事例。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凉油味。

  如,酒味,汽油味,菜香味等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

  演示实验:讲台上放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向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两滴墨水,观察墨水变化情况。观察后讨论为何两杯水扩散速度不一样?自然同学们明白只是温度影响。这时我们可以举例在家腌菜时要好才咸,而炒菜时几分钟就咸了可以吃了这也是分子运动的不一样,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我们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鼓励同学们再举几个热运动的例子,加强理解。

  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引导学生猜想,这可能是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大量实验证实了我们关于分子引力的猜想。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又会发现新的矛盾: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又有引力,这两者是矛盾的,分子想互吸引最终应该相互靠紧,而不应该有间隙。既然分子间有间隙,物体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却是固体、液体极难压缩。我们只有根据事实,深化我们的认识,事实表明我们对分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没认识到的方面。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小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就像弹簧两头的小球,距离远时,弹簧表现为引力,当两球举例压紧时表现为斥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就如此。

  有了对分子间存在斥力的认识,前面所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 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分子和分子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2、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1、引力

  2、斥力

  教学后记: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通过实验认识扩散现象,通过实例理解扩散现象,对分子间的作用力有正确的认识,这一点学生认识有困难,加强解释,知道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

  物理教学年度工作总结 | 物理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 物理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

  物理教学年度工作总结 | 物理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 物理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