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主旨观点技巧:转折文段

  掌握方法做事永远都是事半功倍,国考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主旨观点技巧:转折文段”,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主旨观点技巧:转折文段

  主旨观点题在考试中占比之大毋庸置疑,其核心解题方法还是要把握文段的行文脉络,而对于“转折”文段这种行文,考生也较为熟悉。一般来说,转折文段会出现一些表转折的关联词,如:但是、然而、事实上、实际上等等,即使无标志词转折行文也相对好判断。而在解题中很多同学习惯用万年套路:“转折之后是重点”去解题,却发现时有出错。考生需要注意,即使判断出是转折行文,也不应局限于“转折之后是重点”,而盲目去选择答案。因为转折行文包含两类情况。今天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第一类:转折前后表内容转换,作者在转折后有明显的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倾向,例如:“你很好,但是咱俩不合适”转折前说“好”,转折后实际表达了拒绝之意,重点在转折后。第二类:转折前后仅表对比,而没有明显的重要与不重要之分,这类题目的主旨应该把转折前后的内容归纳概括起来。通过两道例题来对此进行巩固梳理:

  例题1.经常有人说,“顶花带刺”黄瓜要少吃,儿童吃了会引起性早熟。事实上,黄瓜的花基本上是雌雄同株异花,可以不经过授粉、受精,结出“顶花带刺的黄瓜。冬春季节的“顶花带刺”黄瓜,除黄瓜自身特性外,有的是使用氯吡脲造成的。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冬春季黄瓜植株生长缓慢,雌花数量多,座果率低,因此,常常在开花当天用浓度约为50毫克/升的氯吡脲药液涂抹花柄,以增加产量。氯吡脲与动物激素在性质、作用机理等方面完全不同,它对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是不产生作用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黄瓜“顶花带刺”存在两类不同的情况

  B.“顶花带刺”黄瓜从生物机理上看是安全的

  C.吃“顶花带刺”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

  D.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

  【答案】C.解析:本文有标志词“事实上”属于转折文段,文段首句提出一个观点“吃顶花带刺的会引起性早熟”,“事实上”之后,作者通过黄瓜“顶花带刺”的两种情况(一:顶花带刺是自身特性与“性”无关;二:用了植物性激素“氯吡脲”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作用)对此观点进行了间接反驳。作者的重点在转折后,即“吃顶花带刺的不会引起性早熟”从而锁定正确答案C.A、D选项为文段中事实的表述而非观点本身。C选项偏离话题重点“是否会引起性早熟”,“安全”并不等于不会引起性早熟。

  例题2.如果仅从文物价值来看,纸质版的古籍文献的确不适宜大规模地向读者开放,否则,因为频繁翻阅以及由此带来的细菌侵入,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们的保存。但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它却本应该向社会开放,因为只有这样,古籍的文献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学术研究也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古籍文献

  A.需要民众参与研究

  B.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C.是否开放是一个难题

  D.文物属性更应受到重视

  【答案】C.解析:本文有标志词“但”属于转折文段,“但”前后是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对比,“但”之前认为“不应开放”并给出了了不开放的原因;“但”字后认为“应该开放”并通过开放之后的意义阐述对此进行了佐证。所以,文段的转折前后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主旨概括起来就是“开不开放是个问题”从而锁定正确答案C.A选项需要民众参与、B选项技术有待提高、C选项文物属性在文中都未提及。

  通过以上两道例题的分析,小编相信考生对转折文段的两类情况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切忌做题不要局限于第一种情况,后续考生再多做一些此类型题目的练习,转折文段还是能够去把握的。

  行测言语题中那些可怕的“我以为”

  某综艺节目中火了一句话:“不要你以为,要我以为,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这句话看似霸气,却反映出了当前人们的自以为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读到这,你是不是有些晕了。没关系,小编今天就来聊聊行测言语中你以为的那些“坑”。

  “第一坑”:很多小伙伴看到学习内容就发愁,我从小语文就差,我是纯理科生……,你以为的言语就是高考语文么?错!言语其实并不考察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知识,而更多考察的是一种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所以不要妄自菲薄!

  “第二坑”:逻辑填空纯凭感觉走,我觉得A好,我以为是C。想想看,凭什么你以为,你是作者么?你是出题人么?所以,放弃你以为,更多的去题干中发现提示信息,让题目引导你做出答案。

  【例题】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带来精神文化需求________,旅游散心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常态,________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文明旅游也日益成为共识。但文明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要体现在举手投足之中。折枝、攀爬、踩踏等行为屡禁不止,原因就是一些游客自以为________,忽视了对自身行为举止的约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日俱增 不负韶华 无足挂齿

  B.水涨船高 不负春光 无伤大雅

  C.水涨船高 不负光阴 无足轻重

  D.与日俱增 不负日月 无关紧要

  【答案】B

  【思路点拨】第一空提示信息是什么?水涨船高和与日俱增到底哪个好?“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带来精神文化需求________” 第一空强调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提高,故选水涨船高(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而与日俱增只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无法表达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关系。排除AD;第二空有提示信息么?“旅游散心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常态,________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旅游散心和追求美好生活,都在告诉我们应该填入美好时光含义的词语,对应的应该是韶华和春光。而不负光阴,不负日月强调的是珍惜时间。排除CD。继续思考第三空,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屡禁不止是因为人们对这种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自以为影响不大,验证无伤大雅(无伤大雅: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确定B选项。

  “第三坑”:我觉得这选项太简单了,不敢选;我觉的出题人不会出这么简单的选项。我的天哪,你是出题人肚子里的蛔虫么?还觉得呢!请收起你觉得,如果题干告诉你了是它。别犹豫了,选它!

  【例题】传统的史学研究,由于其对象大都是“不能说话的”档案和文献资料,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它们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们审判的“被告”,而这个被告在法庭上没有任何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运用同样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B.运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

  C.研究历史还应注重运用“能说话的”史料

  D.应当制定统一的规则来规范对档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

  【思路点拨】题干出现“所以”,所以之后是重点。第一句指出“不能说话的”档案和文献资料无法为自己辩护,只能任由研究者们去“审判”。第二句话所以之后给出结果:不同的研究者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对应选项A运用同样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直接就是最后一句话的同义转述,选它!但往往这个时候你内心有个声音在问你: “这么简单么?不会吧!”于是你看到了BCD,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B项错误点:题干没有说研究武断,不谨慎,故得不到。C项错误点:文段未提及“能说话的”史料,无中生有。D错误点:文段没有说审判规则有问题,且恰恰强调了“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故得不到要统一规则这个点,排除。

  【答案】A

  至此,请你放下那些“我以为”,追随题目实现“飞跃”!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学会举一反三,搞定年龄问题

  近年来省考行测数量关系题目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很多变相的年龄问题,多数考生仅仅掌握了基本的方程法来解决年龄问题,但是对于题干具体的条件梳理缺乏逻辑性,导致很多特殊的题型难以应对。其实解决年龄问题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列表法,通过列表梳理条件,建立等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小编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列表法在题目中的应用。

  一、基本方法

  设两个对象的年龄差为a,年龄较大的对象现在年龄为X,年龄较小的对象现在年龄为Y,则有:

  二、常见题型

  例1. 父子二人,已知10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10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那么儿子出生时,父亲的年龄是( )岁。

  A.20 B.25 C.30 D.33

  【答案】C。解析:设十年前儿子的年龄为x岁。

  根据题意,有4x+20=2(x+20),x=10,所以十年前儿子年龄为10岁,父亲年龄为40,所以儿子出生时,父亲年龄为30岁。故答案为C。

  例2. 今年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为83,甲今年25岁,当乙像甲现在这么大时,甲乙两人年龄之和比丙当时的年龄还大2岁。问乙今年的年龄为多少岁?

  A.10 B.12 C.14 D.15

  【答案】A。解析:设今年乙的年龄为x岁,丙的年龄为y岁。

  根据题干信息有:x+y+25=83,25+(25-x)+25=y+(25-x)+2,解得x=10,y=48,故答案为A。

  例3. 现在父母年龄和是他们几个子女年龄和的6倍,两年前父母年龄和是他们几个子女年龄和的10倍,六年后父母年龄和是他们几个子女年龄和的3倍,那么他们有几个子女?

  A.2 B.3 C.4 D.5

  【答案】B。解析:设现在n个子女的年龄和为x,则现在父母的年龄和为6x。

  根据题意有:6x-4=10(x-2n),6x+12=3(x+6n),解得x=14,n=3,故答案为B。

  例4. 有80颗珠子,5年前,姐妹两人按年龄的比例分配,恰好分完;今年,她们再次按年龄的比例重新分配,又恰好分完。已知姐姐比妹妹大2岁,那么,姐姐两次分到的珠子相差多少颗?

  A.2 B.3 C.4 D.6

  【答案】C。解析:设5年前妹妹的年龄为x,则姐姐的年龄为x+2,年龄和为2x+2;今年妹妹的年龄为x+5,则姐姐的年龄为x+7,年龄和为2x+12。

  由5年前和今年分别按姐妹年龄的比例分配均恰好分完可知,2x+2和2x+12均为80的因数,且相差为10。80的因数中,只有10和20满足,则2x+2=10,解得x=4。5年前按4∶6的比例分配,姐姐分到80÷10×6=48颗珠子;今年按9∶11的比例分配,姐姐分到80÷20×11=44颗珠子,两次相差4颗。故答案为C。

  推荐阅读: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主旨观点题“转折文段”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主旨观点题——含转折词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转折文段

  行测主旨观点题技巧:并列结构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题库 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型怎么做

行测常识题技巧

行测常识判断答题技巧归纳

行测常识判断技巧

公务员行测如何提高做题速度

行测做题速度怎么提高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怎么准备

行测常识怎么准备

公务员行测考试题型分布

行测考试题型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主旨观点题“转折文段”

行测技巧

2021国考行测主旨观点题技巧:转折文段分析

行测主旨观点题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主旨观点题总文段

行测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主旨观点题——含转折词

言语理解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主旨观点题之总分文段

主旨观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