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现如今高考备考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经典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试判断以下四个立意的准确性:()

  A、要有主见

  B、坚持真理决不动摇

  C、战胜自我就是胜利

  D、要坚持原则

  分析:这一则材料是歌颂许衡即使在世道纷乱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坚持高尚的节义。所以正确的观点应是D。但学生归纳出了五花八门的观点。这些观点初看好象是正确的,但只要认真思考,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错误所在。先看观点A,何谓“主见”?许衡在别人纷纷摘梨解渴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摘不是自己的梨,可以说是很有自己的主见的。那么,其他人是不是就没有主见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主见”,所谓“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看法”。“主见”是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的。许衡坚持不摘别人的梨,这是正确的主见;其他行人认为“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摘又何妨?这是错误的主见。由此可见,A是错误的。再看观点B,实际上,只要问一问,如果说许衡坚持不摘别人的梨是坚持了真理,那么,其他行人因为摘了别人的梨,能说他们不坚持真理吗?显然,这是很荒谬的。所谓“真理”就是“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的反映”。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路边的梨,摘与不摘完全取决于不同人的看法,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由此可见,B也是错误的。再看观点C,原材料中没有讲许衡是如何战胜自己,至少没有直接的交代,那么,观点中的“战胜自己”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有的学生得出了这样的观点光想不管要不得。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就观点,有的同学写道:“许衡的想法或许是正确的,但是他看到别人摘梨的时候,却坐视不管,这种做法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当面临坏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挺身而出。”观点,有的同学写道:“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体裁衣,看菜吃饭。这棵梨树没有主人,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摘几个解渴,本不是什么大事情,而许衡不顾实际情况,只是一味的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可见其固执的程度。”这两则观点把许衡推到了审判台上,严重地背离了原材料的意思,歪曲了作者的本意。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思考不够严密,没有对自己的观点字斟句酌。对表达观点的关键性词语,要考虑其意义的轻重,实用范围的大小以及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应该指导学生,在得到观点后,要把观点放到材料中进一步检验,力求严密周到。

  明确:心灵需要自我维护。纯洁的心灵是智者所追求的,心灵有了污点,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话题:“心灵的维护”“追求完美人生”

  【题意理解】

  1.理解“主”之含义:这里的“主”不仅仅是表面性的某种“主张”、“见解”,更应是由此而挖掘出的支撑起这种主张或见解的“东西”(给心灵做主的“东西”)。这种“东西”便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准则,信仰、追求……

  2.把握“主”之内容:该话题内容贴近人的精神生活实际,所及属于人的“立身行事”范畴。人靠什么行走于世呢?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难以回避。许衡一句“我心有主”,道出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困境之下不妄为,诱惑面前不妄取。因此,凡是涉及人生处世的信仰、原则、标准等均属“主”之范畴。

  "我心有主",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自己的操行,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以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追名逐利,或贪赃枉法,或晚节不保,最后落得身陷囹圄,悔恨终生,代价极为惨痛。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由于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反,如果能做到"我心有主",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坚守精神家园,自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是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

  3.揣摩“主”之“标准”:究竟体现出什么样的“主”是没有定规的,因为这里的“主”是个性化的,不同的人在各种具体环境、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坚守点”。但绝不外乎中外古今伟人学者、名士贤达、战将豪杰甚至普通民众所遵循的属于“美德”的内容,具体可以细化为:“勤奋上进、自强不息、勇敢顽强、轻财重义、尊老爱幼、互谅互让”等世人皆知的传统美德,“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成由勤俭败由奢”,“士为知己者死”,“勤能补拙”,“慎独”,“为善至乐”等古典诗文中现成的说法,还可以是自己从处世经历中摸索出的一些东西——活的就是一种心里踏实、不吃馒头争口气、黑暗过去是黎明……

  4.界定“主”之性质:这里的“主”应是令人敬佩的、值得肯定与倡导(积极意义上)的,若理解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清静无为,消极避世”(消极意义上)等,虽也称“我心有主”,但因理解角度的“反方向”而难成佳作。

  5.认识“心有主”:坚守处世信仰,遵守为人原则,恪守精神追求……意识决定行动,心中有了“主”,关键之时才可能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以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理解到该层面,才便于写得准确而深刻。

  【构思点拨】

  1.不管是写成记叙文、散文还是议论文,一定要将具体的“主”体现在文章中,因为只有具体展现了“主”的含义,才能对应体现话题含义,否则便是泛泛而谈。

  2.写记叙文要注意过程清楚,设置好情境细节,突出心理描写,注重挖掘渲染;写议论文要注意观点明确,论证方法多样(引证、例证、对比、喻证、引申),语言准确而有意蕴;其它“非常文体”并非不可选,但首先是要符合文体要求。

  3.一定要在文中设置好“环境”:某某是在什么具体情况下显示出其心中之“主”的。一般应是需要“做主”(坚守精神家园)的情况下,多指面临困惑需要自拔,面临窘境需要奋起,面对诱惑需要选择等。若不体现“环境”,只写出某某具有爱国心,某某有责任感,某某能够恪尽职守等,好像也能合乎话题要求了,其实失之笼统。

  4.写别人的故事并非不可,但要在行文中体现“我”——因为写的是“我心有主”。让“他”(她)来说话,那就是反映他(她)的心灵。

  【相关名言

  乳名是父母给的,坏名是自己造成的。(格言)

  宁可做穷人,不可做坏人。(谚语)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法·狄德罗)

  为享有自由,必须限制自由。(伯克)

  【典型史实】

  1.历史名相——寇准

  宋宰相寇准,年仅19岁考中进士甲科,当年秋天即被派任归州巴东县令。

  来到山大人稀、穷乡僻壤的巴东,他爬山涉水,体察民情,当看见百姓衣不遮身,食不饱肚,日子过得如此艰辛时,他一面上奏朝廷,请求减轻农民赋税;一面劝农稼穑,开荒种地。细心地将中原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传授给巴东人民,使巴东人民改变了落后的生存状态,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舒心日子。人们感恩不尽,尊称寇准为“寇巴东”。在寇准劝农的野三关为他修了一座亭子,取名“劝农亭”,以此纪念寇准。

  ——切实的政绩是为官者成功的标志。所处之偏,环境之苦,若无为民鞠躬尽瘁之“主”,百姓“脱贫”何其难!

  2.一代诤臣——魏征

  魏征有大志,好读书,多所通涉。魏征忠言直谏,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一至理名言的提出者,魏征一生中陈谏二百多条,多次冒着被杀掉的危险,但绝大多数为太宗所接受。魏征死后,唐太宗伤叹:“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以魏征一人死而说诤谏之臣亡,当然誉之过甚,但由此可看出唐太宗对他的器重。魏征死后,唐太宗赐其文贞公的谥号,以示褒奖。

  ——成功的求索路上可能会泪雨滂沱,甚至会面临生命的消亡,困境之中,让“真诚与信心”做“主”,足可感天动地!

  3.一代廉吏——温彦博

  贞观十年(636年),温彦博迁尚书右仆射,十一年(637年),因“忧国之故,劳精竭神”,积劳成疾去世,终年64岁,谥曰恭,陪葬昭陵。

  温彦博为官清廉,自掌知机务,即杜绝宾客。他官至宰相,去世后家贫无正寝,殡别室,唐大宗命有司为其构寝,这在封建官吏中是难能可贵的。

  ——权力至高无上,虽然家贫如洗,为官的操守在生命的旅程上熠熠闪光,成由勤俭败由奢——心灵之“主”永恒。

  4.绝代廉吏——于成龙

  顺治十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在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从仆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第一步。

  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一幅:“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毫馈送。”

  ——为官一生,“主”有两个:顽强进取,困境不泯其志;爱民如子,官高不沾民膏。

  【经典认识】

  1.人生有许多时候面临许多诱惑,面对诱惑不动心,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一种难得的定力,没有坚实的精神支柱,没有良好的处世心态,没有高超的做人修养,是很难坚持的。

  2.人生,可以没有权,也可以没有钱,但就是不可以没有原则。做人一旦没有了原则,就容易被物欲所左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人不会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送入坟墓。

  3.“我心有主”,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坚守精神家园,自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这是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追名逐利,或贪脏枉法,或晚节不保,最后落得身陷囹圄,悔恨终身,代价极为惨痛,步成克杰后尘者不乏其人。

  4.人生在世,“物质”决定“精神”,而“精神”又是一个人所有追求的支撑点。“信仰”是培育一个人道德品格的阳光与泥土,也是人生尚的精神亮点。有了这个前提,才可具体实施自己的“原则”与“追求”。

  【经典素材】

  守恒者,成功终会属于你

  做事贵在有恒,有恒便忘不了初心。而能守恒者,方能在人生路上高歌猛进。

  只因守恒,因而不好高骛远,想入非非;只因信仰,因而不畏惧路途的坎坷,亦不会因路途中有艳遇而误了前行;只因有坚强的意志,也不会因遇到逆境、岔子而迷茫、困惑、灰心。

  恒久者,皆能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坚强者,皆能做到:“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宽容者,则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耿直者,总是:“壁立千刃,无欲则强”。人若能做到恒久如一,就会将自律恪守于心。

  人生于世,不为奸诈、阴险喜,当为城实、守信乐;不为作秀、表演狂,当为光明、磊落悦;不是如履薄冰、临深渊,而是脚踏实地、有信心;不是想入非非、邪念从生,而是不越轨、不憎恨。

  善人行善事,恶人作恶端;放不下的邪念,那是心灵的疲惫;做到了恒久如一,那是人生的至善真境。

  不以物喜,就不会为物所惑;不以己悲,就不会为挫折徘徊;恒在于心,方能矢志不渝;勇在于胸,则可无怨地前行。

  不骄不躁,方为心境淡泊之人;随缘随性,乃为胸怀坦荡之人。

  林逋日:“安乐有致死之道,忧患为养生之本”。

  人能恒久,方为心静。虽尘世纷攘,也可澄然无事。不静则无恒,无恒则一事无成;不静就会心灵浮躁,浮躁则人生不得安宁。所以说,万事之静在于心,而不在于境。

  洪应明说:“降魔者先降此心,心伏则群魔退;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人生是一场历练,也是一场修行。修行则可悟道,悟道则需要历练的过程。

  曾国藩说:“凡人做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成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

  恒久如一自然远,远则心坦;千古流传照汗青,青则身正。

  合格党员当心中有“主”

  “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这句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话出自宋元时期的大学者许衡。有一次,当他外出久行后,在口渴难耐之时仍坚守内心的“主”,绝不做像他人那样路过荒废梨园就摘梨解渴之事。可以说,在许衡身上,充分展现出一个“心中有主”之人的慎独和敬畏。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是一个入脑入心入行的过程。要想将“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推行下去,合格党员当心中有“主”。

  俗话说:“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讲认真就是要严字当头,做事不能应付,做人不能对付。一名合格党员,就要要时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明辨大是大非不糊涂;就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合格党员就当心中有“主”,就是要敬畏和捍卫共产主义信仰这个主,党组织这个主,党纪国法这个主,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个主。

  哲人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笔者认为“我心有主,故我在。”合格党员心中的“主”,就是要不断思考、不断强化、不断践行,敬畏一言一行、敬畏自觉自律。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在诱惑面前,“一个要有情操,这是一道防线;一个要有戒惧,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落马贪官和官员无为,均因其丧失心中之主,将共产主义信仰、做人底线、党纪国法、为民服务全抛脑后,进而“胆大妄为”、“肆无忌惮”,最终沦为人人唾骂的阶下囚。合格党员唯有坚守心中的主,主动敢为、主动作为、主动有为,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行,在不断“思”中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真正践行心中有“主”。

  古诗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心中有“主”,绝不是逢场作戏。合格党员心中之主就要用知行合一来坚守、承诺、践行。合格党员要自觉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上班下班一个样,真正践行知行合一、表里如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一名合格的党员,必须始终坚持心中之主,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坚持做一时不难,难就难在要长年累月、日日夜夜践行,要将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自觉为心中之主呐喊亮剑。

  滴水穿石并非一日而成,而是久久为功。“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必将彻底唤醒、提醒、觉醒合格党员心中之“主”。合格党员心中的“主”就是要用生命去敬畏和捍卫,那将是一座屹立于共产党人心中永远不倒的丰碑。

  独:君子慎其独

  什么是孤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林语堂先生曾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独的小篆字形如上,《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独。犬相得而斗也。从犬,蜀声。羊为群,犬为独也。”在许慎的定义中,独从犬,因犬好斗,因此只得独居,而羊性情温顺,因此相拥成群,这就是独字从犬和群字从羊的来由。

  提到“孤独”一词,常常给人以凄清之感,而孤与独的区别在于,如果孤是一种被动的无奈,那么独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选择。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意思是独处能让一个人变得出众。的确,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独处,能让我们找回那个从没来得及认识的世界和早已被忽略许久的自我。清代金石家张廷济有这样一幅对联:“朱晦翁半日静坐,欧阳子方夜读书”。朱晦翁即儒学大师朱熹,他喜欢花半天时间静坐,这是他妙悟世间真谛的状态;欧阳子即欧阳修,他喜欢在万籁俱寂的夜里读书,在书中与古人私语,找回最真实的自己。不过要说最懂独处之妙者,非李白莫属。他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花间饮酒,不需邀亲朋共醉,一举杯,明月为伴;一低头,清影相陪,别有一番乐趣,这便是广漠人生里的点点诗意。丰富的安静,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之一,而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独处,有时更孕育着一个人的蜕变与绽放。“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纵观历史,许多文人贤士都是在极端的孤独中创造了传世之作,这样的环境反而更能排除外在的干扰。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写的是自己被贬黄州,苦闷不已,一日深夜宴饮,三更时才归来,家僮已鼾声大作,敲门不应,便唯有独自倚杖听江声。谁知,夜间江水的滚滚东流,却让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自我渺小如沧海之一粟,人生苦短如流水一去不返,而自己为追逐虚名微利而烦恼,是何其可笑。独处,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中国功夫里有一种修炼方式叫“闭关”,在功夫的世界里,绝顶武学几乎都是在独处时被创造出来的。一代宗师叶问,最喜欢的就是独自一人在家里练桩,只有他与木桩相对,手与木桩的碰撞声在寂静的宅子里回响。就是在这样独处的空间,他悟出了攻守兼备、刚柔并济的咏春拳。只有乐于独处的人,才懂得在静寂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从平凡中看到独特,从麻乱中理出头绪,从而在人生境界中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在独处中,我们成就自己,而独处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最考验人的品德。《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了一个君子之德——慎独。这就是说,即便是独处的时候,我们仍旧应当时刻恪守社会的道德以及内心的标准。这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这也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那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而一个人若能在独处时安然自得,必能在热闹中淡然自若。因此,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如此,作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因为有了小千世界,当大千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际,我们可以用清明的心灵来观照;当举世狂欢、众乐成城之时,我们能够超然地自省;当在外界受到挫折时,回到这个心灵的城堡,我们可以在里面得到安慰;心灵的伤口复原,然后再一次比以前更好地出发。这个真正独立的精神世界,正是人生如此多元而丰富的原因。

  【佳作示范】

  精神家园的美与丑

  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次,求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道旁正好有棵梨树,行人纷纷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为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道:“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刚才还一脸嘲笑状的人,笑容立刻僵住,正摘梨的手不禁一颤。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是几百年前那个“迂腐”的学者说的,在几经沧桑之后,穿越时空的隧道,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依然震撼我们的心灵。“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没有几个人真正做到,面对“梨”的诱惑,一个个道貌岸然之人揭下面具,疯狂争夺。于是,梨树下上演了一幕既滑稽而又真实的闹剧。如狼似虎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抢摘梨子,哪管它有无主人?道德不道德?先把眼前的“梨”抢到手再说。

  也许你鄙视那些人的行为,可是你是否反过来想一想,你自己是否也曾扮演过类似的角色?面对“梨”的诱惑,有多少变得心中无主了啊。君不见马路上的下水管道盖常常不翼而飞;公园里的鸽子常常被某个主妇端上饭桌;工厂里的设备常常成了家里的用具;人民的公仆却贪污、受贿、公款吃喝……面对以上事实,我们每个人是否好好反省过?“摘过梨”的人们,当你听到许衡的话时,你是否感到渐愧?这样的“梨”吃到肚子里好消化吗?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对众多变相的“梨子”和糖衣炮弹,脆弱的人啊,你是否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呢?当无数的诱惑变成一把把利剑刺向你时,千万记住许衡的那句话——“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就是你的武器,任何诱惑之剑遇之必断。

  朋友,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守住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让我心有主,让“梨”的诱惑变成虚无。

  人生旅途,千万记住:我心有主。

  简评:

  本文以许衡的事例说起,论述人们应该守住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然后联想到其他人的作法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些做法,他们“摘过梨”。最后引用许衡的话“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来表明观点。本文事例典型,有现实意义。

  推荐阅读: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我的理想在远方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简陋与丰盈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陋室不陋


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押题 高考作文预测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英语作文
高考记叙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作文专题
分享

热门关注

2021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已发布

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2021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已出炉【汇总】

高考作文题目已出炉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已出炉2021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

甘肃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2021

甘肃高考作文题目

2021青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青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我锻炼,我抗疫

2020高考作文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应对

2020高考作文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等待

高考作文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友谊

2020高考作文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我看流行语

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