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你的考试准备好了吗?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氢气 B. 一氧化碳 C. 甲烷 D. 氦气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以根据爆炸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氮气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的内容.只要该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

  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 动植物的呼吸 B. 蔗糖的溶解 C. 酒和醋的酿造 D. 食物的腐烂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

  解答: 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

  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

  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B. 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

  C. 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

  D. 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硬水与软水;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 解:A、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故选项错误;

  B、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C、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

  D、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环境问题、燃烧的条件、白色污染和化学材料,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 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C. 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解答;

  B、根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错误;

  B、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错误;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可以隔绝氧气,所以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正确;

  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错误;

  答案:C

  点评: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消灭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灭火

  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全知识

  B. 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

  C. 性质与用途

  D. 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气体的用途;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瓦斯、煤气、假盐、假酒的主要成分分析;

  B、根据锌、钙、铁、硒的作用分析;

  C、根据氮气、氧气、铁、氢气的特点分析解答;

  D、根据白色污染、酸雨、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解答: 解:A、假酒中毒是甲醇引起的,故错误;

  B、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引起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是正确的;

  C、氧气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D、多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而不是减少水体污染,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

  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

  B. 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

  C. 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

  D. 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

  解答: 解:A、常温下甲烷与氧气混合不能反应;

  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可能发生爆炸;

  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B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H2和CO B. CO和CO2 C. N2和H2 D. CH4和空气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运用可燃性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在爆炸极限内即可爆炸解答.

  解答: 解:A、氢气好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不会爆炸.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点燃这两种气体不能发生爆炸.

  C、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故这两种气体点燃不能发生爆炸.

  D、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甲烷和空气点燃有可能爆炸.

  故选D.

  点评: 混合气体点燃爆炸要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才有可能爆炸.

  8.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B. 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C. 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D. 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根据可燃物遇到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考虑;B、根据现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考虑;C、根据氢气的优点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

  解答: 解: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存在大量的可燃物,例如油分子、面粉颗粒等,这些可燃物遇到明火容易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就能发生爆炸,故A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故B说法正确;

  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来制取,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故C说法正确;

  D、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又因为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所以它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可燃物燃烧容易发生爆炸,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氢能和可燃冰属于新能源.

  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H2、CO2 B. CO、O2 C. H2、CO D. CO、N2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爆炸是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

  解答: 解:A、H2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助燃性,故A错;

  B、CO具有可燃性,O2具有助燃性,故B正确;

  C、H2、CO都具有可燃性,缺少助燃性物质,故C错;

  D、CO具有可燃性,N2不具有助燃性,故D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有些化合反应属于燃烧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

  解答: 解: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例如铁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故选项正确;

  B、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燃烧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燃烧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反应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

  分析: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

  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解答: 解: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电灯通电后也能发光发热,却不能属于燃烧,因它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正确.

  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不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很多,有的可能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如高锰酸钾就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具体的叙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地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干燥 B. 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

  C. 用盐腌渍 D. 加浓盐酸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食品腐败的原因分析有关的措施,找出不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的措施.

  解答: 解:A、干燥不利于细菌或霉菌大量繁殖,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故A不符合题意;

  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不利于细菌或霉菌大量繁殖,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盐腌渍,使菌类无法从食品中获得水分,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能会发出大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用作防止食品腐败.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熟悉食品保鲜的原理和生活中的保鲜方法.并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13.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

  A.

  剧毒品 B.

  爆炸品 C.

  禁止放易燃物 D.

  禁止吸烟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根据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解答本题.

  解答: 解:选项A剧毒品与标志相符合,

  选项B爆炸品与标志不符合,

  选项C禁止放易燃物与标志相符合,

  选项D禁止吸烟与标志相符合,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解题,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1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遗漏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 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D、根据湿毛巾的作用分析;

  解答: 解:A、燃气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正确;

  C、室内着火,打开门窗相当于增加了氧气,燃烧更旺,正确;

  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正确;

  故选A.

  点评: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15.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  )

  A. 氮气 B. 水蒸气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食物中的有机物能够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从而变质.

  解答: 解: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氧气,这样可以防止粽子发生缓慢氧化,从而延长粽子的保质期.

  故选:C.

  点评: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食物的缓慢氧化就是其中的一种.

  16.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  )

  A. 木炭燃烧 B. 食物腐败 C. 蜡烛燃烧 D. 汽油燃烧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

  解答: 解:A、木炭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B、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

  C、蜡烛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D、汽油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看反应是否属于氧化反应并且分析反应是否剧烈,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甲烷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解答: 解:A、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故A可能发生爆炸;

  B、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不反应,故B不可能发生爆炸;

  C、氧气是助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D、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不能和氧气反应,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爆炸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爆炸的条件进行.

  18.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做法都蕴含化学知识的运用.其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 低温冷藏有助于减缓食品腐败

  B. 保鲜膜可保持水果水分、隔离空气,延长保质期

  C. 烹调绿叶蔬菜焖烂煮透,营养更加丰富

  D. 食用碱可消除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用盐的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食品腐败是食品的缓慢氧化过程,细菌的繁殖过程考虑;B、根据保鲜膜的作用考虑;C、根据维生素在高温时发生变化考虑;D、根据食用碱的作用考虑.

  解答: 解:A、食品腐败是食品的缓慢氧化过程,细菌的繁殖,低温环境不利于细菌的繁殖,所以有助于减缓食品腐败,故A说法正确;

  B、保鲜膜可保持水果水分、隔离空气,不与氧气接触,食品不能进行缓慢氧化,延长了保质期,故B说法正确;

  C、维生素在高温时发生变化,失去了营养,故C说法错误;

  D、食用碱是与面粉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馒头疏松多孔,且不酸,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食物腐败是食物进行缓慢氧化过程,知道维生素在高温时发生变化,知道食用碱的作用.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9.日本311大地震引起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引起核泄露.

  (1)爆炸是因为可燃物在 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要 验纯 .发生爆炸的氢气来自反应堆燃料棒用作包壳的金属锆(zr)与水的反应,该反应在高温下生成+4价锆的氧化物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r+2H20

  ZrO2+2H2 .

  核事故释放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原子序数为53号碘元素的一种原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碘l31是一种金属元素 B.碘l31的放射性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C.碘l31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78 D.碘l31的放射性是化学性质

  (3)我国于3月中旬出现了抢购碘盐的现象,用于防护核辐射.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碘酸钾,由于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本起不到预防辐射的作用.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元素  (选“分子”“原子”或“元素”),如果人体内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适量摄入 加碘食盐,海带、紫菜等(只要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等含碘的产品.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简单分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根据爆炸的产生原理及化学方程的书写原则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及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等知识进行解答;

  (3))根据加碘食盐的碘以离子形态存在,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以及常见的含碘物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爆炸是可燃物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有可能会发生爆炸;锆(zr)与水在高温下生成+4价锆的氧化物和氢气(高温下水时蒸汽状态,所以生成气体不能加气体符号);

  故答案为:

  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验纯;Zr+2H20

  ZrO2+2H2;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可知碘131是一种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

  B、根据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人体在短期内受到大剂量碘131辐射会发生病变,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碘131是原子序数为53,可知碘131原子核中的电子数是53;故C说法错误;

  D、某些元素的原子通过核衰变自发地放出α或β射线(有时还放出γ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3)碘盐中的“碘”指的是元素,人体内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生活中适量摄入一些含碘的物质即可;

  故答案为:

  元素;加碘食盐,海带、紫菜等(只要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全面,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才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20.煤矿的矿井内,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末,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 爆炸 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煤矿的矿井内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严禁烟火、通风 .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

  解答: 解: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煤矿的矿井内经常通风,严禁烟火是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

  故填:爆炸;严禁烟火、通风.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生成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21.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 可燃 性,所以泄漏后与 氧气 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

  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解答: 解:(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所以泄漏后与氧气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故填:可燃;氧气.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可以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点评: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22.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

  (1)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水和二氧化碳 ;燃烧过程中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另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 蛋白质 .

  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我国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BC .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防范爆炸的措施;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燃烧时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可燃性的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里剧烈燃烧时容易发生爆炸,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解答: 解:(1)淀粉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故填:水和二氧化碳;蛋白质.

  为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生产面粉的过程中应该严禁吸烟,杜绝火源,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故填:B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淀粉、蛋白质等物质的性质,并且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方面也进行了考查.

  23.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

  (1)图1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 通入气体 ,若 水从中间玻璃管上升  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 阻断燃烧

  用图2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 吸热将温度降到气体着火点以下,且铜丝网能起到阻断燃烧,水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根据在实验室中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爆炸的原理和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图1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通入气体,若水从中间玻璃管上升,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此装置的作用是阻断燃烧;

  用图2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吸热将温度降到气体着火点以下,且铜丝网能起到阻断燃烧,水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故答案为:(1)通入气体;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阻断燃烧;吸热将温度降到气体着火点以下,且铜丝网能起到阻断燃烧,水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点评: 本题考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防止点燃可燃气体发生爆炸的措施,要牢固掌握.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4.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附近有较浓的汽油气味,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扑灭.依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附近有较浓汽油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 温度达到油的着火点并跟氧气接触

  汽油燃烧过程中有多个化学反应,其中有如下反应:X+11O2

  7CO2+8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C7H16 .

  (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 盖上锅盖 .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 化学与社会突发事件.

  分析: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1)油罐泄漏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油罐起火的原因是油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了油的着火点.

  故填: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一个X中含有7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7H16(3)灭火的方法有:隔离可燃物,与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填:盖上锅盖.

  故答案为:

  (1)不断运动;温度达到油的着火点并跟氧气接触.

  C7H16

  (3)立即盖上锅盖..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5.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的现象:

  混合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 2.0% 4.0% 5.0% 6.0% 9.0% 10.0% 15.0% 16.0% 18.0%

  点燃时的现象 不爆炸 不爆炸 爆炸 爆炸 强烈爆炸 爆炸 爆炸 燃烧 燃烧

  (1)写出甲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

  若在有限的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 爆炸 ;

  (3)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1)甲烷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烷的体积分数在5.0%﹣﹣15%之间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3)保持通风、杜绝火源可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解答: 解:(1)甲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时,甲烷的体积分数为:

  100%=14.3%,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故填:爆炸.

  (3)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保持通风,严禁烟火.故填: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爆炸、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6.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

  (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

  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 遇到明火 .

  (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H2 .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B .

  (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 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据质量守恒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煤矿瓦斯爆炸的两个条件是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遇到明火;

  (3)H2的爆炸极限范围最大,最易发生瓦斯爆炸;

  (4)B图与液体有关,与燃烧爆炸无关;

  (5)据“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优点分析.

  解答: 解:(1)甲烷的化学式为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煤矿瓦斯爆炸的两个条件是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遇到明火;

  (3)H2的爆炸极限范围最大,最易发生瓦斯爆炸;

  (4)B图是节水标志,与燃烧爆炸无关;

  (5)“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优点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故答案为:(1)CH4+2O2

  CO2+2H2O;

  遇到明火;

  (3)H2;

  (4)B;

  (5)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爆炸的有关知识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氮气的性质.

  推荐阅读: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

  2019年中考物理模拟考试试题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石油的组成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语文试题 数学试题 英语试题 政治试题 物理试题 化学试题 历史试题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有哪些

初三化学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有哪些

初中化学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化学

关于中考化学

中考化学分数低 成绩不好怎么办

化学分数

中考化学快速提分的诀窍

化学提分诀窍

2020年中考化学答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中考化学复习

2021中考化学考场答题技巧

中考化学考场答题技巧

​2019年四川自贡中考化学试题已公布

中考化学真题

​2019年四川南充中考化学试题已公布

中考化学试题

2020中考化学全方位的技巧整理

中考化学全方位技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