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底,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访英期间与英国教育大臣戈夫签署了《中英教育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在此前后, 中英高校“结对”“联姻”的消息频出:成都理工大学和英国国立知山大学(EdgeHillUniversity)开始筹备合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项目;广东外 语外贸大学和兰卡斯特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谢菲尔德大学宣布在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新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一时间,中英教育合作显得格外频密和亲 热。
合作办学,对谁利好?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目前中英合作办学有多种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即两院校力量组合形成一 所新学校,如位于中国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就是由利物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办的。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即两院校在一些专业项目上合作培养学生,但不形成 新的教育机构,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在许多专业都设置了“3+1”双学位项目(即本科学生在中国学习3年,第四年来英国读一年,毕业后可 获得中英两所学校的学位)。
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英国和中国的合作是走在最前面的。2003年,诺丁汉大学和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就在国内创办了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让中国学生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英式高等教育。
姚树洁教授是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他告诉《英中时报》,就他了解,在英国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英国高校与 留学需求极高的中国合作办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也能为英国本地人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对经济能力有限的家庭来说,让孩子在国内 接受国外大学的先进教育,比出国留学更省钱。
2011年3月,中美合作办学的成果——上海纽约大学在上海陆家嘴奠基。该校校长俞立中认为,中外合作办学能让中方 吸收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中国教改。英国学生联合会(Nationalunion ofStudent,NUS)的国际学生官员张巘也持相同观点。她认 为合作办学对中国高校是一个刺激,使之向国外高校学习,提高教育水平。而长远看来,中国积极参与合作办学的目的,还在于像美国那样,聚拢全球优秀人才。
办学变圈钱?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外联合办学的数量和形式越来越多,乱象也随之出现:一些民间合作办学机构未经教育部资格认证违法 招生,导致教学质量和学历认证“充水”;一些国外低水平大学到国内滥开合作项目,滥发含金量不高的文凭,让中国学生和家长付出了时间和金钱,却收获寥寥。 这些乱象引发了学生和家长的担心。教育学者熊丙奇更是呼吁公众警惕合作办学的灰色地带,防止国外大学到大陆圈钱。
姚树洁教授表示,就他了解,诺丁汉大学在中国创办宁波分校,目的并不是赚钱,事实上也没有赚到钱。而该校学生毕业后6个月内就业率达到100%,毕业学生中七成选择了继续学习,三成选择就业。
张巘则认为,大部分通过“3+1”或“2+2”项目来到英国的学生大多选择继续留英深造,这实际上给英国大学提供了 更多的生源。但她并不认为英国大学合作办学的目的是赚钱,她说:“现在全世界的大学都在用各种政策吸引国际学生,选择最优秀的人为自己的科研项目工作,这 是一种人才战略。”但她也遗憾地表示,由于政府目前紧缩的移民政策,可能会让英国吸引全世界人才的效果大打折扣。
对中外合作办学出现的一些问题,当红专栏作家、公知加藤嘉一告诉《英中时报》:“一些项目的教学质量没法保证,或者 是通过不正规的手段来招生,来弥补资金方面的问题,我也听到很多。对此,首先,监管机构和媒体应当监督和批评;另外如果这些项目的确是低水平,低质量的, 早晚会被淘汰,这是一个过程。但中外联合办学的潮流是不应该阻挡的。”
总体来讲,加藤嘉一对中外高校合作持支持态度,他说:“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年轻人是没有出国这个选择的,现在这个合作让中国年轻人的选择和自由更多了……中外合作办学最大的好处是,让中国人和外国人有了更多的交流,给大家提供了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桥梁。”
读X+X,还是自己申请留学?
今年刚毕业的张文宪通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北安普敦大学的3+1双学位项目来英读本科第四年。他认为这个项目很好,“让年轻人有机会出国体验,开阔眼界”。
英国留学签证中介(Uvic)的CEOPhilipHao告诉《英中时报》,由于“2+2”比“3+1”的学生在英国学习时间多出一年,“2+2”项目学生在英国教育评估体系下表现出更高的总体素质,因此近几年,“2+2”双学位项目的中国留学生更受英国校方青睐。
对此,NUS的张巘认为,不管是“2+2”还是“3+1”项目,国内学校都应当在学生出国前给予更多英国教育理念和口语方面的培训,“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一来英国,就能马上适应英国教育和融入当地文化,是不现实的”,张巘警告。
PhilipHao还透露,与合作办学项目相比,直接出国就读本科或硕士在中国学生中更受欢迎。天津大学行政管理专 业的大四学生王小宝就拒绝了校方推荐她就读本校和国外大学的研究生合作项目的建议,理由是合作的国外大学提供的专业选择并不理想,而且学费也没低多少。如 果要出国深造,还不如自己直接申请一所理想的大学。
学生家长张先生表示,他的女儿目前正在湖北上大一,他想让女儿本科毕业后来英留学。他说:“我没打算让她参加国内的那些合作项目,我们自己申请的话,可以选择的专业和学校余地更多,而且家里也不缺这些钱。”
交换生项目也是教育合作的另一种较受欢迎的方式。复旦大学研究生李柯文在研究生期间到东芬兰大学交换半年。她虽然是经济系学生,但在那半年里听了不同专业的科目,并和当地学生交流学习,因此这半年收获颇丰。
但目前在卡迪夫大学建筑学院已工作一年多的李晓俊对交换生项目并不看好。她告诉记者,从她与周围交换生的接触看来,因为英方“接收”院校对交换生管理松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放羊”状态,并未专心学业,只有一些自律性很强的学生才会真正受益。
出国读“洋职校”,你愿意吗?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发现中国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上的欠缺。在2011年底中英达成的教育合作协议中,除高校 合作外,中英高职专科院校的合作也被纳入了教育合作的范围。在去年10月的中英大学合作高峰论坛上,袁贵仁指出:“现在中国经济正在努力摆脱对廉价劳动力 的依靠,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中国来说,英国的学徒教育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成功模式。”
2011年12月,《中英职业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在两国政府层面落实下来。在此前后,威尔士重庆职业学院联盟成 立,威尔士和重庆将在语言培训、旅游、管理、艺术设计、新能源、创意产业等课程方面合作培养技术人才。几乎是同时,位于英格兰的高等职业学院米尔顿凯恩斯 学院也与南京幼师女专在学前教育、旅游、艺术设计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准备培养专职人才。
的确,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中国人才调查报告》,目前中国高技能人才短缺,高级技师已出现断层。姚树洁教授指 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自1999年中国高校扩招以来,上大学更加容易,职业专科生源急剧减少;二是国内院校升级成风,专科升本科,二本升一本,导 致职业专科学院数目减少;三是中国家长长久以来重学历、轻技术的观念,影响了孩子在中学之后,不愿选择读专职院校,而是挤破头上大学。
张巘对中英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感到很兴奋。她认为这个决策“高瞻远瞩”。“现在是需求市场,中国国内大学生太多, 目标性不强,不像英国有很多职业专科院校,不仅中学毕业的孩子可以上,也有供成人选择的职校。在英国,职业培训是终身的。”中英职业教育合作“能提高中国 的竞争力”,因此她很看好这一块的潜力。
但由于中国社会长久以来重学历轻技术的观念,想要让家长送孩子出国学专科技能而非学位教育,短期内可能有难度。PhilipHao就表示,他所在的Uvic留学中介机构就没有到过一个要来英国读高职院校的申请案例。对此张巘认为,这需要政府的扶持。
除院校合作,目前一些英国高校还开始为中国赴英实习学生提供培训课程,帮助他们融入当地。布鲁奈尔大学国际部高级官 员吴毅勇告诉《英中时报》,该校2008年起,就开始支持英中两国推出的“英中大学生工作实习计划”,为初来乍到的中国实习学生准备两周的培训,帮助他们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英国文化、生活和商业知识等。考文垂大学和密德塞克斯大学也提供类似课程。这些无疑为中国大学生在全球背景下的就业能力起到了铺路的作 用。
2月18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薛澜教授在LSE中国发展论坛上说:“中国教育改革已经开始,很多地方都有微小的变化。整个体系的变化,比大家想象的要大。”中英职业教育的合作,或许正是国家对教育体系逐步改革的一个体现。
《中英教育合作掀热潮 联办职业教育成亮点 - 华人 - 欧洲新闻》本文来源:(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