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各类题型是需要多做试题的,本网将每天提供一些试题给广大考生们练习,今天整理了2019国考行测言语理解每日练习(11.15),希望大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准备考试哦。
2019国考行测言语理解每日练习(11.15)
1.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美世(Mercer)公司近日发布的《2012全球生活成本调查》称,东京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中国香港名列第9位,中国内地的上海和北京分别名列第16和第17位;纽约是美国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但排列在全球第33位。美世公布的“生活成本”,特指政府机构和跨国公司派驻海外人员在各个城市的生活成本。这与通常讲的居民生活成本不是一回事。混淆两种不同的“生活成本”,不仅无助于科学比较,而且容易导致情绪化倾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上海、北京的生活成本未高过纽约 B.混淆“生活成本”概念造成了曲解
C.不同国家城市的生活成本不可比较 D.我国大城市居民生活成本不是很高
2.中国长江以南的居民最初来自北方,周期性的天灾与持续不断的人口压力迫使汉族逐渐离开黄河流域,迁移到南方,如南宋时就有一次南迁高峰。但是人口流动常常是不易察觉的,通过将地方志中提到的水利工程统计制表,历史学家现在能够说,早在3世纪就有相当数量的移民开始渡过长江,进入拥有季风气候、热带丛林的南方。唐代移民迅速增长,13世纪晚期移民数量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直到1700年相对稳定。此时,中国大半人口已住在长江以南。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描述长江以南的人口迁入史 B.介绍人口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C.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原因 D.说明人口压力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
3.近期网上流传一种观点,认为暴利的眼镜行业造就了近视眼。一些网友称商家只会一味推销眼镜,其实近视后视力仍可恢复,但眼镜戴了就摘不下来了,因此能不戴眼镜尽量不要戴。这引发不少人对眼镜店唯利是图、赚取暴利的斥责,进而引起关于“越戴眼镜越近视”的讨论。然而临床研究表明,当青少年时期近视现象被诱发出来后,不管戴不戴眼镜,近视程度都会不断加深。这是因为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他们的眼球也在发育,因而近视的度数并不稳定。但只要准确检测出近视度数,眼镜不会成为加深度数的罪魁祸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佩戴近视眼镜之后仍可以恢复视力 B.佩戴眼镜与近视加深完全没有关系
C.近视加深与佩戴眼镜没有必然联系 D.眼镜商家并非仅因暴利而推销眼镜
4.在自然界中,组成强子的夸克之间趋向于强作用力的平衡,要想彻底地打破这种平衡,用目前的高能加速器还不足以实现,在原子中,运动中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在生物运动中,生物体内的各种运动也具有平衡的趋向,维持代谢的平衡是生命能够存在下去的基本条件。在社会领域,生产关系有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任何事物、要素和运动形式都具有自身趋向平衡的本性
B.任何事物都处在各种内部和外部相互平衡作用的系统中
C.任何运动存在的不平衡都源于事物内部趋向平衡的运动
D.任何事物或要素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趋向一种新的平衡
5.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销售额增速为近5年来最低,其中方便面销售更是大幅下降,有研究者以为低收入退休人员数量上升,是快消品消费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同一资料还显示,与健康、旅游和娱乐等相关的行业,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其中酸奶销售额增长了。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被认为“健康”的食品,消费者对品质、个性化商品与服务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不再仅仅满足于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而是更为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断( )
A.快消品消费下滑主要是因为低收入人数量上升
B.酸奶代替了方便面成为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宠儿
C.方便面在人们心中“不健康”印象逐渐被接受
D.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重心开始转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B。本题考查中心理解。文段采用分—总结构,先引用美世公司的调查数据设置“疑问”,为何纽约排名靠后?接着论述该公司的“生活成本”数据来源并非普通居民的生活成本。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混淆无助于比较,还容易导致情绪化。B 项中“造成曲解”和原文“情绪化”是同义转述。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B 项。C、D 两项在原文中并没有论据;A 项不是文段对比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 B。
2.【解析】A。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先通过说明中国古代人口由北向南迁移的原因“周期性的天灾与持续不断的人口压力”,并描述了不同时间段人口迁移的过程,“此时,中国大半人口已住在长江以南”人口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完成。整段文字是对迁移的描述。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A。B 项文中并未提及;C 项人口迁移原因在段首即有交代,但是文中没有进一步进行分析;D 项与文段第一句话的意思相近,但属于片面信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
3.【解析】C。文段首先介绍了近期网上流传的一种观点,即能不戴眼镜就不戴。并说明这一观点引发了对眼镜店的斥责和关于“越戴眼镜越近视”的讨论。接着通过“然而”转折后强调,近视程度加深和佩戴眼镜无关,并对这一观点加以解释说明。故转折后观点为文段重点,C 项是对观点句的同义替换。A 项,“佩戴近视眼镜之后仍可以恢复视力”文段中没有提到,无中生有,排除。B 项“完全没有关系”表述绝对,排除。D项“眼镜商家”为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
4.【解析】A。文段首先指出自然界中事物的本性是趋向平衡的,随后提到在原子及生物运动中也具有平衡的趋向,最后说明社会领域的生产关系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也趋向平衡。提取共性可知,文段强调事物具有趋向平衡的本性,对应 A 项。B 项“内部和外部相互平衡作用”、C 项“运动存在的不平衡”和 D 项“自身‘调节’”均为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
5.【解析】D。文段首先介绍了快消品消费下滑的现象及其原因,即低收入退休人员数量上升。接着通过“不过”转折强调说明,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故文段转折后的内容为文段叙述重点,对应选项为 D 项。A 项,为转折前内容,非重点,排除。B 项,“成为消费市场的宠儿”无中生有,无法推出,排除。C 项,“方便面”不是文段谈论的重要内容,偏离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
推荐阅读: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