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备考辅导:言语理解道理启示题怎么选?

  一些同学不太会做言语理解道理启示题,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备考辅导:言语理解道理启示题怎么选?希望能帮助大家做好这类题目!

  行测备考辅导:言语理解道理启示题怎么选?

  片段阅读题在公务员考试中都有一定的比例,其中道理启示题作为一类考查与主旨相关的题型,一旦出现就极易选错,主要原因在于“启示”是一种比较主观的问法,可能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就能够得到不一样的结论。但是,我们要知道选择题这类客观题是有标准答案的,所以需要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思路才能选对答案。那么在这里,教育专家就通过例题来给大家介绍道理启示题的解题思路及常见的迷惑性选项类型。

  【例1】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的纺锤树,中间粗,两头细,树身光秃秃的,只在树顶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根枝条。这种树生长的环境很特殊,属于亚马逊河流域,一年之中,雨季湿润多雨,旱季十分干旱。纺锤树之所以长得枝叶稀疏,是因为它在旱季时要尽量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这样一直坚持到雨季来临时,纺锤树便会立刻行动起来,它伸展全身无数条根,美滋滋地把雨水喝个够。

  这段文字寓意人们:

  A.纺锤树很会过日子,它懂得把多余的雨水贮存在体内

  B.遇到不利的环境,不抱怨,也不放弃,悄悄为自己充电

  C.等到时机成熟时,自然可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D.让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才能赢得更高更好的发展机会

  【解析】正确答案B 易错项A

  本题通过讲述故事来问道理启示,是这类题型中常见的故事类题型。有些考生容易仅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就会选到A项,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表面上是“纺锤树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生长策略”,实质上则是体现了在逆境中也要能够适应环境。注意选项C、D也可能被选到,问题在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和“更好的发展机会”在文段中是没有体现的,所以排除。

  【例2】一个村庄的庄稼经常被山里的猴子祸害。于是,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来捕猴子。他们在农户家门口放些细口瓶子,在里面放些大米。因为瓶口很细,只能容下猴子把爪子放进去,如果它抓着大米就没法把爪子拿出来。这个简单的装置,令很多人不相信它能捕到猴子,可是多少年来就没有一只猴子愿意把攥着米的爪子放开。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 生活中当我们太贪心,就成了那只跟瓶子较劲的猴子

  B 只有学会适时放弃,才能重新去寻找那些能够抓住的美好

  C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得灵活的调整策略和努力方向

  D 只有随机应变,才有可能通过努力找到自己的一条生路

  【解析】正确答案A 易错项B

  通过上题我们知道,道理启示应当是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并且通常情况下是与人生感悟相关。那么在本题中我们重点关注的就是与文段主旨的选项,即关键句“多少年来就没有一只猴子愿意把攥着米的爪子放开”,这就告诉我们不应太贪心,应该适时学会放弃,与此相关的只有A、B,而B中“寻找那些能够抓住的美好”在文段中没有相应的内容。

  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关于道理启示题我们应该抓住两点:一、与文段主旨相关;二、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今后再次碰到此类题型时从这两点分析比对选项的重点一定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希望广大考生高效备考,取得理想成绩!

  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关键句敏感之问句

  行测主旨观点类题型虽然字数很多(平均约260字),但是实际上难度并不是很大,只是如果我们在这种类型的题目解题过程中不会使用相应的应用技巧,则会耗费相对来说比较长的时间,而且会让你失去阅读的耐心。而在此类型的题目里我们相应的应用技巧就是能够快速的找到文段的重点句,对文段的重点句进行归纳概括。如何能快速的找准文段的重点则对我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对能提示重点所在的关键词及关键句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快速的做出反应,今天教育专家就关键句里的问句来进行详细的讲解。

  说起问句,大家都很熟悉,有疑问、设问和反问,而在主旨观点类题型中一旦出现问句就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它一般影射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出现疑问句(一般在尾句)作者的态度为怀疑态度,比如说“这样做真的好吗?”也就是说作者对这种做法持怀疑态度;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的句子,而其答句已经揭示了作者的态度,所以要重点关注答句,比如说“怎么做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那就是要言必行行必果”那意思是要想取得别人就得诚实守信;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了否定,所以反问句表现为“以肯定代否定”和“以否定代肯定”这两种情况,反问句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很明显,比如说“难道天天打游戏可以考上好的大学?”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要想考上好的大学就不能天天打游戏……我们通过几道真题来认识一下在考试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考查的:

  【例题】说起社会公正,最多人的答案是要机会平等。说起机会平等,人们脑海浮现的,往往是竞技场上的起跑线。只要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就是公平的,因此最后跑出来的结果无论是什么,那也是公正的。问题是:到底要满足什么条件,我们才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更进一步,当我们用起跑线这一比喻来思考正义问题时,背后有着怎样的道德想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只有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才能实现机会平等

  B.机会平等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同一起跑线上

  C.机会平等是努力确保起点公平,容许竞争者自由发挥

  D.所谓起点公平是要抹平竞争者的所有差别

  【解析】B.观察文段发现文中最后一句话提出问题,是典型的疑问句,也就是对同一起跑线持怀疑态度,前面说太多数人认为机会平等也就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后则对其看法提出疑问,可知作者认为机会平等不能只单纯的依靠同一起跑线,观察选项,B当选。

  【例题】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人类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实固然必须正视,但普通民众是否就无所作为呢在灾害预测还无法做到完全精确的今天,每一个人该如何保护上天赋予我们的宝贵生命,该如何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做出最及时而智慧的选择,该如何自救、救人、避免或减少悲剧的发生?这些事情,其实都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来完成。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B.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生命

  C.灾难降临时及时而智慧的选择非常重要

  D.教育可以在自然灾害中保护更多宝贵的生命

  【解析】D.观察文段发现文段提出了三个问题,而后给出了答案,是典型的设问句,文中的问题是我们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如何做能保护生命,能快速做出选择,能自救、救人、减少悲剧,答案是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完成,故归纳而言意为通过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在自然灾害中保护我们的生命,减少悲剧的发生,观察选项,D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常常抱怨旁人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难,用无休止的抱怨、解释、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会把人吓跑了的。不理解本身应该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不理解”,这是理解的初步,也是寻求理解的前提。他连别人为什么不理解都理解不了,又怎么能理解别人?一个不理解别人的人,又怎么要求旁人的理解呢?

  对这段话复述最准确的是:

  A.不理解自己的人是糊涂的,爱抱怨和发牢骚的

  B.理解自己容易,被他人理解却是很困难的

  C.要获得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D.事物总是有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发展过程

  【解析】C.观察文段发现最后两句为典型的反问句,意思是不理解为什么都理解不了就无法理解别人,不理解别人就无法得到旁人的理解。文段前说人人渴望理解,而理解不理解是初步是前提,再通过两个反问句表达出要想获得理解必须先理解不理解,同义转述可知C正确。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行测资料分析题提分技巧

  行测备考辅导:如何有正确的逻辑思维?

  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工作你得会做会算

  行测备考辅导:解不定方程没必要“舍近求远”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题库 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型怎么做

行测常识题技巧

行测常识判断答题技巧归纳

行测常识判断技巧

公务员行测如何提高做题速度

行测做题速度怎么提高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怎么准备

行测常识怎么准备

公务员行测考试题型分布

行测考试题型

行测言语理解备考:承接叙述题

行测言语理解备考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如何备考

国考行测备考

行测言语理解:言语片段阅读故事里的“道理”

言语理解

行测言语理解备考:言语理解题考点梳理

言语理解备考

行测技巧:行测道理启示题作答思路

国考行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