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原文及翻译

2018-03-23 19:23:48 马说马说原文马说翻译

  还记的你在学校学过的文言文《马说》吗?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马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出国留学网!

《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祗(zhǐ):同“只”,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不以千里称

  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吃一次。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石。

  食:同“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且:将。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尽其材:全发挥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

  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辱: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故:所以

  于:在。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以:把。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且:犹,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都做不到。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鞭打马。

  之:指千里马,代词。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道:正确的方法。

  食之:食,通“饲”,喂养它。

  之:无意义。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临: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2):恐怕,表推测

  邪:同“ 耶 ”,表示疑问。

  虽:故虽(即使)有名马 虽(虽然)有千里之能

  知:懂得。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古今异义

  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

  今义:或者。

  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例: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食(sì):通“饲”喂养。

  食(shí):吃。

  例: 策之不以其道。

  策:

  古义:马鞭,鞭策。

  今义:策划,策略。

  例: 虽有千里之能。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鉴赏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推荐阅读:

  《童趣》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马说》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原文翻译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赏析

翻译鱼我所欲也

兰亭集序翻译原文及赏析

赏析兰亭集序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爱莲说注释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及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

卖油翁原文翻译及赏析

卖油翁原文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黄鹤楼原文翻译

诗经蒹葭翻译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还记的你在学校学过的文言文《马说》吗?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马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出国留学网!

《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祗(zhǐ):同“只”,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不以千里称

  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吃一次。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石。

  食:同“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且:将。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尽其材:全发挥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

  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辱: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故:所以

  于:在。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以:把。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且:犹,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都做不到。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鞭打马。

  之:指千里马,代词。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道:正确的方法。

  食之:食,通“饲”,喂养它。

  之:无意义。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临: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2):恐怕,表推测

  邪:同“ 耶 ”,表示疑问。

  虽:故虽(即使)有名马 虽(虽然)有千里之能

  知:懂得。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古今异义

  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

  今义:或者。

  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例: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食(sì):通“饲”喂养。

  食(shí):吃。

  例: 策之不以其道。

  策:

  古义:马鞭,鞭策。

  今义:策划,策略。

  例: 虽有千里之能。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鉴赏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推荐阅读:

  《童趣》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