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读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一)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怀念母亲》,这是季羡林老先生在留学欧洲期间的一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溢着季老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其实,像这样的文章,不需要老师繁琐的讲解,只需带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即可。在学生熟读课文后,为了让他们能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我还为他们补充了资料《赋得永久的悔》。我让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怀念母亲的句子。这个环节比较顺利,可等到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时,学生的都很不尽如人意。当时我很不理解,甚至有些生气。认为这些孩子不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情感也就罢了,可对母亲的怀念也不太令学生动情。当时很不理解这些孩子,我都不敢多给学生读,我害怕眼泪会流出来。因为每当读到类似思念的文章时,我就会想起父亲,想起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就忍不住会很痛,那是一种肝胆俱裂的痛,那种痛难以言表。

  不止一次的读这篇文章,每一次都要流泪。可我的学生们却总是那么木然,他们的读中没有强烈的情感。只是为读课文而读课文。回来后认真反思,换角度思考一下。我就没那么生气了,因为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糖中,他们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享受着亲人的疼爱和呵护。他们没有痛苦的经历,不知道痛失亲人是什么滋味。难怪他们在读到作者失去母亲时,依然语气那么平淡。

  课文学完了,可我依然不能忘记季老的这句话:“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是呀,在如今生存压力增大、工作节奏加快、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人都以工作忙等借口,很少回家看望老人。有的人认为给老人很多的钱,给她买很多的东西,老人就会幸福,就会快乐。其实不然,老人没有太多的奢望,他们只是希望你常回家看看。古人曾说过:记得我的中学老师也曾多次给我说过,有时间一定要多回家看看老人,等他们百年之后,你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在自己的生活里上演。平日里不再找借口,工作忙没空回家,而是尽量抽时间回家看望母亲,陪伴母亲。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二)

  昨晚我在预习新课文时,无意中让我发现了一篇文章《怀念母亲》,于是我把这篇文章读完了,这篇文章令我思绪万千!

  这篇文章中主要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要向季羡林伯伯学习。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和妈妈吵架,吵完了架,就不用心去学习,来气妈妈。而季羡林伯伯从小就离开了妈妈,没有妈妈的呵护,但是这并影响不到他的学习,反而还让他更加热爱学习更加思念母亲,更加刻苦学习,就是因为他的热爱学习,刻苦学习,让他考上了博士学位,还去了德国留学。尽管他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他仍然没有忘记过他的两位母亲,仍然后悔没有去孝敬母亲!

  现在我已经是一位准备读六年级的学生了,再也不可以像以前那样,那么孩子气了,要力所能及的为妈妈做些家务,如:为妈妈洗洗碗,为妈妈打扫卫生,在妈妈下班时给妈妈倒杯茶。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给妈妈添加麻烦,而不会孝顺妈妈孩子了,我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做一个会孝顺妈妈的好孩子!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我也觉得非常惭愧,惭愧到我的脸都红了!看季羡林伯伯,再看我自己,我简直就连季羡林伯伯的一根头发都不如。回想于以前的我:星期一在国旗底下唱国歌,我不是在改歌词,就是在乱唱;有时又故意把红领巾脱下来乱扔乱放,有时还用红领巾来擦桌子。想起这些行为真的真的觉得很惭愧!

  既然我以前那么不尊重我们的祖国妈妈,现在一定要改正这个缺点,就应该无时无刻的提醒我自己,应该尊重祖国妈妈,尊重祖国妈妈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去,那怕是:把红领巾戴好,把国歌唱好啊!那怕是从我身边的小事做好啊!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三)

  这是一篇由季羡林老爷爷写的文章,回顾他老人家,几十年前的时光,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想念母亲的事。

  季羡林老爷爷在六岁时就离开生母,去城里住。中间只回过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他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母亲弃养,只活了40多岁。季羡林老爷爷当时很痛苦。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他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他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镇上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季羡林老爷爷在他的日记上写到: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季羡林老爷爷还写了一篇散文,名字叫《寻梦》。开头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季羡林老爷爷在国外不仅不忘记自己的母亲,连自己的祖国母亲,也从未忘记。特别是那句:一想到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个影都没有。这句话实在是太经典了,极其形象的表现出季羡林老爷爷想母亲的那种心情。

  对,我们的一生就是要两个母亲,生母和祖国母亲,相比较一定不相上下。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四)

  母亲是崇高的,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是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儿的母亲。

  我打开课文书,翻在第六课的页面上“怀念母亲”这四个醒目的大字首先映入我的眼帘。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不仅介绍了作者季羡林老爷爷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忏悔和对祖国母亲永久不变的敬意。

  本位主要讲述的是季羡林老爷爷6岁离开母亲,去城里住。虽然曾回故乡两次。可都是奔丧。在他赌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就弃养了,他痛苦不堪:痛苦了几天,这几天不仅食不下咽,还寝不安席。到了德国哥廷根留学时,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频来如梦,想念祖国的念头不断的涌上心头,他在这段时间写了几篇感人肺腑的日记,在那之后,还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散文,表达了他对两位母亲的思念之情。

  这篇感人至深的违章,写出了季羡林为没有尽上孝道而痛恨自己。这是我想起了另一篇短文《一小口的差距》。这篇文章写了和季羡林爷爷相反的举动,说明季羡林老爷爷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敬意和爱慕。

  这时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妈妈正在看电视剧,我看了看时间,静悄悄地把遥控器拿走,把电视调到了动画片,津津有味吃着面包,看着电视,根本不顾妈妈的感受。

  和季羡林爷爷相比,我爱妈妈的请就如同一杯水,季羡林对母亲就像广阔无边的大海。我爱祖国就等于一颗刚发芽的“嫩苗”,而季羡林老爷爷怀着深情厚意,好比一棵百年的“参天大树”一样高大。我是多么幸福啊!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离开母亲,离开祖国是什么滋味,什么感受。我在学校受到老师的爱护,教育,在家里受到爸爸妈妈的呵护,爱抚。

  毛主席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我想,季羡林老爷爷就是这样爱国,敬国的人,他这种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令我终生难忘。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五)

  最近,我学习了《怀念母亲》这一篇课文,心潮起伏,心中颇有感触。

  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都怀有同样的怀念和不变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得爱意。

  这篇课文让我感慨万千,心中有说不完的话。作者6岁离开了自己的生母,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迷糊,直到他上大学二年级,母亲弃养,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得到过最无私的母爱,没有得到一点安抚和温暖,他反而怪罪自己没有尽孝而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我顿时肃然起敬,热泪盈眶,如今我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可,能有几个人对母亲说了“我爱你”,我接着往下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悔恨之情。读着读着我深感疑惑,作者又为何将祖国视为母亲,带着疑问,我继续品读。

  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心中还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是有一颗多么赤热的爱国心!远居海外他本应该过上安定的日子,可他却在学业卓有成效后又来报效祖国!多么令人敬佩。看完课文,我更是受益匪浅:世界上最真实最真切的感情是母爱,最难忘怀的是思母之情。作者怀念的是深沉的母爱,而思念之情和赤子之心又总在作者心中激荡。我们体会着作者远离故土、独居海外的思乡之情,我们也感受着作者失去母亲后的痛惜和悔意,两种浓浓的真情汇聚在一起,深深打动着我。

  我们也要做作者一样有孝心的人,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对父母说我爱你,哪怕是芝麻大的小事,也会让父母开心,所以要抓紧人生中的一分一秒,别爱的太晚。然而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像作者一样爱国的志士,正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为我们带来和平:宁死不屈的黄继光,百折不挠的狼牙山五壮士,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传奇,他与作者一样有火热的爱国情怀,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为了大家的安危,舍小家为大家,浑然不顾自己的危险,移群众,舍己为人,为群众架起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种精神令人赞叹不已。这不正是“作者”吗?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共同怀着一颗孝心和一份火热的爱国情怀。去孝敬父母,去报效祖国!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百年孤独读后感高中

寄小读者读后感800字初中生作文

寄小读者读后感初中生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800字高中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800字

呐喊读后感800字高中生范文

呐喊读后感高中生范文

等待戈多读后感800字范文

等待戈多读后感800字

论语读后感800字左右

论语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800字左右

关于边城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800字左右

哈姆雷特

《围城》读后感800字左右

读围城有感

《家》读后感800字左右

家读后感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读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一)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怀念母亲》,这是季羡林老先生在留学欧洲期间的一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溢着季老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其实,像这样的文章,不需要老师繁琐的讲解,只需带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即可。在学生熟读课文后,为了让他们能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我还为他们补充了资料《赋得永久的悔》。我让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怀念母亲的句子。这个环节比较顺利,可等到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时,学生的都很不尽如人意。当时我很不理解,甚至有些生气。认为这些孩子不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情感也就罢了,可对母亲的怀念也不太令学生动情。当时很不理解这些孩子,我都不敢多给学生读,我害怕眼泪会流出来。因为每当读到类似思念的文章时,我就会想起父亲,想起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就忍不住会很痛,那是一种肝胆俱裂的痛,那种痛难以言表。

  不止一次的读这篇文章,每一次都要流泪。可我的学生们却总是那么木然,他们的读中没有强烈的情感。只是为读课文而读课文。回来后认真反思,换角度思考一下。我就没那么生气了,因为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糖中,他们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享受着亲人的疼爱和呵护。他们没有痛苦的经历,不知道痛失亲人是什么滋味。难怪他们在读到作者失去母亲时,依然语气那么平淡。

  课文学完了,可我依然不能忘记季老的这句话:“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是呀,在如今生存压力增大、工作节奏加快、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人都以工作忙等借口,很少回家看望老人。有的人认为给老人很多的钱,给她买很多的东西,老人就会幸福,就会快乐。其实不然,老人没有太多的奢望,他们只是希望你常回家看看。古人曾说过:记得我的中学老师也曾多次给我说过,有时间一定要多回家看看老人,等他们百年之后,你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在自己的生活里上演。平日里不再找借口,工作忙没空回家,而是尽量抽时间回家看望母亲,陪伴母亲。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二)

  昨晚我在预习新课文时,无意中让我发现了一篇文章《怀念母亲》,于是我把这篇文章读完了,这篇文章令我思绪万千!

  这篇文章中主要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要向季羡林伯伯学习。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和妈妈吵架,吵完了架,就不用心去学习,来气妈妈。而季羡林伯伯从小就离开了妈妈,没有妈妈的呵护,但是这并影响不到他的学习,反而还让他更加热爱学习更加思念母亲,更加刻苦学习,就是因为他的热爱学习,刻苦学习,让他考上了博士学位,还去了德国留学。尽管他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他仍然没有忘记过他的两位母亲,仍然后悔没有去孝敬母亲!

  现在我已经是一位准备读六年级的学生了,再也不可以像以前那样,那么孩子气了,要力所能及的为妈妈做些家务,如:为妈妈洗洗碗,为妈妈打扫卫生,在妈妈下班时给妈妈倒杯茶。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给妈妈添加麻烦,而不会孝顺妈妈孩子了,我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做一个会孝顺妈妈的好孩子!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我也觉得非常惭愧,惭愧到我的脸都红了!看季羡林伯伯,再看我自己,我简直就连季羡林伯伯的一根头发都不如。回想于以前的我:星期一在国旗底下唱国歌,我不是在改歌词,就是在乱唱;有时又故意把红领巾脱下来乱扔乱放,有时还用红领巾来擦桌子。想起这些行为真的真的觉得很惭愧!

  既然我以前那么不尊重我们的祖国妈妈,现在一定要改正这个缺点,就应该无时无刻的提醒我自己,应该尊重祖国妈妈,尊重祖国妈妈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去,那怕是:把红领巾戴好,把国歌唱好啊!那怕是从我身边的小事做好啊!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三)

  这是一篇由季羡林老爷爷写的文章,回顾他老人家,几十年前的时光,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想念母亲的事。

  季羡林老爷爷在六岁时就离开生母,去城里住。中间只回过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他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母亲弃养,只活了40多岁。季羡林老爷爷当时很痛苦。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他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他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镇上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季羡林老爷爷在他的日记上写到: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季羡林老爷爷还写了一篇散文,名字叫《寻梦》。开头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季羡林老爷爷在国外不仅不忘记自己的母亲,连自己的祖国母亲,也从未忘记。特别是那句:一想到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个影都没有。这句话实在是太经典了,极其形象的表现出季羡林老爷爷想母亲的那种心情。

  对,我们的一生就是要两个母亲,生母和祖国母亲,相比较一定不相上下。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四)

  母亲是崇高的,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是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儿的母亲。

  我打开课文书,翻在第六课的页面上“怀念母亲”这四个醒目的大字首先映入我的眼帘。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不仅介绍了作者季羡林老爷爷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忏悔和对祖国母亲永久不变的敬意。

  本位主要讲述的是季羡林老爷爷6岁离开母亲,去城里住。虽然曾回故乡两次。可都是奔丧。在他赌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就弃养了,他痛苦不堪:痛苦了几天,这几天不仅食不下咽,还寝不安席。到了德国哥廷根留学时,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频来如梦,想念祖国的念头不断的涌上心头,他在这段时间写了几篇感人肺腑的日记,在那之后,还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散文,表达了他对两位母亲的思念之情。

  这篇感人至深的违章,写出了季羡林为没有尽上孝道而痛恨自己。这是我想起了另一篇短文《一小口的差距》。这篇文章写了和季羡林爷爷相反的举动,说明季羡林老爷爷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敬意和爱慕。

  这时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妈妈正在看电视剧,我看了看时间,静悄悄地把遥控器拿走,把电视调到了动画片,津津有味吃着面包,看着电视,根本不顾妈妈的感受。

  和季羡林爷爷相比,我爱妈妈的请就如同一杯水,季羡林对母亲就像广阔无边的大海。我爱祖国就等于一颗刚发芽的“嫩苗”,而季羡林老爷爷怀着深情厚意,好比一棵百年的“参天大树”一样高大。我是多么幸福啊!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离开母亲,离开祖国是什么滋味,什么感受。我在学校受到老师的爱护,教育,在家里受到爸爸妈妈的呵护,爱抚。

  毛主席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我想,季羡林老爷爷就是这样爱国,敬国的人,他这种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令我终生难忘。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左右(五)

  最近,我学习了《怀念母亲》这一篇课文,心潮起伏,心中颇有感触。

  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都怀有同样的怀念和不变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得爱意。

  这篇课文让我感慨万千,心中有说不完的话。作者6岁离开了自己的生母,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迷糊,直到他上大学二年级,母亲弃养,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得到过最无私的母爱,没有得到一点安抚和温暖,他反而怪罪自己没有尽孝而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我顿时肃然起敬,热泪盈眶,如今我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可,能有几个人对母亲说了“我爱你”,我接着往下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悔恨之情。读着读着我深感疑惑,作者又为何将祖国视为母亲,带着疑问,我继续品读。

  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心中还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是有一颗多么赤热的爱国心!远居海外他本应该过上安定的日子,可他却在学业卓有成效后又来报效祖国!多么令人敬佩。看完课文,我更是受益匪浅:世界上最真实最真切的感情是母爱,最难忘怀的是思母之情。作者怀念的是深沉的母爱,而思念之情和赤子之心又总在作者心中激荡。我们体会着作者远离故土、独居海外的思乡之情,我们也感受着作者失去母亲后的痛惜和悔意,两种浓浓的真情汇聚在一起,深深打动着我。

  我们也要做作者一样有孝心的人,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对父母说我爱你,哪怕是芝麻大的小事,也会让父母开心,所以要抓紧人生中的一分一秒,别爱的太晚。然而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像作者一样爱国的志士,正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为我们带来和平:宁死不屈的黄继光,百折不挠的狼牙山五壮士,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传奇,他与作者一样有火热的爱国情怀,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为了大家的安危,舍小家为大家,浑然不顾自己的危险,移群众,舍己为人,为群众架起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种精神令人赞叹不已。这不正是“作者”吗?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共同怀着一颗孝心和一份火热的爱国情怀。去孝敬父母,去报效祖国!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