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湖南长沙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湖南长沙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湖南长沙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推荐老师】杨志刚

  【题源出处】2018·太原市高三统测(二)

  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给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 ( )

  A. 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 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

  C. 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 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

  【试题答案】 C

  【推荐理由】

  本题以考古热点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能力。而这一能力是高考考核的目标和要求,因此2018年高考将继续延续,同时会在这一能力要求下,适当的变化形式以及提升试题难度。

  2.【推荐老师】韩文虎

  【题源出处】2018·衡水金卷全国卷I调研试题

  宋高宗时,四川立限令典卖田宅者纳税印契,一次就征收到契税四百万贯,此时四川地价每亩为近四贯,官府卖田定价为八贯到十贯(一般情况下税率10%计,土地价格取较高者每亩十贯)。这从侧面反映了

  A. 四川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 北宋租佃关系盛行

  C. 土地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

  D. 宋代政府不抑兼并

  【试题答案】 D

  【推荐理由】

  中国古代经济为历史学科核心主干知识,其中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此为载体,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故推荐。

  3.【推荐老师】唐仁兰

  【题源出处】2018·湖南长郡中学第六次模拟

  关于雍正的死因,古今有不同的记载。雍正的《起居手册》记载:“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戌时,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到二十四日子时,龙驭上宾。”《清帝外纪》记载:“惟世宗(雍正)之崩,相传修炼丹饵所致,或出有因”。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中不会有客观性的记载

  B.不同历史记载使史学呈现多元化

  C.当事人记录的历史才具有真实性

  D.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总会有差异

  【试题答案】 B

  【推荐理由】

  史学素养的考查,是新的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

  4.【推荐老师】王志忠

  【题源出处】2018·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近代以来,一些中国人纷纷主动翻译外国报刊、书籍。有学者统计,1868—1879年,江南制造总局共出版翻译西书98种,销售达31111部。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新思想的萌发

  B.有助于洋务运动开展

  C.摆脱了传统夷夏观念

  D.为戊戌变法奠定基础

  【试题答案】 B

  【推荐理由】

  “1868—1879年,江南制造总局”明确了所要考查史实的时间和空间,“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近年高考重要命题点之一。本题与以近代文化现象,尤其报刊创办与功能或教育事业发展为切入,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命题视角相吻合。

  5.【推荐老师】王志忠

  【题源出处】2018·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宋教仁曾论证“汉族”是从西方迁徙而来,与当时强盛的西方国家在种族上同源;章太炎公开宣扬“汉族”来自巴比伦;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到处讲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始于帕米尔高原。这种宣传旨在

  A.激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B.鼓吹西方文明“优越论”

  C.追求历史研究的真实性

  D.强调人类文明的整体性

  【试题答案】 A

  【推荐理由】

  本题立意是树立和弘扬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中国人来自于往昔的光荣和文明创造不输于任何国家和民族,一定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及来自于为民族独立解放所进行的艰苦卓绝奋斗的信念,一向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视角。

  6.【推荐老师】韩文虎

  【题源出处】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名校诊断测试一

  伯里克利时期,除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不再以选举的方式产生,而改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意味着

  A. 下层民众亦可参与政治

  B. 雅典民主发展遭受挫折

  C. 公民权益将得不到保证

  D. 公民内部政治权的普及

  【试题答案】 D

  【推荐理由】

  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是高考必考考点,根据历史现象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解,是高考命题对这一考点考查的惯常方式,体现了对历史主干知识考查的重视。

  7. 【推荐老师】韩文虎

  【题源出处】2018·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

  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理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

  A.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

  B.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则

  C.国会的补教对新政的成效不大

  D.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

  【试题答案】 A

  【推荐理由】

  罗斯福新政(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是历史学科的高考重点,同时,美国作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其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我国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改革深化阶段,可以从罗斯福新政中吸取经验教训。

  8.【推荐老师】王志忠

  【题源出处】2018·衡阳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联考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4月5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向美方提出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争端解决程序。中美贸易战中的某些现象说明

  A.全球化背景下出现国家主权让渡

  B.经济一体化使贸易战不可避免

  C.世贸组织是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

  D.美国经济衰落趋势在不断加强

  【试题答案】 A

  【推荐理由】

  本题较好地将中美贸易战这一重要时事热点与经济全球化联系起来考查,此题可以作为最新高考热点专题的典例之一。时政热点是每年高考不回避的命题重点,关注时政热点,将热点问题整理成专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特别是在冲刺阶段,应以试题的形式带动热点复习,本题较为符合高考以热点材料为切入考查历史问题的命题趋向。

  ●非选择题

  9.【推荐老师】王志忠

  【题源出处】2018·山东省临沂市5月普通高考模拟考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00年以后,西方的世界历史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以世界“主导者”自居,把扩张美化为“传播文化”,为世界发展历程勾画了一个“主导——传播模式”,即西方文化向世界播撒模式。如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不是宣布世界历史走向越来越接近西方古典标准,就是声称世界的发展历程将是《福音书》的传播和兑现的过程。

  但从20世纪末起,西方传统的世界观受到严重挑战。挑战来自于时代变化,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各领域的研究都不仅关注研究对象的孤立、静止状态,而且考察对象之间的“关系”,西方世界历史传统理论忽略不同地区、国家和文明之间“关联性”的缺陷凸显出来。

  ——据《探讨:如何在互动中建构世界历史》等改编

  围绕材料,运用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试题答案】

  示例1

  观点:占主导的西方文化向世界播撒。(2分)

  论证:欧洲启蒙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思想武器:资本主义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和制度向其他地区的传播。

  示例2

  观点:各种形态的人类文明在交往中实现双重融合。

  论证:中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欧洲启蒙思想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启发和影响;科举考试成为欧洲欧美文官制度的先驱;亚非拉地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和人口流动促进各地文化的相互交融,如爵士乐的产生。

  【推荐理由】

  本题能较充分地考查考生提炼信息、阐释和说明、评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且本题要求运用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证观点,也突出了高考必修部分非选择题命题的常考知识范围。本题涉及历史专题的纵向关联和横向贯通,高度模仿了课标全国卷开放式论证题的命题趋向。

  10.【推荐老师】韩文虎

  【题源出处】2018·江西省高三六校联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伦理道德上,他们针对宋明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出“理欲皆自然”、“人欲正当处即是理”等命题,把伦理道德建立在个人的欲望、利益、幸福等现实社会生活基础之上,从而将先验的天理人性论还原为现实的自然人性论,为新兴市民阶层追求财富、发展私有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在教育思想上,他们对帖括之学、八股科举制度深恶痛绝,斥其“陷溺人心”,号召学者独立思考,不做科考制度的奴隶。在文学艺术上,他们反对“文以载道”的儒家正统观念,认为文艺作品不应沦为宣传封建道德的工具,而应充分体现人性、人情,“真人所作”,“任性而发”。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

  材料二

  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摘编自张泽南《我看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内涵并指出与同时期西方启蒙思想的异同。

  (2)揭示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民主思想的内在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试题答案】

  (1)内涵: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义理;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具有民主色彩。

  相同点: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政治上兴民权。

  不同点:明清:未动摇传统文化根基;未跳出传统儒学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西方:否定一切外在权威,集中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2)联系:明清民主思想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民主思想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条件: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的启蒙思想不断传入;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断发展壮大;有识之士的不断探索。

  【推荐理由】

  社会主流思想是历史学科必修三的核心主干知识。对这一问题的考查,古今纵向对比是高考命题经典范例,本题体现了对古代、近现代社会主流思想变迁的考查,体现了这一高考命题特点。

  11.【推荐老师】唐仁兰

  【题源出处】2018·山东烟台4月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

  材料二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监察制度效能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17分)

  【试题答案】

  (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从属于皇权;监察体系渐进式发展;监察与进谏并行等。(8分)

  (2)差异:依附于皇权的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监察效能十分有限;近代英国监察制度对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遏制腐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分)

  原因:

  ①中国:君主专制下是垂直单线式的监察体制,不能体现民意且缺乏舆论监督;为君主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致使监察缺乏相关的理论探索及支持;集权、专制更能适应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②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机构的监察权来自于法律和制度,且“多管齐下”;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启蒙思想影响深远,且近代英国监督网络健全,工作效率高。(13分)

  【推荐理由】

  遏制腐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当今政府的努力目标,也关系着全国人民的福祉。

  12.【推荐老师】焦翠玲

  【题源出处】2018·河北省枣强县一中5月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日本建立了一套非常详尽的人口信息登记制度和户籍制度。日本实行典型的“户籍随人走”的制度,人口流动虽然自由,但户籍制度很严格,任何人无论走到哪里,其行踪都在政府控制之下。这种制度便于人口流动,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自己的合法身份,都可以落地生根。注重居民身份管理不仅保证了日本人口流动的有序进行,而且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意识,使他们在享受当地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也注意遵守当地的行政措施和法令。

  ——摘编自朱冬梅《发达国家人口管理办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政府在公社一级建立财政和农业银行机构,以全额提取农业剩余,农业成为重工业所需资本的积累来源。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七项人口登记制度。该制度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也限制城市之间人口流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经济模式”逐步形成。城乡之间建立起一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上的全方位不平等,由此也衍生了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下城市户口的“一等公民”与农业户口的“二等公民”的社会地位。

  ——摘编自李平《中国户籍制度变迁50年》

  材料三

  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1997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出台。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资料来源自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文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国户籍制度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形成的背景。

  (2)对比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试题答案】

  ( 1 )主要差异:

  ①日本户籍制度允许人口流动;

  ②中国户籍制度限制人口迁移流动;

  ③日本户籍制度保护公民的台法身份和平等待遇;

  ④中国户籍制度存在城市与农村的不平等差异。

  背景:

  ①国家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③对农业的改造以及人民公社的建立。

  (2 )主要趋势:

  ①放松对人口流动的控制;

  ②缩小农村与城市户口的差异。

  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

  ②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推荐理由】

  人口流动,城市化,城乡关系是高考的长效热点,中外对比是高考命题非选择题的经典模式,本题明考中日户籍制的比较,暗含对目前中国改革,城乡关系,城市化的关注,具有厚重的学科内涵,符合高考命题特点。

  13.【推荐老师】唐仁兰

  【题源出处】2018·河北衡水中学5月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余光中先生是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他创作风格的轨迹基本体现了台湾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早年熟读的“日暮道且远,游子思故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些思乡的诗句可以说无时无刻不被眼前的“有家不能归,有根不能寻”的现实所引发。作为背负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富有激情的诗人,这种感情长期郁于心中,一旦爆发便如决堤的江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在诗中曾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摘编自《余光中‘乡愁四韵’赏析》

  (1)根据材料,概括余光中创作风格的特点,并分析其创作乡愁诗的情感内涵。(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余光中乡愁诗的创作背景。(7分)

  【试题答案】

  (1)转变:由学习西方转向回归东方的传统文化;融会了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笔法(3分)

  情感内涵:心系故乡;依恋传统文化;渴望祖国统一。(5分)

  (2)背景: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解放战争后,海峡两岸隔绝;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诗人的家国情怀。(7分)

  【推荐理由】

  统一大业是热点,余光中先生对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2017.12逝世。

  14.【推荐老师】杨志刚

  【题源出处】2018·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二)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我聘用教员以其个人的学问、造诣为原则,在校授课以无悖于思想自由为界限。

  我主张学术研究自由,可是并不主张假借学术的名义,作任何违背真理的宣传,不只是不主张,而且反对。

  本教员中如有脑曳长辫而持复辟论者,如果他所讲授的在英国文学的领域之内而无涉及政治,本校亦没有排斥干涉的理由。

  ——1917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针对部分人要求辞退英国文学系教授辜鸿铭的声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对辜鸿铭的认识。(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办学原则。(6分)

  【试题答案】

  (1)认识:辜鸿铭在英国文学领域内学问造诣较高;在政治领域内持保守复辟的态度;在北京大学讲英国文学课时并不宣扬其保守的政治复辟思想。(9分)

  (2)原则:重视教师的专业学术能力;主张学术研究自由,强调“思想自由,兼容并包”。(6分)

  【推荐理由】

  本题不仅体现周年问题——北大成立120年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是高考命题的特点和理念。作为2018年高考将继续延续这一特点,从不同角度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8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及系统汇总

  2018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录取批次设置

  2018高考真题及答案专题(高考后更新)

  2018高考分数线专题(6月下旬更新)

  2018高考状元名单专题(6月下旬更新)


湖南高考语文试题 湖南高考数学试题 湖南高考英语试题 湖南高考理综试题 湖南高考文综试题
湖南高考语文答案 湖南高考数学答案 湖南高考英语答案 湖南高考理综答案 湖南高考文综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2020江苏高考物理、生物、化学试卷及答案(图文版)

江苏高考物理试卷

2020河南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公布

河南高考文科综合试卷

2020重庆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已公布

重庆高考理科数学试卷

2020河北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公布)

河北高考文科综合试卷

2020陕西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图片版)

2020陕西高考理科数学试卷

2020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南高考语文试卷

2020江苏高考政治、历史、地理试卷及答案(图文版)

江苏高考政治试卷

2020湖南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公布

湖南高考理科数学试卷

2020湖南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图文版)

湖南高考文科数学试卷

2020宁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宁夏高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