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赋税制度、经济重心南移和重农抑商政策

2012-03-31 14:29:17 高考农抑

  2012年高考、自考、成人高考历史复习要点

  二、赋税制度、经济重心南移和重农抑商政策

  1、赋税制度:

  (1)、演变过程:

  ①、夏商周时期:实行贡赋制度(雏形) ②、春秋后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最早的赋税制度的开始,也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的实行意味着封建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③、西汉:编户齐民。 ④、北魏:受田农民要向政府纳绢、调,还要服徭役、兵役。 ⑤、唐朝前期:租庸调制。⑥、唐朝后期:两税法。 ⑦、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⑧、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 ⑨、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 ⑩、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农业税。

  (2)、演变趋势或规律: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转变成以田亩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最后完全取消人头税,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越来越松驰。 ②、地租形式由以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为主的形式过渡(两税法的实行),由实物地租为主逐渐趋向货币地租为主,以一条鞭法的实行为标志,这说明封建社会就断发展,是后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发展为可以纳绢代役,以租庸调制为标志。⑤、税种由繁多趋向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⑥商品税逐渐加重。

  (3)、评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逐步松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税制的变化是为了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

  (4)、实质:历代封建王朝不时地调整改革赋税制度,实质上是为了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繁多齐全,一是奴役人民的需要,二是国家法制的表现。

  (5)、一句话:当前我国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

  2、经济重心南移

  (1)、南移过程:①、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晋;特点:南北经济从同步发展进而发展到北方经济迅速超过南方。关中地区成为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②、第二阶段:从西晋到隋唐五代;特点: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③、第三阶段:五代到清朝 ;特点:古代经济重心最终南移并得到不断强化。

  (2)、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①、北民南迁。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与工具;②、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③、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④、政治中心的南移,使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实力,较为重视生产发展;⑤、民族融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⑥、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

  (3)、南移有明显特征:①、北民大量南迁;②、南迁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最突出;③、政治中心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3、重农抑商政策

  (1)、基本概念: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主要表现:①、统治者强调以农为本,商为末,强化本末意识;②、注意减轻赋税,防止农民大量破产;③、抑制土地兼并,稳固农业生产基础;④、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自由流动。 (3)、形成原因:①、农业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计;②、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③、有利于社会安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④、根本原因是落后、闭塞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4、古代各朝代经济恢复发展和繁荣的原因归纳: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②、统治者对政策的调整(共同点:调整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且政策具有连续性;③、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菱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等;④、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⑤、中外交流的加强;⑥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⑦、前朝经济的发展。

 


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异地高考 招生计划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文综有什么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考试

高中地理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和经验

高考答题技巧

2020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下】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2020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上】

高考地理考点

2020重庆高考文综试卷及参考答案(图片版)

重庆高考文综试卷

高考文综答题模板总结

关于高考文综