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国留学的你肯定是想借助美国的教育来提升你自己,那么在美国你需要怎么做才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呢?让我们一起来跟着出国留学网看看吧。
充分利用美国教育制度的灵活性
跟中国高考“一考定终生”不同,美国的大学是个更加开放的系统,采用的方式更像是“积分制”而不是高考 yes or no 的“一刀切”。
在美国,高中学生可以提前学习 AP 课程,到了大学就可以转成学分,从而减轻学习压力;在选择学习专业方面也有很高的灵活度,只要满足修课和学分要求,就可以申请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总之,在美国读大学,像是打游戏时积分升级,或者不断点技能点,达到一定级别就开启新任务,自己的能力方向也可以调整,很多东西都是可控的。这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尤其是像我这样高中毕业出来留学的学生,可能留学前还没想好自己将来具体从事什么工作,这份灵活选择的自由就显得非常珍贵。
积极、主动、全面地了解学校相关信息
要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政策,就得先了解相关信息。美国的大学信息很开放,相关政策都会披露在官网上,这一点跟国内很多学校的官网“语焉不详”很不一样。但相应的,这里也不会有老师主动提醒学生该做什么准备,一切都是留给学生自己了解。
无论是出国前还是出国后,好好阅读一遍学校官网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比如我现在读的是 General Engineering 方向,并计划在大二转 CS 方向,那我就目前就得提前在官网研究好转专业需要的先修课程和学分要求,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除了官网或者学生内网,学校也会安排可供学生咨询的老师,这也是了解学校政策、找到捷径的重要资源。中国的学校可能会像保姆一样为学生做好安排,但美国大学的态度就是“信息和资源都给你了,自己去看吧”,可能这也是享受自由选择所必要的付出吧。
明确规则,遵守规则
来到美国以后,我对“规则”二字的感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刻。“规则”就是一条清晰分明的界线:或者越界、或者没有越界,不存在中间地带,也没有人情关系的“灵活度”。
比如撰写 Essay 时的引用规则(Reference),各种情况下如何引用,教授们规定得一清二楚,没有按规则标明引用来源就会被认为是抄袭(Plagiarism),这是性质非常严重的错误,绝不是一句“不小心”就可以含糊过去的。
再比如做 project,有时候一个大型的 project 是 team work,project policy 就会要求提交作业时写明每个人的分工和贡献,组员也有责任举报偷懒不干活的成员。诸如此类,学业方面几乎事事有规则,很少见到含糊不清的情况。总之在规则面前,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多主动沟通,但也别尬聊
我在的大学几乎没有几个中国人,周围同学都是当地的 native。我也经常会被国内的亲朋好友问起“要不要融入啊”“融多少”“怎么融”之类的问题,我就来聊聊我的想法吧。
首先,隔阂是一定会有的。我来美国之前预计到会有沟通方面的挑战,来之后发现双方的差异不是一点点。从每日三餐到从小看的动画片,到处都不一样。美国人可能会确实会出于好奇而对中国人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略作尝试,但他们更多情况下都是按自己从小到大的习惯来生活。“用中国菜征服全宿舍”之类的场景,我是从来没遇到过。
既然在国外生活,就认清现实,尽量按当地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来。谈不上是“融入”,可以算作是“妥协”或者“适应”。
但另一方面,抛去差异点,我们也能跟外国人以共同点为基础交朋友。比如我跟室友一起打游戏、打篮球、周末出去约饭,很快就混熟了。
我刚到美国时有些害羞,不太敢主动开口说英语。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和适应,克服了语言门槛,跟同学沟通就顺畅多了。身边外国同学们都很友好,学期刚开始时我做 project 不熟练,就会有同组的同学主动来帮我,他们觉得有义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把工作完成。
总之,我的体会就是跟外国人沟通不要尬聊、也不要刻意回避,有问题就主动问,不要自己先设个心理门槛。自自然然的交朋友,就可以了。
有时间多想想未来规划
留学一方面是脱离了国内熟悉的环境,一方面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从零开始,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对未来有更明确的规划。
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在学校把 GPA 拿高一些,本科毕业后在美国接着读研。而为了实现这个计划,相应的准备其实从一入学就要开始了。
出国留学意味着体验更丰富、挑战也更大。尽早规划、尽早准备,这样大三大四的时候就可以多一分从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