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贡院”

  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时会试使用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又称为考棚。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贡院”,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贡院”

  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时会试使用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又称为考棚。贡院的设置,最早开始于唐朝。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贡院”呢?在古代,凡是送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唯独“贡院”贡献的是人才。所以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北京的贡院建立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大门五间,称为“龙门”,寓意鲤鱼跳龙门。中间三门上有横匾,中题“天开文运”,东题“明经取士”,西题“为国求贤”。贡院内沿中路主要有明远楼、公堂、聚奎阁和会经堂等建筑。东西两旁则分布着九千多间被称之为“号棚”的低矮考棚。在贡院的四角还建有了望楼。北京的贡院既是全国明、清会试的考场,也是顺天府乡试的地方。乡试每三年一次。于农历的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连考三场,每场考试时间为三天,共考九天。全国的会试科考也是每三年一次,在春天,故叫“春试”,又叫“春闱”,考试时间也是九天,于农历的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连考三场,每场时间三天。考试时的监考很严,考生进贡院大门时,要进行严格地搜身,以防考生身上藏有“夹带”。所谓“夹带”,即是把与考试相关的资料、答案等藏在身上。如有夹带,则送刑部严办。当考生进入考场的考棚后,就要锁门,称之为“锁院贡试”。

  因贡院的四周是用荆棘围圈起来的,所以又叫“锁棘贡试”。考生每人一间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蜡烛。试题发下,明远楼上响起鼓声,考生们就苦思冥想做起八股文来。“锁院贡试”最怕着火,贡院着火的事件也很多,如在明朝天顺七年(1463),春试的第一天夜晚,贡院考场发生了严重的火灾,被大火烧死的考生有九十多人。明英宗很痛心,特恩赐死者每人一口棺材,将他们埋在朝阳门外,并立了一块“天下英才之墓”石碑,民间称之为举人冢。由于贡院屡屡失火,所以历朝不断改建。如清朝乾隆时期,又把贡院修葺一新,竣工时,乾隆皇帝还亲临视察,并高兴地赋诗一首,诗中有“从今不薄读书人”之句。

  推荐阅读:

  古代年岁的别称

  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

  国学常识:古代对“死”的讳称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贡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赏析

翻译鱼我所欲也

兰亭集序翻译原文及赏析

赏析兰亭集序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爱莲说注释赏析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

曹刿论战

卖油翁原文翻译及赏析

卖油翁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及注释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黄鹤楼原文翻译

诗经蒹葭翻译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原文翻译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时会试使用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又称为考棚。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贡院”,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贡院”

  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时会试使用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又称为考棚。贡院的设置,最早开始于唐朝。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贡院”呢?在古代,凡是送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唯独“贡院”贡献的是人才。所以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北京的贡院建立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大门五间,称为“龙门”,寓意鲤鱼跳龙门。中间三门上有横匾,中题“天开文运”,东题“明经取士”,西题“为国求贤”。贡院内沿中路主要有明远楼、公堂、聚奎阁和会经堂等建筑。东西两旁则分布着九千多间被称之为“号棚”的低矮考棚。在贡院的四角还建有了望楼。北京的贡院既是全国明、清会试的考场,也是顺天府乡试的地方。乡试每三年一次。于农历的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连考三场,每场考试时间为三天,共考九天。全国的会试科考也是每三年一次,在春天,故叫“春试”,又叫“春闱”,考试时间也是九天,于农历的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连考三场,每场时间三天。考试时的监考很严,考生进贡院大门时,要进行严格地搜身,以防考生身上藏有“夹带”。所谓“夹带”,即是把与考试相关的资料、答案等藏在身上。如有夹带,则送刑部严办。当考生进入考场的考棚后,就要锁门,称之为“锁院贡试”。

  因贡院的四周是用荆棘围圈起来的,所以又叫“锁棘贡试”。考生每人一间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蜡烛。试题发下,明远楼上响起鼓声,考生们就苦思冥想做起八股文来。“锁院贡试”最怕着火,贡院着火的事件也很多,如在明朝天顺七年(1463),春试的第一天夜晚,贡院考场发生了严重的火灾,被大火烧死的考生有九十多人。明英宗很痛心,特恩赐死者每人一口棺材,将他们埋在朝阳门外,并立了一块“天下英才之墓”石碑,民间称之为举人冢。由于贡院屡屡失火,所以历朝不断改建。如清朝乾隆时期,又把贡院修葺一新,竣工时,乾隆皇帝还亲临视察,并高兴地赋诗一首,诗中有“从今不薄读书人”之句。

  推荐阅读:

  古代年岁的别称

  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

  国学常识:古代对“死”的讳称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