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汛期类型及释义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汛期类型及释义”,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汛期类型及释义

  汛期类型:

  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

  (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

  总结:中国习惯上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水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中国不同地区的河流,汛期出现的时间、次数以及它们的组合情况都不相同。

  汛期释义: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

  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中国北方,冬春季节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碍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称为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人们习惯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期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据降雨、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

  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连绵阴雨造成的。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

  总结:每年五至九月份,江淮流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习惯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推荐阅读:

  中考地理“锋面知识”考试重点复习汇总

  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本格拉寒流

  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冰岛气候

  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梅雨

  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汛期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汛期类型及释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下册地理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要考点整理

初中地理知识点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下册地理

中考地理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地理知识点

中考地理生物怎么快速提高呢

地理与生物

中考地理复习的关键计策

中考地理复习计策

2021中考地理复习的归纳方法

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中考地理理论知识的复习策略

中考地理理论知识复习

2019年中考地理复习试题

中考地理试题

2020中考地理复习:白洋淀消失的原因

中考地理知识点指导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汛期类型及释义”,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汛期类型及释义

  汛期类型:

  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

  (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

  总结:中国习惯上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水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中国不同地区的河流,汛期出现的时间、次数以及它们的组合情况都不相同。

  汛期释义: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

  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中国北方,冬春季节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碍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称为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人们习惯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期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据降雨、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

  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连绵阴雨造成的。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

  总结:每年五至九月份,江淮流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习惯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推荐阅读:

  中考地理“锋面知识”考试重点复习汇总

  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本格拉寒流

  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冰岛气候

  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梅雨

  中考地理考试重点复习:汛期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