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语文高考备考:如何突破高考语文翻译题

2012-03-19 14:34:23 高考试题


  高考语文翻译题中最易出现的六大丢分问题

  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些国名、地名、年号、谥号、官职等专有名词时,可不作翻译,将之保留即可。因为这些名词有其固定、特定的指称意义,现代词难以准确表达。强行翻译,难免画蛇添足。

  示例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明史·郑濂传》)

  【学生翻译】年号永乐的第一年被征入朝,(留下原来担任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答案分析】永乐、元年分别是年号、年号开启的第一年,这都有其特定意义,不必翻译。

  【正确翻译】永乐一年(或元年)被征入朝。

  示例2.淮南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盎(爰盎,人名)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爰盎晁错传》)



 

  【学生翻译】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入京朝拜的时候,(杀了辟阳侯,生活起居、处世表现非常骄横)。

  【答案分析】淮南王是固定的称谓,应保留原文。如译为“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意义就变成“淮南一带称王的诸多诸侯”。

  【正确翻译】淮南王入京朝拜的时候。

  二、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有些考生在翻译时,往往有个别的词语不彻底翻译或不翻译,对词类活用词翻译不够清晰到位,导致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示例3: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郑渶)家者,遣人索之。渶加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明史》)

  【学生翻译】使者来了,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置其一半不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至行”感应的结果。

  【答案分析】“置其一半不打开”,文白掺杂,读者还不知具体含义,应彻底干脆地用白话翻译:“丢下另一半未打开”。“认为是‘至行’感应的结果”,“至行”何意呢?读者也不清楚,如此老师就觉考生不会翻译而有忽悠之嫌。

  【正确翻译】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三、脱离语境,孤立翻译

  在古文中,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翻译。脱离语境去翻译具体句子,往往就难以准确。

  示例4.(原平)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宋书·郭原平传》)

  【学生翻译】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此人颠沛流离,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的脚通行。

  【答案分析】选句前的语境是:郭原平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被郭原平偶尔撞见,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于是句中的“颠沛”就应翻译为“跌倒”。另外,句中的“足”,也应译为“足以”,意即郭原平尽量将桥建得宽。

  【正确翻译】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至使此人跌倒,于是就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示例5.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元史·列传十四》)

  【学生翻译】出行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兵器锋利,兵器多了,只能徒然使事情受到牵累。

  【答案分析】“行人”不是出行的人。因为前面说是奉命使宋,故应译为:出使的人。“以言不以兵”,“兵”不是兵器,前面有句“请兵护卫”,故“兵”应为:士兵或武士。

  【正确翻译】出使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武士随从,随从武士多了,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受到牵累。


高考语文真题 高考数学真题 高考英语真题 高考文综真题 高考理综真题
高考语文答案 高考数学答案 高考英语答案 高考文综答案 高考理综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考语文应该如何备考 有哪些方法

关于高考语文

2020高考备考:语文题型如何把握技巧?

高考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

高考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