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2018年《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试题(4)

 参考答案

 四、X

 1、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量<30g/L;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2、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血小板数减低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再障、贫血、急性白血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风疹、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以及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3、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血小板数减低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再障、贫血、急性白血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风疹、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以及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4、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心肌梗死可见时血沉增快,并可持续2~3周,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故B错误;

 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故D错误;

 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时多见血沉病理性减慢——故E错误;

 此题正确选项是AC。

 5、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AB正确说法:

 A.月经前、妊娠、分娩等可引起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增多。

 B.流行性感冒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减少。

 6、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红细胞检查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 ×1012 /L。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称为贫血,病因如下。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系祖细胞、幼红细胞或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性破坏,如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细胞或组织所浸润,如骨髓病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和作用迟钝,如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包括正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7、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服用磺胺类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米酮等药,可出现结晶尿。

 8、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此题选ABC。

 尿酸碱度增高

 (1)疾病 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高钾血症、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

 (2)药物 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使尿液pH值增高。

 9、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病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

 (5)组织性蛋白尿

 (6)假性蛋白尿

 (7)肾毒性蛋白尿

 10、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药物,可引发肾毒性蛋白尿。

 11、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血糖增高性糖尿

 (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如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α、β细胞胰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

 (2)心肌梗死、肥胖、肝脏疾病、糖原累积症、胰腺炎、肿瘤、膀胱囊性纤维化等也可见。

 12、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尿肌红蛋白阳性

 (1)创伤挤压综合征、电击伤、烧伤、手术创伤及痉挛。

 (2)原发性肌肉疾病如肌肉萎缩、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

 (3)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心肌梗死、动脉阻塞。

 (4)代谢性疾病如肌糖原累积病、糖尿病酸中毒。

 (5)酒精、药物(两性霉素B、海洛因、巴比妥类)中毒。

 13、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口服药用炭、铋制剂、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服用硫酸钡粪便呈白片土状或白色,氢氧化铝制剂粪便为灰白色或白色斑点。水杨酸钠可使大便成为红至黑色;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抗凝血药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14、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1)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77%,可呈间歇性阳性,虽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2)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3)其他疾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等;

 15、

 【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如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2)红细胞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细菌性痢疾时常有红细胞散在,形态较完整;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则成堆且被破坏。

 (3)吞噬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在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4)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5)真菌增多见于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普通酵母菌大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

 16、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用药与接触化学品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氨苄西林、利福平、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等亦可使ALT活力上升。常见可致ALT活力上升的其他药物主要有:①抗生素,四环素,利福平、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羧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多粘菌素、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拉氧头孢、头孢地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均偶可引起血清AST或ALT升高。尤其红霉素类的酯化物可致肝毒性,常在用药后10~12天出现肝肿大、黄疸、AST或ALT升高等胆汁淤积表现。其中依托红霉素对肝脏的损害比红霉素大,主要表现为AST或ALT升高。②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致血清AST一过性升高。灰黄霉素大剂量时有肝毒性,可见AST或ALT升高,个别人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酮康唑偶可发生肝毒性,表现为乏力、黄疸、深色尿、粪色白、疲乏、AST及ALT一过性升高,另有引起急性肝萎缩而致死的报道。③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可致ALT及AST升高。④血脂调节药,应用羟甲戊二酰辅酶入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连续1年以上者有2%~5%可观察到无症状的AST及ALT异常。

 17、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导致ALT、AST检查结果异常的因素很多:肝胆疾病如传染性肝炎(D)、中毒性肝炎、肝癌、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胆囊炎(A)等,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E)、心力衰竭(B)、骨骼肌病(C)、严重烧伤等、接触化学品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等,应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如红霉素酯类、氨苄西林、利福平、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等。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